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学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2020-07-14 18:10尹项迎
工业设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途径实践

尹项迎

摘要:文章以艺术学学科为研究对象,从课程思政构建的视角,深入探索艺术学学科在课程中思政教学的实践,总结了思政教学的研究现状,通过归纳目前艺术学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艺术学学科思政教学的实践策略,并指出艺术类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以进一步将思政教学贯穿于艺术学学科课程。

关键词:艺术学学科;思政教学;实践;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5-0033-02

1思政教学概述

当前关于思政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两大方向:第一,对于课程中思政教学的策略研究。推动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改革,要鼓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密切合作,要立足于专业学科的特殊视角和方法;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要回归育人为本原,注意教学中的价值引领;通过有选择性地将一批适合思政化的课程赋予德育内涵,秉持“不能做地就不要去做,能做地就一定要做好地原则”;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将思政元素嵌入课堂教案中,而是将思政元素与高校的办学特征、学科特色、专业特点等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对课程中思政教学的推进与建设有较多研究,思政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并逐渐注重各个专业学科贯彻融入的方式和有机性。第二,对于高校推进思政教学的讨论。高校思政教学要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将思政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起来;从跨学科的角度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路径;将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必将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激发教学活力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可以看出,在我國高校教育中思政教学正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持续推进。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其推进方式能否与其他专业学科和谐共融,是目前学科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的关键。此外,思政教学在专业学科的融入结合时还需要合理的方法策略与途径。这就需要根据专业学科自身的特性和现状,有针对性地、有机合理地将思政内容融入渗透。

2艺术学学科建设现存问题

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在各个学科渗透和推进与学科特点和现状有很大关系。根据艺术学学科特点以及建设现状,归纳出艺术学学科现存的三个问题:

2.1“重技轻道”现象普遍

就学科自身特点而言,存在“重技轻道”。艺术学学科课程教学注重“技”的表现和诠释,利用一些技艺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形式传达艺术,能够容易唤醒人们内心欲望和情感,这是艺术学学科的优点但也存在弊端。当前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技轻道”的现象,如果艺术创作缺乏思想性,创作出来的作品也难免流于平庸,创新也无从谈起;“美育”可以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活动宗旨,但不等同于艺术学学科建设,在“艺的根基”之上来强调“道的精神”,以此指导艺术活动,统领艺术学学科建设。

2.2思政教学认同度较低

就学科教育效果而言,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认同度不高。艺术学学科的学生受到招生政策影响,普遍存在艺术内涵素养突出但人文基础薄弱问题,这从根本上造成了对思政内容不热情的情况。

2.3学科内外部存在较大差异

就学科协同机制而言,学科内外部之间差异较大。学科门类内外部差异化困扰的存在,使得艺术学学科门类呈现出与其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的学科门类景观。在艺术一流学科建设中,如何建立跨院系学科并与专业之间形成协同机制是所有艺术高校面临的难题。

3艺术学学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实践意义

首先,为艺术学学科发展引领方向。艺术学学科课程发展如果缺失了思想教育的引导,则会失去灵魂,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政教学中有着对国家民族强烈的感情,正确地认知价值观念等,能够激发艺术类学生对“道”的启发,增强社会责任担当。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更要负责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方向。

其次,为思政教学提供新的活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融入灵活的方式。艺术学学科极富创造性和活跃性的特点则正好弥补了思政教学单调的缺陷。在艺术学学科课程中实践思政内容,使“技”与“道”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非独自单一割裂状态,这对于思政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和尝试。

最后,填平艺术类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鸿沟。推进思政教学在艺术学学科课程中的融入和创新,能补偿艺术类学生的人文基础的缺失。特别是在艺术学学科课程实践环节中思政元素的摄取,更有利用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优秀民族精神的培养以及手艺人工匠精神的传承等。

4艺术学学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实践策略

4.1以人文科学为课程基础

文化与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部分,文化的进步带动社会人文的发展。艺术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对艺术引发人文问题的思考上,反映人的本性、人文的情怀等,用艺术美化人性,引导价值潮流。

4.2加强专业伦理素养渗透

艺术学学科的教学实践注重人文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与传达。但如何运用,什么人运用,运用到什么地方,运用到什么程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伦理问题。莎士比亚:“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唯思想使然。”关键在于掌握运用艺术的人是否具有正确的专业伦理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在教学中,专业伦理素养的渗透是艺术学学科课程中思政教学的内在精华,也是艺术类教师在课程开展思政内容时最具有感染力和引领力部分。

4.3着重课程的感性引导

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在艺术活动中,情感是与思想认知交融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感性元素能主动引导学生领悟其内在的正确价值观念,是艺术学学科课程中思政教学独有的特色。无论是美术学、设计学、文学、戏剧、电影或其他周边艺术都是能较容易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波澜,在教学中正确引导这种感性的倾向,激发对思想政治的认知行为,也就达到了思政课程与艺术学学科课程教学的协同作用。

5艺术学学科课程中思政教学实践途径

5.1明确教学目标并创新教学方法

根据艺术学学科的课程性质,明确思政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等,完善相关指导性教学文件。寻找思政教学内容与艺术学教育内容的契合点,是艺术学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此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思政元素为艺术学学科课程的实践主题,强化在社会的实践教育,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提高艺术学学科课程的思政教学水平和质量。

5.2科学取舍与合理融入

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并不是全盘课程渗透思政教学内容,也不是在艺术学学科课程结束后,再往思政内容引申。应优先选取个别基础性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润物而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具体到取舍,一是根据自身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成熟程度择优选取,形成自己特色;二是找到与思政内容有契合点的专业课程,有选择性地赋予德育内涵,建立隐性联系,切勿生硬搭建联系;三是具体到教学课程,要突出重点,着重讲授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内在生成关系。

5.3深度挖掘专业背后的思政文化

以专业课程为对象,挖掘其潜在的伦理、价值,并从专业中引发相关的思政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合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红色文化元素与精神、历史英雄人物事迹、先进科学研究学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他们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探索真知精神和工匠精神等都可以通过艺术学学科的教学,如美术学、设计学、戏剧学等表达出来,从而映射出专业学科课程的思政文化,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不断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参悟到学习和以后工作当中。

5.4开展线上課堂

艺术学学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紧跟“互联网+”浪潮,建立线上MOOC,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建设教育交流平台,有效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线上,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了解思政文化,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线下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有机将思政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当中,以思政元素作为艺术实践主题,通过融合方式和方法,培养专业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结语

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在专业学科中贯彻思政教学要根据学科特色和现状情况,找到与思政教学的契合点。我国思政教学的推进与艺术学学科发展和谐共融。艺术学学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正是将艺术专业素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技能要与思政文化相融合,使艺术学学科教学与思政教学同行同向,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途径实践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