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严歌苓小说中的移民女性形象

2020-07-14 08:33刘洋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严歌苓女性形象

摘要:严歌苓作品都以女性的视角来关注女性的人生遭际,移民之后的她更是谱写出异域环境中的女性特有的生命乐章。严歌苓小说中的移民女性形象身份地位不尽相同,但具有跨越时空的内在共性。本文从《扶桑》和《少女小渔》文本出发,从两位主人公作为东方“他者”这一方向切入,分析严歌苓笔下移民女性形象特征,以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揭示其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内涵和女性观。

关键词:严歌苓;女性形象;异域环境

严歌苓的小说几乎都以女性的视角来关注女性的人生遭际。其中有一类叙述中国移民女性的遭遇为主的作品,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一类值得关注的独特人群。本文从《扶桑》和《少女小渔》文本出发,试图归纳概括出小渔和扶桑这两个人物形象跨越时代的共性,分析严歌苓笔下移民女性形象特征,以期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揭示其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内涵和女性观。

严歌苓的移民女性小说中,处处体现西方世界对于东方女人这一心理概念的指认。正如同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文学作品中的移民女性具有多重身份。她们既是来自东方的异邦人,也是处于“他者”地位的女人。美狄亚一类移民女性的问题不仅仅是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的问题,还有西方人对东方人的认识与偏见。这类独特的人群不能单纯从男性、女性的角度去考虑,女性受歧视的问题也就不仅仅是男女两性的问题,还涉及种族、阶级等问题。在严歌苓笔下,无论是旧时代的扶桑还是新移民小渔都是作为男性眼中被观赏、被利用、或是被拯救的对象。这种来自西方与男性的纵横交错的目光,就是作品要展現的女性生存图景。

在有关外貌举止的描写上,女性呈现为男性主导视角下被观赏的对象。如对小渔“会生养,会吃苦劳作,但少脑子”的描写;对扶桑成熟、浑圆、动作迟钝、“微笑得那么无意义,带一丝蠢”的形象塑造。这些语句都毫不掩饰地把女性描写成温顺麻木的对象,而无法进行自我言说。这其实是一种对女性形象的价值预设,从表面上看,小渔和扶桑都是被男性观赏玩弄的,她们能做的只有顺从,只能任由命运摆布。《扶桑》中的自人男子克里斯,可以视作西方男性的象征。他将扶桑视作需要自己拯救的女奴般的形象,仿佛扶桑是被动无力的,被囚禁着的她只能等待着被拯救、被解放。他们之间的情爱在此显露出了复杂性和扭曲性。现在看来,西方年轻男子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者的姿态,对想象中的东方女性产生的一种奇妙的爱意,这样的男女关系毫无疑问是不对等的。克里斯实际并没有将扶桑视作一位平等的爱人,扶桑只是满足了年少的他对于神秘东方的好奇心、对女性所携带的母性的追求以及对于掌控欲的自我满足。新移民女性的小渔和男友的关系也是如此,她为男友在异国的安身立命,不得不嫁给一个住所脏乱、生活堕落的意大利老头。尽管不能否认她和男友是相爱的,但她还是成为被利用的对象。她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件工具,服务于男性的她成为了男友得到绿卡的一条捷径。

然而这两位看似体现了对男权价值体系认同的女性形象身上依旧具有独特的魅力。其原因在于,即使身处异国他乡的她们常常处于被“看”,被拯救,被利用的境地,忍受着来自西方和男性的双重凝视和压迫,却依然保有一颗自由的心,她们找到了自我,并且为自己而活。

对于扶桑来说,她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只是被卖到美国的一件“人肉”财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脚女人,在命运给了她自由选择的机会时,她也毫不怯弱地抓住了机会,主动出击。在故事中,有一位华人劳工想尽一切办法,打算帮助她离开妓院,他对扶桑的怜悯是真诚的,扶桑却拒绝了离开,选择了留在妓院,而不是重获新生,得到正常人的权利。叙事者是这样评价扶桑的:“你解放她或奴役她,她那无边际的自由只属于她的内心。这是严歌苓对扶桑坚持自我意志的品质的肯定,是性工作者复杂人性的体现,也是作者精神世界的传达。”与之相似,被安排与老人婚姻的小渔也遵从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驱使,没有对越来越粗暴的男友江伟百依百顺。在老人家中暂住的同时依旧努力自主学习,依照自己的内心尽善尽美地照顾好了照理来说毫无关系的老人。在改编电影的最后不顾楼下男友的催促,坚持留在了需要照顾的老人的床边。这时候的她终于明自,她不远万里来到异国,遭受着畸形的境遇的她不应该仅仅为了身边的男友,也应该为自己而活。

严歌苓小说中的移民女性形象大都是如此,在纵横交错的视线里,在来自西方和男性的双重压迫下,生活在残酷恶劣环境中的她们依然保持着自由的内心,不停找寻着最真实的自我,敢于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的命运做决定;依然懂得以弱势为强,在绝境中坚韧求生,永远怀着无私宽恕和自我牺牲的母性和善良美好的本真人性。

严歌苓本人也经历着移民生活,因此她的移民女性小说体现出她作为一个华裔作家在不同文化交界处理性而自觉的审视。与此同时,作为女性作家的细腻,也使她的作品饱含对弱势群体的悲悯与关爱,以及对东方女性力量的一种想象性超越。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问题并不是严歌苓作品的唯一焦点,她将微观具体的“女性”日常故事与“民族”“文化”等宏大命题进行了适当的联系,这一探索也为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对跨文化交往问题的思考带来了巨大启发。

参考文献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

[2]严歌苓.严歌苓文集·少女小渔[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1.

[3]严歌苓.扶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6.

[4]陈思和.关于《扶桑》改编电影的一封信[J].文艺报,1998(5).

[5]庄园.严歌苓访谈[J].华文文学,2006(1).

作者简介

刘洋(1999.12.30-),女,广东深圳,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

猜你喜欢
严歌苓女性形象
武 装
武装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严歌苓的异国恋情
严歌苓四入赌城
严歌苓:用“纪律”保鲜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