原始的呼吸

2020-07-14 08:40
安邸AD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筑师家居家具

在不加修饰的暴露之下,素颜”墙壁上那些肉眼可见的微瑕充盈着不刻意讨好的自在感。这种朴拙、原始的装饰风格正成为当下广受欢迎的设计潮流。

在浩浩荡荡的装饰潮流里,有一支分流近几年异军突起。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它纪蔓延在你日常出人的各种空间里,旅行中偶遇的一间民宿,网红餐厅的一面墙,甚至健身房的地面都有它的身影。

这种追求极致的素颜风格将泥士等材料原始而粗糙的一面尽情展露、不加修饰,既不像极简主义那样吹毛求疵,也不认同消费主义的过度精致,在斑驳和瑕疵里生发美感,甚至还带有几分“炫贫”的嫌疑。身处其中,你只会感到无比闲适和放松。

这样的粗野风格,在20世纪诞生之初并未受到广泛认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LeCorbusier. Louis I. Kahn为首的建筑师试图将带有木模板痕迹的混凝土直接暴露为建筑外皮时,这种强有力的设计主张经历了短暂走红,然而后来还是被贴上“审丑猎奇”的标签,或遭受遗弃,或在拆迁中轰然倒塌。

但是建筑潮流就如时尚一般,彼时的不被看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此刻的正当红。粗野主义建筑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结构材料“真实性”的观看角度。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对清水混凝土的极致运用让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混凝土热”。西班牙建筑师Ricardo Boil早年设计的“红墙”(La Muralla Roja)因迷幻的结构、质感和色彩,被视为精神文明的乌托邦,并成为爆红网络的旅游胜地。比利时设计师Axel Vervoordt将东方宅寂美学融入西方古堡,在粗陶、残枝和枯木里寻求行禅般的充盈与自在。国内的一众建筑师和设计师,也在积极探索砖石土块的更多可能性。

这一切都在指向一种趋势,即“重天然,去雕饰”,以最为常见且朴拙的材料打造层次丰富的精神空间,让建筑.家具.饰品、织物充满了可以消逝一切的柔韧,粗犷又温暖,理性却诗意,在崇尚光洁无瑕玻璃幕墙的大都市里,不过度讨好,却永远向你敞开怀抱。

在意大利大陆最南端的卡拉布里亚半岛上,泥土色的夏日别墅RA悄然伫立在地中海沿岸的自然景观中,呈现出一派祥和。这间材质极尽裸露的“泥房子”是MORQ建筑事务所为两位即将退休的老人打造的休养之地。三面环海,坐拥阿斯普罗山脉,既有海水涌动,也有山石耸峙。别墅北侧拥有较为封闭的独立片墙,保障入口露台免受北风的侵袭,但在室内却只用了极少的隔断,以便通透开敞的空间得以大口呼吸,将山光水色引人其中。MORQ将一种名为Cocciopesto的灰泥材料涂抹在整个室内外的墙壁上,室内空间中没有过度精致的陈设,家具配饰简单而彰显着功能性,贯穿始终的粗糙墙壁则显得独具个性。灰泥带有的阴翳气质被充足的地中海阳光冲淡,让室内氛围获得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随着太阳在一天中不断移动,光影也在墙上投下运动轨迹,在落日余晖过后,被炙烤了一天的泥土散发出醇厚的清香。在这里,无拘无束的自然光、墙壁、地面的材质和纹理都以最舒展的状态呈现,在粗粝和细腻之间幻化出悠然的生活空间。

素面朝天的内外墙壁朴实无华中带有粗野的原始张力。轻盈的家具同毛糙、厚重共舞于一室,越是经过时间的打磨越从容不迫。

MORQ建筑事务所由MatteoMonteduro、Emiliano Roia和AndreaQuagliola三人于2001年创立,它是一家具有国际化定位,且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本土承接独特业务的公司。他们的设计秉承”将约束视为设计的起点,而不是创造力的阻碍"的理念.并将它全面应用在小型住宅.零售空间.大型景观.甚至城市规划之中,摘奖无数并获得广泛关注。

本页粗糙质感除了在现今的建筑界引发一股热潮,还逐渐成为一种室内饰面墙趋势。家居品正在变得日渐精美并普世化,嗅觉敏锐的家居爱好者,或许早已厌烦了一味堆砌好物却缺乏个性的空间。因而选择在家中拥有一面粗糙墙壁,可以为整个空间注入自然的力量,还能与精致的家居品互相映衬。涂料在泥刀的雕琢下,可以生出百种姿态,让墙面一跃成为完全不逊色于艺术品一样的存在。

泥刀的雕琢帶有坚实的工匠精神,一抹抹凸起的肌理姿态百生,让墙面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家居好物一味堆砌不免缺乏个性,粗糙的墙壁在平淡之中制造微表情打破呆板为空间增添无穷生命力。

墙壁制造的慵懒随性氛围,不要被工业化产物的流光溢彩打破。选择带有手工感的家具与饰物才是成全自然粗野风格的最佳元素。

猜你喜欢
建筑师家居家具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小小建筑师
家具设计·互动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家具
新产品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
一样的家居 不一样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