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研究

2020-07-14 21:39雷丽霞张尚民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认识误区角色转换教师角色

雷丽霞 张尚民

摘要:现有研究表明:教师在实施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仅仅定位为教学“监督者、实施者、评价者”的误区。本文研究发现: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应该完成从“教学监督者”到“教学监督者+教学推进者”、从“教学实施者”到“教学实施者+教学设计者”、从“教学评价者”到“教学评价者+教学反思者”的角色转换,方能保证小组教学顺利推进。

关键词:小组讨论教学;教师角色;认识误区;角色转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引入,小组讨论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方式能够锻炼学生团队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和掌握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好自己的角色。从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来看,教师在实施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容易角色定位不清。因此,本文对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角色认识误区进行分析,并给出角色转换的相关建议,旨在为小组讨论教学方式的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角色认识的误区

在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识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总体来说,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角色认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讨论教学是学生讨论,教师是监督者。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监督者。这样仅仅只能保证课堂的讨论秩序以及讨论任务的完成。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是否能够跟上进度?小组内部是否能够有效协调?教师无法进行有效识别。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监督者,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只是小组讨论教学的实施者。小组讨论课程准备阶段,很多教师会就课堂教学做简单的准备。教师认为自己是小组讨论教学的实施者。这样的角色认识,让小组讨论教学准备够充分,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材料。在实施者角色下,教师不需要对原来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出较大的调整。

第三,教师是小组讨论教学的评价者。每一小节课程结束后,教师都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很多教师都将教学评价作为小组讨论教学的终点。这样的认识误区会让小组讨论教学陷入“课堂讨论一课后评价一课堂讨论”的循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纠正。

三、小组讨论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第一,从“教学监督者”到“教学监督者+教学推进者”的角色转换。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从“监督者”转换成“监督者+推进者”。监督者要求教师要完成对学生的实时查看,并查找问题;推进者角色是指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想办法积极推进和帮助其改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①对学生积极性的查看。对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可以用課堂提醒、让该生汇报讨论内容等方式督促其积极参与;②对小组内部学生协作情况的查看。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因为性格、学习基础等原因会存在差异。教师要对小组内部协作进行干预,积极引导差生加入讨论、优秀学生帮助差生;③对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的查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情况、学生课程汇报情况总结学生课前准备程度。

第二,从“教学实施者”到“教学实施者+教学设计者”的角色转换。小组讨论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教学的实施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教学设计者的角色要求教师从以下工作:首先,将理论知识提前推送给学生。关于理论知识的提前传送,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在线学习平台等方式来实现;其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设计者身份观察教学动态。每一堂课程的设计必须根据前面已经讲授课程的情况,进行微调,以便使小组讨论教学适合于当前学生情况。总体来说,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实施者,而且要做好教学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课堂设计。

第三,从“教学评价者”到“教学评价者+教学反思者”的角色转换。教师从“教学评价者”到“教学评价者+教学反思者”的角色转换,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每一次讨论课程结束,教师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并探索改进完善的办法。让教学过程进入“课堂讨论—课后评价—教学反思—教学改善—课堂讨论”的循环。教师角色从“教学评价者”向“教学评价者+教学反思者”转换,将有助于小组讨论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教学效果。

四、总结

小组讨论教学作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仅将自己定位为教学“监督者、实施者、评价者”,会使得小组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更正和改善。为了顺利推进小组讨论教学,教师应该完成从“教学监督者”到“教学监督者+教学推进者”、从“教学实施者”到“教学实施者+教学设计者”、从“教学评价者”到“教学评价者+教学反思者”的角色转换。这样的角色转换会让教师的角色与小组讨论教学方式相适应。教师角色转换后,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这也是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徐静婷,曹娅麟,张亚星,等.“四段式交互小组讨论教学”在生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4):91-92.

[2]方萍.小组讨论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意义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15.

[3]唐倩怡.发挥好小组讨论教学的优势[J].江苏教育,2014(46):73.

作者简介

雷丽霞,女,助教,管理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组织与制度。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第九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利用新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G17093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认识误区角色转换教师角色
浅谈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多媒体课件如何应用于课堂
几何直观,不只是直观
论小学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对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