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对超重和肥胖的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归的影响

2020-07-14 11:27郭丽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5期

郭丽萍

【摘要】 目的:探討体重管理对超重和肥胖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8月体检中新诊断为IGT的282例超重和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原则将其中150例分配到管理组,1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管理组接受为期1年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措施的体重管理,1年后对两组体重、血糖和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年后管理组BMI、2 h PBG和HbA1c均低于对照组及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与入组时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 h PBG和HbA1c均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FPG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进展为糖尿病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糖耐量减低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糖耐量正常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措施的体重管理能够部分逆转超重和肥胖的IGT患者的糖耐量减低状态。

【关键词】 体重管理 超重和肥胖 糖耐量减低

doi:10.14033/j.cnki.cfmr.2020.15.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15-0-03

Effect of Body Weight Management o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UO Lip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5): 173-1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eight management o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Method: From April to August 2018, 282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IGT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age and sex matching, 150 cases of them were assigned to the management group and 132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gular edu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group received a one-year weight management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fter one year, the weight, blood sugar and outco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One year later, the BMI, 2 h PBG and HbA1c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when entering the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P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when entering the group (P>0.05). The 2 h PBG and HbA1c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hen entering the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MI and FPG compared with when entering the group (P>0.05). After 1 yea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P>0.05),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glucose tolerance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eight management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can partially reverse glucose tolerance statu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IGT patients.

[Key words] Weight management Overweight and obese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Beijing 100049, China

近年来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1],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级预防工作尤为重要。糖耐量减低(IGT)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IGT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有三种转归:进展为糖尿病、维持IGT状态和逆转为糖耐量正常(NGT)状态。IGT患者向糖尿病的转化率是糖耐量正常者的10倍[2],而超重和肥胖的IGT转变为糖尿病的概率更高。为此,本研究对超重和肥胖的IGT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措施的体重管理,并对干预后IGT的血糖变化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新诊断为IGT的超重和肥胖患者共282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糖耐量减低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6.2~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BG)≥7.8 mmol/L且<11.0 mmol/L[3]。超重和肥胖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进行判定,体质指数(BMI)≥

24 kg/m2且<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4]。纳入标准:年龄≤70岁,有良好的自主活动能力及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按照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原则将其中150例分配到管理组,132例作为对照组。管理组男130例,女20例,年龄34~70岁,平均(62.72±12.89)岁;BMI(27.24±2.28)kg/m2,FPG(5.84±1.37)mmol/L,2 h PBG(9.75±2.03)mmol/L。对照组男114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平均(62.15±13.08)岁;BMI(26.86±2.20)kg/m2,FPG(6.02±1.65)mmol/L,2 h PBG(9.39±2.53)mmol/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如发放糖尿病教育手册,给予常规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及用药指导等,并接受患者的电话和当面咨询,给予专业指导。管理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接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措施的体重管理,由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和糖尿病专业的医师组成的体重管理小组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计划。具体措施为:(1)制定体重管理目标。以体质指数>18.5 kg/m2且<24 kg/m2为理想体重,以每月减轻0.5~1 kg为宜。(2)控制每日总能量摄入。建议每日摄入能25~30 kcal/kg。(3)鼓励患者增加体力活动。以轻、中强度体育锻炼为主。(4)采用当面及微信随访两种形式。每周微信随访1次,每季度当面随访1次,主要内容是了解患者的体重、饮食、运动情况,监测血糖的变化,并根据体重和血糖的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量。(5)1年后管理组和对照组体检复查FPG、2 h PBG、HbA1c和BMI。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入组时及1年后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患者BMI、FPG、HbA1c及2 h PBG。体检项目:受检者禁食8 h后,于清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FPG、HbA1c;服用75 g葡萄糖2 h后再次抽血,测2 h PBG。空腹测量体重、身高,计算BMI=体重(kg)/身高2(m2)。比较两组1年后转归情况,包括进展为糖尿病患者比例、糖耐量減低患者比例、糖耐量正常患者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组时及1年后各项指标比较

1年后管理组BMI、2 h PBG和HbA1c均低于对照组及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与入组时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 h PBG和HbA1c均高于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FPG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1年后转归比较

1年后两组进展为糖尿病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糖耐量减低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糖耐量正常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GT是一种处于2型糖尿病亚临床期的异常代谢状态,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5],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容易进展为糖尿病[6],防止IGT向糖尿病的转化是降低2型糖尿病人群患病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有研究报道,超重和肥胖者发生IGT的比例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转变为糖尿病的概率高于正常体重者[7]。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员的比例逐渐升高[8],对处于IGT阶段的超重和肥胖患者的管理和干预也成为糖尿病防治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多项研究已经证实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减少IGT向2型糖尿病的转化[9-12],但既往其他学者对IGT生活方式干预的相关研究中,少有对入选研究对象的体重情况进行限定的,本研究专门以超重和肥胖的IGT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方式干预是否能有效地减轻体重及逆转糖耐量减低的状态、减少转化为糖尿病的比例。以体重变化作为阶段性的监测指标,非常经济而且简便易操作,很容易被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师通过观察体重的变化来判断患者饮食的控制情况及运动量是否达标,做实时的指导和调整。经过1年的生活方式干预,管理组BMI、2 h PBG、HbA1c水平均降低,虽然平均体重指数有所下降,但尚未降到正常范围内,说明降低体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进展为糖尿病的比例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转回为糖耐量正常的比例却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饮食和运动干预可以降低超重和肥胖IGT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水平、甚至逆转糖耐量状态。

人的体重主要与遗传、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内分泌代谢等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基因由先天决定,目前还无法改变,但后天的诸多不良因素,如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及静止的生活方式等是可以纠正的。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大力提倡健康、均衡的膳食营养结构、增加运动锻炼、努力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是减少超重与肥胖的IGT人群向糖尿病转化的关键,也是切实可行、经济实惠的举措。

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岁、体重均超重或肥胖,这些都是促使IGT向糖尿病转化的危险因素,所以与体重正常的IGT相比是糖尿病发生的更高风险人群。在这些存在多重危险因素的重点高危人群中进行干预治疗,较普通人群会有更大的获益,因此本研究将对于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线索。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64-67.

[2] Unwin N,Shaw J,Zimmet P.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 the current states on definition and intervention[J].Diabetic Med,2002,19(9):708.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26-89.

[4]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

[5]康怡,田光,张宝和,等.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胰岛功能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4):364-368.

[6]赵娅,万沁.糖尿病前期人群血脂特点及其对糖尿病前期转归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54-58.

[7]孟健,俞春芳,徐凌,等.中心性肥胖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3):2202-2204.

[8]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9]廖辉陵,杨辟坚.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糖耐量受损患者的治疗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8,19(2):179-181.

[10] Sun Y,Zhao H.The effectivenes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early pregnancy to prevent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ese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Appl Nurs Res,2016,30(2):125-130.

[11]陈镇涛.IGT早期干预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1-3.

[12]陈燕燕,王金平,安雅莉,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长期随访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7):13-17.

(收稿日期:2020-02-03) (本文编辑:马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