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做好文化人物的采访与报道

2020-07-14 09:28封娇
广告大观 2020年9期
关键词:被采访者对象观点

摘要:人物采访是新闻采访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采访与报道方式,通过对新闻人物的采访,捋清事件脉络,表达新闻观点,反应社会现实,传递思想价值观。文化人物采访做为人物采访的一种类型,是文化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报道方式,记者通过与文化名人的对话,挖掘人物的文化气质与内涵,向公众传递先进的文化思想与理念。做好文化人物的采访与报道,不仅需要记者有扎实的采访基本功,还需要记者自身有着一定的文化积累与文化内涵,无法与采访对象在采访问题上对等的沟通,就无法做好文化人物的采访。

一、做足采访功课,预留回答空间

在面对文化名人进行采访时,很多年轻记者总是不知该如何“下手”,诸如“印象、近况、生活”等常规问题虽然“亲民”,但是却无法让采访对象表达出深邃的文化思想与文化内涵,无法增加文化人物报道的文化厚重感。要想在采访文化人物时言之有物,有问题可问,首先一点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做足功课。

采访文化人物,首先要对人物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然后在采访的过程中再深挖细节,从而让人物更加丰满与生动。在做功课时可以从人物的成长经历或文化观点入手,梳理文化脉络,抓住人物特点,掌握文化倾向,通过对人物成长经历与文化观点的熟知,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采访问题,才能让之后的采访渐入佳境,让采访对象打开思绪将所思所想更好地表达出来。

具体到采访问题的设计,可以从新闻热点或文化现象做切入点,并从这些热点与现象逐渐引申开来,或从被采访人物曾经公开发表过的观点与言论以及个人经历入手,这样即可以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也可以抛砖引玉,与采访对象就某一问题相互之间展开深入的探讨。在设计采访问题时要给被采访者充分的能够展开阐述的回答空间,在面对许多被采访经验不足或者不擅言辞的采访对象时,如果你所设计的问题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就能回答,那你还如何让采访对象进一步地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观点呢?

其次,在采访问题的设计上尽可能相互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既不会显得所问问题 过于直白,也方便被采访对象进一步打开思路,并引起被采访对象的兴趣,有利于相互碰撞出更多思想与文化的火花。

在设计采访文化人物的采访问题时,一定要避免过于生涩与小众,无法接地气的问题。不管所采访的文化人物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与高深,但最终记者的采访目的是要把他或她的文化观点传达给大多数人,所以过于生涩或者是普通民众无法读懂和理解的问题应避免涉及。

二、学会少说多听,善于“见招拆招”

在实际采访工作中,总是有一些记者在采访时过于注重铺垫和自身情感与感受的表达。在滔滔不绝的铺垫后,被采访者经常会完全找不到你所提出的问题的重点,从而使其所做出的回答忽略了问题的实质;而在采访提问时过多的情感表达不仅削弱的记者的专业性,还会让被采访对象在面对过多的情感时只能用简单的“谢谢”二字作为回答。

在人物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一定要学会少说多听,将更多表达的空间留给被采访者,这样记者才能在被采访者的回答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与撷取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采访文化人物,其目的是通过对人物的采访传递先进的文化理念与思想内涵,这些理念与内涵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提炼,如果记者说的比采访对象还多,就会导致被采访者不能完整的提供大量的信息,或者信息有所缺失,那么被采访对象所表达的观点的逻辑性与说服力就会有所削弱,其文化内涵也无法得到完整的表现。

在与被采访对象实际交流时,有时会遇到采访前预设的问题失效或与现状不符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所表达的思想与理念时学会“见招拆招”,这是记者的临场发挥也是与被采访对象就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时必不可少的方法。进行文化人物的深度采访,并不是简单地把采访问题抛出就万事大吉了,在被采访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记者针对其回答的某点或某项内容二次提问,将一个问题弄懂说透。许多文化人物都是自身领域内的翘楚,一些基础问题在他们眼中是不用过多解释的,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许多问题是需要用更平实的语言表达才能进一步理解的,这时就需要记者刨根问底,将许多也许是专业领域内的浅显问题搞清楚、弄明白,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传达给广大受众。

三、简单平实不故弄玄虚,要做好“翻译”

在文化人物的报道上,总是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浮皮潦草,简单的采访素材的堆积,这其中也不泛拼拼凑凑的抄袭。还有一种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文化内涵,彰显其文化历史的厚重感,将文章写得非常晦涩难懂,以此显得“高深莫测”。其实,文化人物的报道并不是仅仅只有一种“阳春白雪”,广大受众还需要有更多的“人间烟火”。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全媒体发展的时代,没有易于阅读的精彩内核,其报道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傳播。

如何将一篇文化人物的报道既写得简单平实不故弄玄虚,又能充分表达出人物的深刻文化内涵,是记者文字与采访功力的体现。可能许多人都会认为,在采访中积累的素材越丰富,采访的时间越长在撰写报道时就会越有料,但实际上,过长的采访时间对于记者采写报道并无益处,因为过长时间的采访不仅很容易让被采访对象跑题,还会让采访“失重”。在实际工作中,做足采访功课的前提下,一篇2000字左右的人物采访,采访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即可,一篇四五千字的人物专访,采访时间在一小时左右足以。

对于文化人物的报道,记者要学会如何做好“翻译”,将采访对象口中专业、晦涩的语言用简洁、平实、易于理解的文字翻译过来,并做好语境与逻辑关系的处理,是这篇报道能否为读者所接受,并得到更好传播的关键。其实,一篇好的文化人物报道,并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辞藻,它所需要的只是潜藏在文字下的精神与文化内核,与细嚼慢咽时仍可供人回味的情感表达。

作者简介:封娇,1973年8月出生,女,汉,辽宁省盖县,文体新闻中心副主任,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娱乐新闻报道。

(作者单位: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

猜你喜欢
被采访者对象观点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美惠子姐姐聊采访技巧(上)
电视节目采访中—如何让你的采访对象打开心扉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