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07-14 21:39陈瑞琼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板报评价信息技术

陈瑞琼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课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重视课前预习、开展实践活动课、创新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探讨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培养公民信息素养也是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虽然信息技术新课改在初中校园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仍然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已经迫在眉睫。

一、重视课前预习,做到未学先知

课前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最关键的一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夠提前了解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中更有针对性。有的教师认为预习就是学生自学,但有效的预习是离不开教师指导的。首先,教师要制作预习任务单。预习任务单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顺序还包含了习题、练习素材,学生在预习清单的指导下完成预习,然后再通过习题检测预习效果。教师通过习题反馈,了解预习情况,动态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其次,教师要录制教学短视频。信息技术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很难通过文字材料完成自学。教师要针对教学重难点录制演示视频。演示视频要直观明了,保证学生一看就懂。学生观看教学短视频就能完成相应的练习。最后,教师要关注班级群,定时在线答疑。教师在线答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惑,还能进行情感交流。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除了点拨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七年级第三单元《字处理软件应用》主要介绍了word软件的操作。本单元通过一个个电脑制作活动完成学习。在进行活动一《制作电子板报》前,老师让学生先预习,掌握制作电子板报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虽然初中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word操作,但是还会又很多学生忘记。于是老师录制了文本框的使用、自选图形的组合、分栏与首字下沉等教学短视频。短视频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制作电子板报打下基础。预习之后,教师又让学生做了一个图文混排的练习。练习中包含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

课前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促进课堂学习,还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便适应这个终身学习型社会。教师要培养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形成高效的课前预习。

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知识内化

提升信息技能是信息技术重要的培养目标。获取信息技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践中学习信息技能,在实践中巩固信息技能,进而将信息技能内化到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首先,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其次,实践任务要和学习内容紧密挂钩。教师在设置实践任务时要充分地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抽出知识点,将其融入实践任务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边学边做。再次,形成互教互助的学习共同体。高效课堂中学生可以担当教师的角色,帮助同伴解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鼓励同伴互教。同伴互教不仅可以消除受教者的胆怯心理,还能促进“小老师”学习。小老师为了教会同伴就需要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知识。教会同伴不仅增进小组同伴之间的友谊,提高小组凝聚力,还会给“小老师”带来成功的快感。所以,当教师提出“学习共同体”时,学生都回积极回应,努力争当小老师。最后,实践课堂依然离不开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准备充分的素材,避免学生利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收集素材;另一方面,教师提供教学短视频和互联网学习资料,以便学生需要时查看

《制作电子板报》要求学生制作出元素齐全、设计合理美观的电子板报。经过预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文本框插入、自选图形的插入、图形组合、分栏、首字下沉以及图文混排等基本操作。经过详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以及全面的学情分析,老师录制了教学短视频,收集了大量的板报素材放在班级ftp供学生下载使用。上课开始时,老师说:“母亲节就要到了,今年我们要送妈妈一份既有意义又环保的礼物”“到底是什么礼物”有的学生已经急不可耐了。“做一份母亲节的电子板报送给妈妈,让妈妈为我们的进步而骄傲。”学生很快登录ftp下载素材和视频,投入到电子板报制作活动中。经过多次实践活动,学生之间早已形成了互教互助的默契。老师不停地在教室巡视并记下学习问题,统一讲授共性问题。

学生在实践活动课中通过亲身参与到电子板报制作,了解电子板报制作的过程,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基本技能。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亲身实践能够保留住75%的知识,也就是说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全方位立体化评价,促进学习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教学的有效性,更能够诊断教学,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考试是传统课堂常用的评价方法。但是考试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一方面,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更注重操作实践技能,这是普通考试所无法评价的。另一方面,除了关注学习结果,高效课堂更重视学习过程。高效课堂需要一种多维的立体化评价方式。首先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高效课堂评价包含学生自评和他评。其次,评价指标更全面。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生的作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讨论发言质量、助人为乐的品质。

在进行《母亲节》电子板报评价时,老师先设计了两张评价量表。一张是《电子板报评价量表》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另一张《电脑制作实践活动》评价量表,用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评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王婆卖瓜”。教师要求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重点介绍作品的亮点和设计意图。台下学生根据作品和台上同学发言,使用《电子板报评价量表》给作品打分。第二阶段是“找茬”,教师随机把学生作品分发下去,让同伴之间互相找茬,找出作品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第三阶段是反思。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使用《电脑制作实践活动》评价量表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还要反思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案。

高效课堂评价摒弃了传统课堂评价的考试评价,主动吸引学生投入评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更能促进学生判断评价等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构建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是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高效课堂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高效课堂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每个教师心中的高效课堂也不尽相同,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适合学情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孟团结.核心素养下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47-148.

[2]骆晓燕.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20(05):75.

猜你喜欢
板报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酱油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和孙子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