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雕塑作品的数字VR影像化价值

2020-07-14 18:30刘鹏宇张辉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0期

刘鹏宇 张辉

【摘  要】本文从冰雪雕塑的起源入手,描述冰雪雕塑的艺术传承受到作品无法长时间保存的限制,进而探讨利用现代VR技术和三维数字雕刻方法将冰雪雕模型数字化存储。既可长时间存储冰雪雕的数字模型,又可数字化展演,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与文旅品牌升级建设。

【关键词】冰雪雕塑;数字VR;冰雪旅游;品牌升级

引言

悲情的冰雪雕作品能像文物一样被“收藏”吗?

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独有的气候因素,使得以冰雪为材料的艺术创作项目,存放时间短,每到春季时节,成批量的冰雕都会“悲壮”的融化。这极大的浪费了每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同时亦对冰雪主题创作无法形成“物化”的存档结果,而使得冰雪文化多年的沉淀始终被割裂,无法像其他艺术作品那样随着创作活动的累积成果愈加丰富,延续性更强。这既是大自然赋予冰雪艺术的独特魅力,亦是冰雪艺术的悲情所在。

1.冰雪雕塑产生

松花江流域的渔民在300年前就有将河水结成冰雕碗,冰盆器物、动画形状等给小孩子们娱乐。20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由于俄罗斯侨民的迁入,他们的东正教除了祈祷之外,还需要在江河表面破冰提取“圣水”。建国至今69个寒冬,冰雕雪雕每年都会有新的创作形式产生,但传统的存储方法无法将黑龙江多年的冰雪历史沉淀凝结成更具品牌的文化感召力,冰雪雕也无法像其他雕塑形式那样富有更高的文化内涵价值。

2.冰雪雕塑的创作规律

设计是一种文化实践,几乎可以涵盖人类的科学成果、文化成果、思想观念,甚至意识形态,设计通过实践和造物来进行面向生活的文化传播, 设计物既是社会中物质能量的流动,也是人的文化能量的流动,在文化生态环境中,物质与非物质的设计内容充当了这些能量流动的载体。 设计的敏感性在于它关注和发现社会的所有现象和需要,可以把来自各种范畴的指令精巧地转换为物化载体, 如社会或自然、执政者或民众、精英或大众、文化或经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一对对可以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矛盾的范畴, 都是设计可以同时服务的对象,也是设计要同时面对的问题。 如古代的青铜器传递着统治阶级的政治与宗教观念,现代工业产品传递着工业和科技为主导的生活意象,文化创意产品又传递了一种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 文化学和文化生态学一直对设计研究得较少,而对文学艺术关注较多,因而产生生态文学和文学生态批评等, 从精神文化功能来看,文学和艺术具有的文化功能,设计同样具备,很难说谁的文化作用更大,不可否认, 设计是最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的艺术实践活动,并且是不可逃避的,设计充斥于生活的整个环境, 甚至成为文化生态系统中连接各种文化因子的间质,人可以不识字、不读书、不观看画展和艺术表演, 但不可能不接触设计物,因此,设计的文化影响作用不可忽视。

在艺术传作过程中,冰雪雕艺术家完成二维设计稿后,冰雕雪雕师执行雕刻时,需要将纸面的二维造型抽象成三维立体的形式进行二次创作,这样对冰雕师个人素质要求极高,经验欠缺者无法生动还原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从而使得冰雪雕的完成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批量化生产同等质量的冰雪雕塑群,或满足同质量的冰雪雕塑产品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冰雕雪雕这一无法长期保存的艺术形式,无法像其他艺术作品那样长期保留传承下来。每年的融化到下一年的重新设计,让世人错过了千万座美丽的艺术奇观,也让冰雪艺术这一独有的艺术形式天然的失去了文化传承感。本项目着重研究利用数字技术,将冰雕雪雕冰雪建筑等艺术作品数字化存档的可视化方案,利用VR场景再现往日的冰雪主题历史,珍藏并还原每一个寒冬的冰雪文化。

3.VR技术对冰雪雕作品的留存应用

VR中文即虚拟现实,是指利用数字三维动画技术设计制作模型,通过硬件外接设备使用户“真实”的体验虚拟世界。VR+文物是一个十分新鲜的领域。例如在敦煌莫高窟中,每年只开放10个洞窟,其它洞窟因为保护需要并不开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在不损害文物的前提下看到所有洞窟的内容,对文物不会产生任何损耗。我国即将步入5G时代,这样使得网络数据传输的域度成倍提升,为VR技术在移动端的数据传输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但目前国内VR视觉设计应用并未给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作用,传统的品牌传播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旅游产业迅猛的发展需求,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VR数字技术,通过有效的数字视觉传播手段升级我省冰雪旅游的品牌价值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方案,可以为冰雕设计师将二维设计稿三维立体化,并360度无死角为冰雕雕刻师进行还原参考,提升冰雕雪雕的制作效率,也为冰雪雕塑项目的规划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4.助力文旅品牌升级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为我国冰雪旅游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要。 通过构建设冰雪 VR系统模型,作为一种方法进行项目实践,在多个地区运用,以总结其作用与规律, 从而分析设计展示内容与地域文化发展战略的结合,同时兼顾自然生态、文化发展、政府需求与民生需求,提出社会创新、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的策略。

通过数字化模型技术,和无人机等空间三维采样技术针对冰雪主题VR博物馆的可视化方法研究,能为冰雪雕作品“珍藏”、数字化冰雪品牌传播、冰雪历史内涵、修复冰雪断代文化形成重要的技术载体和方法依据,在全国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助力我国的冰雪旅游文化品牌升级。基于数字冰雪博物馆方案研究,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VR体验黑龙江300年来的“冰雪文物”,体验历年冰雪大世界上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通过冰雪的历史侧面体验黑龙江的历史,城市的历史,从而实现本土旅游产业升级与产业创新,升级冰雪品牌的外延价值与文化内涵。冰雪雕塑作品的数字VR影像化在旅游中的应用类型:(1)冰雪雕塑VR影像虚拟旅游社区。虚拟旅游社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虚拟社区,即核心主题是由旅游和聚集成员组成的社区。它属于一类在新媒体和旅游研究方面首先受到专家关注的对象。此种社区的存在,能够令游客更为简单的发展关系、维持联系、获取信息,并在旅游方面给出相应决策。(2)冰雪雕塑VR影像虛拟旅游,即基于实际旅游景观的旅游活动,通过虚拟技术的使用,结合真实场景的超级实现或模拟,形成三维立体、且具有虚拟性的旅游环境,无需出门,身处此种环境下的网友们即可生动、形象的体会与自身有万里之遥的旅游景点。此类应用程序主要位于旅游网站的网站等,以便旅行者在做出旅行决定之前可以感受到目的地景观。(3)冰雪雕塑VR影像旅游电子商务。地中网站从传播方面来看极具优势,且也令取得、到达信息的距离得以有效缩短。在推广旅游方面,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优势极为突出,目前的旅行社传统咨询功能也已逐步被取代。旅游电子商务拥有庞大而稳定的受众,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与传统的旅游媒介不同,数字VR影像化作品为地理位置远的优秀地域品牌的旅游信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成为了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景区要从新媒体旅游应用电的稳定受众群出发,不仅要做到传播信息的完整、准确,更要注意内容上的个性传播。尤其是一些知名度较低的景区不仅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还要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加大信息传播力度,以此来提升自身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也是目前景区信息不均衡问题的解决之道。而通过整理反馈信息,地方旅游业不仅可以直接了解游客的需求,还可借助这些游客的传播力,进一步完善当地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彭敏,杨效忠,瞿文凤等.国外社会化媒体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3(5).

[2]李龙.新媒体语境下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路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

本文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流域国际旅游品牌新媒体形象研究”(编号18YSE625)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