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西派出所:温情为民不停歇

2020-07-14 16:10倪少英
派出所工作 2020年6期
关键词:警队派出所民警

倪少英

南华西街,珠水南岸,人民桥畔,曾经的富商巨贾聚居之地,现今的街坊邻里老百姓安居之所,有“中华第一街”之美誉,也有“全国街道之星”的盛名。

在南华西街这片面积仅有1.1平方公里,居住着6.5万人的一方水土上,一个“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正以一曲守護平安、永葆初心、薪火相传、爱民为民的赞歌,在接续中传唱,在奋斗中前行。

有你们真幸福

“多谢嗮,有你哋真系幸福!”(粤语,意为“多谢啊,有你们真幸福”。)

光叔拉着民警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每年传统节日到来时,南华西派出所会联合南华西街道党工委、民盟海珠区文艺支部、广州市华仁社工等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关爱辖区困难群体,为困难街坊送上饼食或米油等生活物资。

这个爱心团队由南华西街道、南华西派出所、社工组织及辖区爱心企业、热心人士组成,通过募集爱心物质,参与“爱心快闪”、慰问走访等公益活动,营造社区互助互爱良好氛围。

在南华西街,像这样的友爱社区就有12个。近年来,社区中受慰问的困难群众不下300人。

这样的一个战斗集体,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警队基因,党建队建深度融合,增强队伍归属感、向心力,民警工作有方向、执行有力度,队伍常葆活力。

“我们派出所的班子,对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解非常透彻,根据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机及辖区实际地形地貌等情况,创新推出许多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南华西首创的“万人巡逻”队伍时的盛况,南华西派出所退休民警杨刚感慨万分。

那时候,经济大潮席卷广东,内街内巷里时有偷单车贼出没,“万人巡逻”的创举,获得了全国综治的先进,也让杨刚和他的同事们对南华西街街巷巷、兜兜转转的每个角落、每块石板,印象殊深。

“以前的年代,派出所的交通工具只有老旧单车三几辆,我们只能踩单车去到较远的南海乐从等地办案,那老旧单车踩起来啊,除了车铃不响,哪里都响。”南华西派出所老领导、退休民警李汝垣回忆道。

南华西社会治安为什么好?在许多老民警看来,第一,是因为派出所做群众工作十分细致,警民关系十分好,群众愿意相信、支持派出所的工作;第二,是因地制宜,街巷窄,当时创新的单车巡逻应运而生,效果也十分之好。

往事如烟,年已93岁高龄的老民警许球却对“我们那时是家家户户上门的”工作记忆犹新,也视如珍宝。现在的球叔因年事已高深居简出。在早几年,他还经常与以前专区管理的老街坊们一起聊天话家常。“街坊街里的住在一起,见口见面的,很聊得来。”球叔感慨,“不管如何,无论什么时代,永远记得群众,信任群众,爱民为民,群众就会记住你。”

“那些老民警老专区都是很好的,经常下到街巷中来,巡逻、家访、为群众排忧解难,哪怕是调皮仔都很尊重他们的。”在南华西街道办事处,从小到大一直在南华西生活、成长并工作的彭俊文说。整个街坊都很信任派出所民警,有什么邻里纠纷,在巷仔里都可以找到他们。彭俊文说,最记得当时有个专区民警马存彪,看似人高马大的,做事却很细心,做调皮仔的工作也很有一套,那些调皮仔“后来没有一个干坏事的”。

从“廿岁女”就参加单车巡逻队的街道干部张瑞华最佩服派出所民警对群众的熟悉程度,“与居民的关系那个好呀,每家每户都叫得出名字来,这一点到现在都令我很佩服。”她说,“最紧要是用心去做,无论是以前的年代,还是现在的高科技时代。”

主动服务群众、上门服务群众,是南华西派出所一脉相传的红色传统。现在的南华西派出所,有民警43人、辅助力量47人,从创新思维入手,着力打造“少年警队”“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多元化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门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样板街巷”“境外人员服务管理新模式”“原创防诈系列宣传小漫画”等支部“堡垒”项目和党员“先锋”项目,管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有针对性,队伍先进性不仅得到传承,还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先进典型。

红色足迹走出使命担当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广州市军管会接管河南的蒙圣、洪德、海幢三个警察分局,同时改名为公安分局。1950年三个分局合并成为河南区公安分局。1950年2月,南华西地区成立洪德分局第七派出所,同年7月改为南华西派出所。1960年河南区改为海珠区。1971年撤销派出所,成立街道保卫组,1973年恢复派出所。1998年10月,洪德派出所并入南华西派出所。

自1950年2月成立始,南华西派出所一路辉煌。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全市公安派出所的标兵。1998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人民满意派出所”,同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系统讲文明、树新风优秀单位”,1999年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003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2007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17次;2002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派出所”并保持至今。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借力、嵌入、融合”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传承拓展——“借力”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力量,主动“嵌入”社会群体,及时发现、掌握并配合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纠纷苗头,“融合”一体,谱写平安新篇。

坚持这一思路,探索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是近年来南华西派出所以“三个依托”深化专群结合,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的“秘笈”:依托社区驻点团队,通过常态化“访民意、听民声”入户走访,深化源头治理;依托“熟人社区”模式,建立“面对面”沟通机制,及时消除隐患;依托人民调解制度,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举措,有效实现了“矛盾不出社区,纠纷快速化解”。

有群众反映,人民桥底有卡拉OK噪音扰民问题。派出所领导会同街道采取联合执勤、区别对待的措施,取缔了营利性流动卡拉OK,加强了对居民自发娱乐非营利性乐队的疏导,较好地解决了江边噪音问题,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派出所以12个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民警和辅警联合街道干部、居委工作人员,组建12支驻点走访团队,并由派出所领导分片包干,通过滚动式、常态化的“访民意、听民声”入户走访,听取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开展防范宣传,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19年以来,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多条、排查隐患100多处、调解处理各类纠纷50多宗。

有一次,辖内社区有居民群众反映,一出租屋内有加工作坊,存在消防隐患。派出所迅速核实情况并联合街道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及时消除了隐患。

这种做法是派出所借助南华西街居民以本地户籍人口为主,大多数居民在辖内居住了数十年,熟知社区情况,且对辖区有着深厚的情感,是典型的“熟人社区”这一优势,以居民代表大会、街坊会、议事会、业委会等居民议事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对面”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协商解决社区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

而建立由派出所民警、辅警及街道综治办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志愿者组成的专职调解队伍,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举措,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的举措,是近两年来派出所协助调解各类突出矛盾纠纷37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街区环境和谐稳定的完美注脚。

“少年警队”保护“少年的你”

“我要加入少年警队!”一群少年清脆的声音,是校园中最响亮最美好的盟誓。

2014年10月,南华西派出所社区民警获悉,辖内某中学有异常情况:开学以来,校内个别初中学生向同班同学收取“保护费”。派出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警力会同校方开展核查,并全面加强学校周边地区的防范工作。

经调查,发现一个由社会人员挑头、在校学生组成的少年“帮会”。该“帮会”成立于当年5月份,成员涉及市内几所学校,存在强迫学生“入会”和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性质较为恶劣,严重影响了学生安全和教学环境。

派出所经过深入排查、缜密侦查,掌握到这些成员的基本情况,并迅速收网,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打掉一个专门敲诈勒索在校学生的青少年犯罪团伙。

为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校园不安全因素,南华西派出所积极探索与社会组织合作,解决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难点,在2016年初,与辖区的中学和社工组织合作,在学校每个班物选2~3名学生作为队员,组建南华西少年警队,为校园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靠谱、担当。”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团委书记万老师用四个字形容我对少年警队的印象。“增加社会接触面,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真正接受一些警务基本技能训练。”在万老师看来,这个工作的意义非常大,在学生的成长体验中不可多得。“活动带给孩子们成长,长见识,团队温暖,帮扶老人,感恩教育,培养同理心、共情力。”而在一年前从华仁社工伙伴手中接过少年警队工作的吴祉殷眼里,这是一群更加有使命感的学生,他们规范、训练有素,乐意去帮助别人,家长也很支持。

新型的校园安全模式,在街坊百姓口中,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尝试的少年警队载体,通过队制建设、警营训练、考核评估三大基础,校园安防、巡逻体验、宣传防范、志愿服务、师生自我保护、社区服务六大内容,将校园安全防范宣传、法制教育、社区志愿服务等不断深入推进。

南华西派出所從安全、法制和公益三方面着手,开设少年警队培训课堂、假期夏令营活动,组织少年警队开展队列、体育体能、自防救助等技能训练,学习110报警、法律法规、安全防范、社工志愿服务等相关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适时组织少年警队成员深入社区,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志愿者一起上门慰问老基干、老党员、困难群众;在民警带领下参观警营,体验社区巡逻、花市保卫服务和户外大型专题宣传等活动,让队员们对警察职业和社区服务有正确的认识,并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辖内原来安全问题较多的中学近年来未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和学生违法行为,校园安全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

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南华西少年警队已扩展到其他周边中学,已培育少年警队队员102名,储备一批少年警队预备队员,更好地营造了辖区校园安全环境、引导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

老街坊中的“新秩序”

南华西街是广州市的典型老城街区,辖区街巷众多,纵横交错。派出所立足辖区特点,积极构建覆盖主干道、车站、桥梁、市场、街巷出入口等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体系,并将警力、巡防及群防力量嵌入到体系中,做到人防、技防共发力,加大投入,建设门禁视频扼守重点目标,高清天眼覆盖大街小巷,构建治安防范“天网”系统,努力打造智能安防街区,打造传统群防自治与现代智感安防相结合的警务模式,守护一方平安。

如何在老城区新发展中,建立起老街坊新秩序?适应新时期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需求,南华西派出所探索出“依靠群众多层设防、有效引导社区自治”的社区警务模式,以“平安不出事”为目标,建立警民互动平台,构建群防群治新机制,以“1+10”模式为支点,撬动新时代社区多元化治理的杠杆,推动社区平安建设持续向好发展。

派出所以微信平台为媒介,开通公众号,组建144个微信群,畅通警民沟通渠道。他们积极争取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支持,联合辖区社工组织,开通南华西平安课堂微信公众号,由派出所安排专人维护;在日常接待群众、入户走访和社区宣传中,与街坊群众建立若干微信群。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社区警民微信群,开展线上“平安课堂”“以案说防”和“微咨询”,收集意见建议,发布防范提示,及时反馈处置群众反映的隐患纠纷,有效提升了警民互动交流的实时性,增强了群众对民警的信任感和认可度。

以新南华西人联谊会为枢纽,探索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新举措。2014年,派出所以加强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为契机,与街道共同研究、创新成立了“新南华西人联谊会”,并将联谊会中的积极分子纳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志愿巡逻、志愿者星级评定等,为治安群防群治队伍注入新生力量。

以“1+10”模式为支点,开创社区多元化治理格局。在“1+10”模式中,“1”是指由街道引导培育的非营利性社区社会组织“平安促进会”;“10”是指由派出所引导组建或重点参与的10支群防群治队伍,包括“少年警队”“义务巡逻队”“夜鹰巡控队”“义务宣教队”“志愿救援队”“社区帮教队”“重点领域巡控队”“物业管理服务队”“爱心南华队”和“街坊服务队”。

近年来,这10支群防群治队伍共同守护南华西的平安与和谐。少年警队在破解校园欺凌现象、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秩序安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由辖区青年退伍兵、热心社区工作的青壮年男子及企事业单位的安保人员组成的夜鹰巡控队,有效充实了夜间巡防力量;义务宣教队中的防诈宣传小分队贴近实际,自创防诈系列小漫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全民反诈,为辖区的防诈骗宣传贡献了力量。

这其中,就有“小南和小华”的故事。它是这10支群防群治队伍大潮中激起的一朵小浪花,也是新时代小字辈们为社区平安出谋划策的一给力接棒。

可爱有趣的漫画人物、紧贴现实的典型案例、简明时尚的语言配图加上画龙点睛的警示小视频,街坊们轻松快速地get(掌握)到各类诈骗手法与防骗技巧。由南华西派出所与南华西街道党工委联手制作的原创防诈骗系列小漫画,每周一期,通过“广州海珠公安”和“南华西安全防范课堂”等微信公众号发布。自2019年5月首发以来,贴心原创防诈骗系列小漫画已推出22期。

“依靠群众多层设防、有效引导社区自治”,一个个警民互动的新平台,一个个社区警务的新模式,助推平安建设,也让南华西派出所如愿以偿,做到了“平安不出事”:辖区实现警情连续10年下降,2018年实现全年225天110案件类警情“零接报”,日均警情不到1宗。

一场特殊的“圆梦计划”

“老张,你现在赶快过来帮忙,可以的话,最好再带上几个人。”

正准备去番禺看工地的南华西辖区群众张力大哥,突然接到了派出所冯荣炜副所长的一个紧急电话。

原来,一名7岁的“地贫”病童,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

冯所和张力大哥,正是要帮病童小炜豪圆梦的其中两个人。

小炜豪年仅两岁时,就被查出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症,从此依靠输血维持生命。其身体虽瘦弱,却有大梦想。在他眼里,警察是正义与坚强的化身,能带来无穷的力量。所以,在为数不多的、可以跟村里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里,炜豪总是“主动请缨”,扮演警察角色。

豪仔的“圆梦计划”缘于2017年2月,他要从云浮老家来广州就医,并且与大自己两岁的哥哥配型成功,终于等来了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机会。然而,手术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因此炜豪妈妈希望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能在手术前圆孩子当“警察”的梦想,鼓励他勇敢地去战胜病魔。某公益组织及公益服务中心很快联系上广州的志愿者,并通过他们将这个“特殊”的求助电话打到了南华西派出所。党支部决定,集全所之力支持“圆梦”计划。

“圆梦计划”团队迅速集结。南华西派出所民警与志愿者一起为炜豪定做警服和警帽,策划编写剧本,为他“量身定制”了一部“少年警察智救被拐儿童”的情景剧。在不影响派出所正常勤务的情况下,南华西派出所利用自身优势与现有资源,积极为圆梦计划做准备:所会议室成了“行动指挥部”,辖区某仓库变身“犯罪团伙窝点”,休班民警与热心街坊积极配合,充当群演。

2017年9月2日下午,南华西派出所迎来了一位“新面孔”小“警察”——换上“警服”的瘦小炜豪虽脸色苍白,眼睛里却闪着异常兴奋的光芒。炜豪妈妈激动异常,不停帮豪仔整理警服、警帽,鼓励“从警”第一天的儿子好好表现。

好事多磨。派出所一切就位,“小警察”已经到场,担任演员的志愿者们却迟迟未到。突发的交通状况,令他们被耽误在了路上。

缺少志愿者演员?那就调动休班民警和发动热心街坊。剧本还不完整?那就现场临时创作,边演边完善。没有“被拐儿童”?那就发动自家孩子来“客串”。

张力大哥就是冯所在“紧急情况”下,启动“B计划”的救援。他要出镜扮演拐卖儿童的“绑匪”。

“冯所,你们派出所可真逗,一群大人陪个孩子玩游戏,还得拉上我,我正忙着呢!”

“老张啊!这可不是普通的玩游戏!这是要实现一个重病孩子的梦想,为他战胜病魔树立信念、鼓劲加油,对孩子的一生意义重大!为了孩子,一起来吧……”

张力大哥被深深感染了。他推迟了原先的工作安排,加入到圆梦紧急计划中。他迅速赶到“犯罪现场”,路上还捎带上了两个朋友充当“友情助演”。

……

不少热心街坊闻讯赶来,为“小英雄”豪仔加油,为民警们鼓掌。

“谢谢警察叔叔!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像你们一样,维护正义,守护平安!”

当豪仔“主演”的《警察故事》于各类媒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爱心组织、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捐出善款,帮助炜豪筹集手术费用,献出关怀。

2019年10月的一天,南华西派出所的民警们,收到了一段来自远方的特殊视频。视频中的小男孩面色红润,健康活泼:“警察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是炜豪。你们看我是不是长大了不少。我现在身体好了,成绩也很棒。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成為像你们一样的真正的人民警察!”

“希望你长大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咱们广州见!”2019年11月23日,在云浮老乡家,南华西派出所几位民警带着大家真诚的祝福和慰问,前来看望小炜豪。时隔两年,相逢一刻,冯荣炜一把抱起小炜豪,感觉到小炜豪长大了重了好多。“看到孩子健康成长,觉得很欣慰。”

温情传承不停歇

冯荣炜,这位典型的公安基层先进模范,时任南华西派出所副所长,现已带着他宝贵的群众工作经验,转战海珠区另一辖区复杂的派出所。忆起在南华西德和新社区走访时,他发现社区居民乔姨愁容满面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他说,获知乔姨丈夫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费用已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失业加上治病费用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生活十分艰难,就决心要帮助她。冯荣炜费心尽力,会同居委协调街道和民政部门,协助乔姨申请绿色通道,为其办理低保医疗补助,并发动派出所民警凑了9000元,为乔姨丈夫垫付了拖欠的住院费用,解决乔姨燃眉之急。乔姨专程送上绣有“情暖人间,热情为民”的锦旗,感谢派出所在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后乐园社区居民崔哥是双下肢二级残疾人,平日与妻子在市场卖鲜货为生,是社区的困难群众。社区民警在日常走访中,坚持帮助崔哥解决生活上的大事、小事、困难事。在获知其档口所在的市场因升级改造,与其解除合约,新租檔口因证照问题暂时未能营业,致全家一时失去经济来源,一双儿女又在求学阶段,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社区民警随即为崔哥向相关部门详细了解了办证的流程路径,并主动向相关办证部门反映崔哥一家的困难状况。经过充分沟通协商,最终崔哥顺利办理了证照,档口得以正常开业,一家的生活有了保障。崔哥怀着感激之情,携家人给派出所送上感谢信和一面绣有“十年帮扶爱民路,街坊的警察英雄”的锦旗。

何轻轻,一名年轻的社区民警。2018年1月,在走访时,她获知,户籍在福安社区、居住在白云区的居民张姨离婚多年,独居且整天无所事事,儿子又不给她看望孙子,致情绪落寞,胡思乱想。何轻轻对这个事上了心,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到白云区找到张姨,倾听、开导、鼓励,令张姨下决心要学会自立自强。张姨重新出去找工作,并租了一块田地种植青菜,慢慢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张姨多次向何轻轻表示感谢,说道正是因为何轻轻警官的耐心和细致开导,愿意听她讲心声,使其心情有所缓解,对新生活存有希望,与儿子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好方便,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业务了!”市民李先生望着手中的港澳通行证,乐滋滋地说。

南华西派出所引进安装多功能“警务自助办理终端”(简称“智惠易”),设置独立办证区域,为辖区居民提供出入境、户政、车管等多项公安业务的自助办理,让群众少费时、少跑腿。通过在大厅设置警务自助办证服务区、建立互联网网上业务预约路径、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证送证服务等举措,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仅2019年以来,就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1151余张,出具各类证明1483份。

“依靠群众,一脉相传。”依托社工组织和新南华西人联谊会,熟悉辖内电工、泥水工、防盗门焊工、开锁匠、理发师等具手工技能人员情况,逐个走访发动,吸收进街坊服务队,并根据社区需求,每年组织若干次志愿服务。当社区民警收到居民群众的紧急求助时,立即组织街坊服务队队员解决居民的急需。入户走访时,得知辖区一间发型屋有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民警积极对接,商定每月为辖区“红袖章”积极分子和困难群体安排一次志愿美发服务活动,得到群众的纷纷点赞。

作为“主心骨”和“领头雁”,南华西派出所长廖雪梅表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所民警将继续用法治的思维解决违法犯罪问题,用和谐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温馨的态度解决群众合理需求,下绣花式功夫,让老先进不断焕发新活力。(图片由南华西派出所提供)

猜你喜欢
警队派出所民警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四)缺钱的你别再被骗了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九)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南华西派出所:为“少年警队”扩容
快闪演出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