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庸到卓越:农村义务教育扶贫的转型与升级

2020-07-14 17:10吴孔宝
关键词:教育扶贫学习困难

吴孔宝

摘 要:1986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顺利实行免费,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人人须上学”的目标。近几年,随着“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农村贫困家庭所获得的教育资助日益完备。但是要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机传递,“义务教育有保障”理应由“入学有保障”升级为“质量有保障”。当前农村很多贫困学生不仅学业存在问题,心理也处于困境,人生更是没有梦想。帮扶单位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精准挑选包户干部,发挥单位优势,统筹各类资源,助推帮扶村教育扶贫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孩子解决学习困难问题,走出心理困境,点亮人生梦想。

关键词:教育扶贫;学习困难;心理困境;人生梦想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4-0045-04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扶贫政策的变迁与发展

198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正式步入义务教育。义务的含义既指国家设校兴学为国民提供教育的义务,也指父母与家庭保证适龄学龄儿童入学的义务,义务教育应是免费的。1986年义务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但是对杂费没做任何规定。1992年原国家教委发布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由于当时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基本上每所农村中小学都会收取一定的杂费,有些农村贫困家庭仅学生杂费支出就超出其家庭年总支出的20%。虽然《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了贫困学生应享受助学金,但是当时对经济困难学生评判的标准比较模糊,国家对助学金的投入也很有限,所以大部分农村学生接受的还是收费的“义务教育”。杂费的征收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初级中学的学生辍学率较高,有些初级中学为了应付上级对义务教育入学率的验收,甚至出现了向附近小学“借”高年级学生以应付检查的闹剧。

二、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任务的困境与短板

习近平强调,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推进教育精准脱贫,是最具有根本性、可持续性的扶贫举措之一,有助于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自身综合素质,掌握脱贫致富技能,实现均衡分配教育资源。{1}在当前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义务教育扶贫不仅要保障所有孩子有学上,a还要为他们的成人成才夯实基础。总体来说,教育要阻断贫困在代际间传递,助力他们从平庸走向卓越,至少要先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业困难问题

在农村越是文化层次低的地方,读书无用论越是猖獗。有些贫困户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老年人照看,隔代抚养中放任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家长虽然留在家乡,但因文化层次低见识短等原因,既无法辅导引导孩子,还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还有部分家长非常关注孩子学业,但由于教育观念落后,过于严苛,随意打骂,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也有些因懒致贫、行为不端或者离异的父母,其营造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贫困户子女成为学困生,他们比其他同学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学生的学习特点突出地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低,自我约束力差,学习成绩不好。{2}学习困难学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学习动机不明,不知道为什么上学。有的孩子是因为义务教育必须要完成学业,有的是因为父母逼着去上学,有的是因为没有到外出务工年龄所以还在上学。需要决定动机,动机触发行动。这些孩子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处于一种被逼上学、被动读书的状态,虽然勉强来到学校,也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自然而然就沦为了学困生。

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贫困学困生家庭自我效能感都较差,习惯于习得性无助,恐惧竞争,得过且过。有些孩子刚入学时功课还好,但是一旦遇到挫折,由于缺乏正确的疏导和指导,导致情绪低落,逐渐对某学科甚至整个学业丧失了信心。这些孩子逐渐变得懒散,上课发呆,下课打闹,晚上上网,白天补觉。

三是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这些孩子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煎熬,觉得所学的知识枯燥乏味,毫无用处。他们上课不会集中注意力,不能专心思考,不愿及时复习,以致陷入越没兴趣越不学习成绩越差的循环。

四是学習方法不恰当。学习过于盲目,不能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课前不预习,不知道下一节要讲什么。上课不认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只会死记硬背,不能深入地探究、思考和消化。课后不复习,不能及时消化所学内容。

五是学习意志不坚定。农村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幻想一夜暴富,既想成功又不愿吃苦。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习惯选择逃避,不能约束自己。在遭遇挫折时,缺乏奋斗的意识,怕苦、怕累、怕困难,缺乏勇气和意志,不愿通过努力去改变现状。

(二)心理困境问题

有些贫困家庭的家长因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和认知障碍,对人生、对现实态度消极甚至偏激。他们要么只管生不管养,把孩子寄养在长辈或亲戚家,要么只养不问,缺乏关爱,甚至态度粗暴。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通过孩子的奋斗改变家庭命运,要求孩子尽早成才尽早回报,使孩子不仅压力巨大,甚至对亲情产生怀疑。这些孩子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外界有力的心理支持,久而久之,心理就会处于困境。

一是敏感自卑。《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为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不足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3}自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自觉低人一等,容易表现出惭愧、羞怯、畏缩、灰心的复杂情感。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的成长,他们不仅关注和比较学业成绩,也逐渐开始关注和比较家庭背景、衣着和形象等,由于过度敏感,他们越比较越自卑,担心受到轻视,担心成为别人的谈资和笑料。

二是过于焦虑。焦虑(Anxiety)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4}刻苦奋斗是改变困境的途径,贫困学生往往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获取成功改变命运、回报家人。如果学习心态良好、方法得当,可能是越优秀越努力。但有不少贫困户子女深受现实各种条件的困扰,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时刻在影响他们,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他们表现出强迫症状和追求完美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焦虑性人格。

三是人际交往困難。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儿童青少年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5}由于贫困户子女多是在较单一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进入学校特别是上到高年级后,习惯与他人比较,当看到自己的家庭与他人的家庭差距较大时,他们不会理性分析,更多会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容易对社会、对他人产生敌意和嫉妒,不愿参加群体交往,喜欢独来独往。

四是出现抑郁倾向。抑郁倾向(depression tendency),又称阈下抑郁,是指具有部分抑郁症状,体验到一定的抑郁情绪且持续时间在两周以上,但这种抑郁症状的表现并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6}贫困户子女由于生活上的窘迫、交往中的自卑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往往过分自责,过多自我否定。他们遇到的生活负性事件越多,就越认为自己没用,抑郁倾向就越严重。对于稍加努力就能办到的事情,往往也采取回避和放弃的态度,不愿积极面对。

三、助推农村义务教育扶贫转型和升级的建议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顺利实行免费,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人人须上学”的目标。2020年,我国将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也将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挺进。届时“义务教育有保障”理应由“入学有保障”转型升级为“质量有保障”。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扶贫的转型和升级,地方党和政府的责任自不必说,贫困村结对帮扶单位也应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各类资源,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精准挑选包户干部,通过深推教育扶贫,助力贫困户子女不甘平庸,追求卓越。

(一)精准选派包户干部,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

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常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造成信心不足、习惯不佳、方法不当、成绩不好。包户干部大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要学习掌握必备的教育学知识和学业辅导技能,要熟悉、融入贫困户家庭,要成为贫困孩子的良师益友。既要促增家庭的内生动力,也要促增孩子的学习动力。包户干部要利用资源优势,助推“结”成两个“对子”,一是助推贫困户子女的任课教师和孩子们在校园里“结对子”,发挥期待效应,优化个性化辅导。二是推动社会扶贫,助推当地有爱心的知识分子或高校在读大学生志愿者与贫困户子女“结对子”,既帮他们开阔视野,也帮他们解决课业难题,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二)争取各相关方援助,助力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40年前,所有的家庭都穷,那时的孩子都衣衫褴褛、食不果腹,但快乐是永恒的。近年来,随着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贫困户子女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贫穷所带来的困扰,再加上其父母在认知系统和价值观体系等方面的限制,还会倍增这些负面影响,孩子们较容易出现自卑、敏感、焦虑和抑郁等倾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包户干部,应该利用自身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势,引导这些孩子重塑认知系统,缓解不良情绪。如安徽某高校驻村工作队借助该高校的“筑梦远航”项目,由1个班级或1个社团结对帮扶1名贫困户子女,他们利用该校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优势,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在进行爱心助学的同时,以植入的形式对处于心理困境的孩子进行不良认知的调节和负性情绪的疏导,助力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激发贫困娃人生梦想

1.教育扶贫的转型和升级,关键在于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包户干部要利用资源优势,把开阔贫困孩子的眼界、激发贫困孩子的人生梦想作为教育扶贫的关键点。再以安徽某高校驻村工作队为例,工作队在指导大学生开展“筑梦远航”爱心助学及“结对子”过程中,鼓励志愿者与贫困娃持续性交流、全方位沟通,引导他们敞开心扉,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对目标的追求,逐渐构筑起人生的梦想。孩子们开始主动问起外面的世界,问起大学的生活,他们发奋长大后要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孩子是家庭的灵魂、父母的天使,家长们也被自己孩子的可喜转变所感染,责任感与上进心被唤起,内生动力被激发,也开始点燃起自己的致富梦和小康梦。

2.2019年暑期,安徽某高校大学生者愿者在该校驻村工作队的牵头下,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借鉴大城市少年宫运行模式,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在该校帮扶村小学为贫困户子女和留守儿童开办了“暑期少年宫”,创设了音乐、舞蹈、美术等素质拓展活动。短短数天,在结束时的汇报表演中,所有孩子均能抛下羞涩与自卑,勇敢地登上了舞台。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并不比城里娃差。其中,贫困孤儿小茹平日沉默寡言,但在舞蹈方面表现出较高天赋,“暑期少年宫”不仅帮助她找到了自信,也催生了梦想,她表示要像大学生们一样,努力考上大学,学习舞蹈专业,以后也回来帮助农村的孩子。

四、结论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加。2001至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除了学杂费,2007年,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从此,我国的义务教育成为真正的免费的义务的教育。近几年,党和国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扶贫工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相继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持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地方政府也是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教育扶贫政策和措施,农村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有了切实的保障。

——————————

注 釋:

{1}齐明正.单许昌.教育精准脱贫的理念与路径[N].光明日报,2019-02-01.

{2}余炳水.农村初中学习困难生的心理浅析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3,(02).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普通心理学[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221.

{4}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599.

{5}汪建中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3).

{6}刘琰.阈下抑郁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研究[J].中医学报,2014,(10).

(责任编辑 徐阳)

From Mediocrity to Excellence: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WU Kong-ba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Since 1986,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efforts,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has been implemented free of charge successfully, achieving the goal of "Everyone has a chance to go to school and everyone has to go to school".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wo no worries and Three Guarantees", the education support for the rural poor famil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te.But if we want to block the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generation through educa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guarantee" should be upgraded from "enrollment with guarantee" to "quality with guarantee".At present, many poor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have not only academic problems, but also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They don't have dreams in life eith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nning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the supporting units should accurately select the working team for the village, accurately select the household cadre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units, coordinate all kinds of resource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supported villages, help the poor children to solve the learning difficulties, get out of the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and light their dreams.

Keywords: Educ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Learning Disorder; Psychological Dilemma; Life Dream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学习困难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影响因素分析
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