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涵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探索

2020-07-14 21:39黄吉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名言法治道德

黄吉

《道德与法治》课程始终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整套课程中尤其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已构建了“中国式人格教育”课程体系。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者,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如果能探究出一套从内容、形式与之相配的教学模式,让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同生共赢,那么道德教育将迎来美好的春天。

一、深挖源头活水自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关于道德法治、核心价值观、传统民俗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里寻觅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辅助资料。如以下主题:

(一)指向个人成长:励志劝学

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集中精力学习,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育学生有关于勤奋学习时就可结合古代名人苦读成才的故事教育学生发愤读书。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勤奋读书、抄书、背书,最终成为文坛大师。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自然而然振奋了精神;在分享名言古训的同时立下了志向;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体会学习的重要。

(二)指向家风家训:勤俭节约

习惯对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对学生的将来也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在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时,教师就可导入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齐家训言。让学生在古人的谆谆教诲中体会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的优良传统。

(三)指向国家视野:齐家治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引领一年级上册《亲亲热热一家人》一课时就可引入《弟子规》中的一段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出必告,反必面。”循着经典,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敬听”需怀着恭敬的态度倾听父母的教导。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涵养学生的性情。

二、优化形式,唤起共鸣

道德与法治课堂只有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因此,如何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感观升华到情感,是实施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诵读明理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我自己来》一课时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首小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1.我是“自立娃”。呈现小诗:“仔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事情是自己独立做的?”孩子们展示:独立做作业、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洗澡等,教师则相机请他们现场操作、评点,并让其自豪地朗诵一遍《自立歌》。

2.争当“自立小新星”。当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教师提醒:“你们还有哪些事情无法独立做,需要大人帮忙?”教师可从中挑出“扎辫子”“系鞋带”等常见活动,让孩子现场挑战“自立”。在此情境中,让各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吟诵《自立歌》。

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反复诵读诗歌,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充分领悟传统文化意蕴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情感,坚定道德信念。

(二)赏析研讨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中秋节》时为了能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并深入了解节日。教学时,我这样设计:

1.观看沙画视频。请同学们观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三个传说故事。当同学们沉浸在神秘的故事中时,让孩子们从形象的视频中发现“月亮”,从而饶有兴致地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2.知道了中秋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一个节日的感知最直接的肯定就是这个节日相关的美食。从懵懂到豁然开朗,孩子们对月饼产生了无穷的无尽的兴趣。既解惑,又渗透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内省涵泳

宽容是美德,在组织五上年级《退一步海阔大空》活动时就可大量的采用了名言警句。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名言警句,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课伊始通过画黑点这个小游戏让孩子从中明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学生进行活动前就渗透传统经典,为课中对学生的导行做好铺垫。

2.在进行一个个活动后,出示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等名言,学生在舒缓音乐活动中抄录,抄录的过程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为成长奠基。

三、把握时机,滋养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生感悟的浓缩,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比较艰涩难懂。因此,在恰当的时机呈现资料,变概括为形象尤为重要。

以《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对学生进行锤的打击。

(一)阅读经典,开启预热

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作业时搜集传统文化中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天地之间,若自驹过隙,忽然而已。”等古代大家们的名言名句。在搜集的过程中对“惜时”已有了初步的感受。

(二)理解内化,享受体验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请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们头脑中便有了自我消化的过程,他们将这些惜时的名言进行解释并加上自己的理解。从点滴小事做起,今日事今日毕。最后以明朝文嘉的《今日歌》送给大家共勉。

(三)拓展实践,熏陶升华

《道德与法治》课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请同学们相互监督,实施“惜时小能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这样不仅强化了珍惜时间这个概念,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对时间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實践智慧,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生活”为源泉,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实践中不断体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名言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名言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