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状态下正行与倒行的步态特征对比研究

2020-07-16 01:18田师思
广东公安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重物足迹次数

田师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与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38)

引言

目前,违法犯罪分子在了解一些侦查技术手段之后,反侦查能力越来越强,有些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迷惑警方的视野,增加警方破获案件的困难,对犯罪现场进行伪造,其中伪装足迹是其常用的一种手段[1,3]。随着案件数目的不断上升,在犯罪案件现场中经常能够发现犯罪嫌疑人所遗留的利用倒行伪装成正行从而迷惑警方的足迹,这对警方利用现场足迹检验与分析推测案情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因此,针对负重状态下[4]倒行与正行足迹步态特征[5]的对比研究可以作为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一个新的方向。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现场特殊足迹(如伪装足迹)的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故本次实验针对如何辨别伪装足迹中的正形步与倒行步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

1 实验

1.1 样本与实验条件

选择70名身体健康行走姿势正常的成年男性作为实验人员,平均年龄为22岁,平均身高为1.75m,平均体重约为66.5kg。

立体足迹实验场地(立体足迹遗留场地要求土质较松软)、扫帚、铁锹、耙子、喷壶、拖把、照相设备、负重物品三件(20kg、10kg、5kg各一件)、电子秤等。

1.2 实验方法

选取长度不短于6m、宽度不窄于1m的松软泥土场地,用耙子平整场地,使场地平整无明显结块。以右手提重物、胸前抱重物和用右肩抗重物三种方法负重;共有三种负重条件,从大到小依次分别为20kg、10kg、5kg。

实验人员1号第一次进行实验时,站在立体实验场地沙坑的一端,用右手手提20kg的重物,以正常的行走状态从沙坑一端行走至沙坑的另一端,选取中间部位的足迹进行拍照提取,左右足各一张;待工作人员用耙子将沙坑地面清理至平整后,实验人员1号进行第二次实验,仍保持用右手手提20kg的重物,以倒行的方式从沙坑的一端行至沙坑的另一端,工作人员选取中间部位的足迹进行拍照提取,左右足各一张;在保持重物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验人员1号依次按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用右手提重物、胸前抱重物和用右肩抗重物三种方式分别进行正常行走与倒行走各一趟。依次按照从大到小20kg、10kg、5kg的顺序改变负重重物的重量,并重复上述操作3。选取每趟足迹中段的单个足迹作为观察分析样本。

2 数据分析

实验完成以后,收集数据,绘制统计表,根据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数据筛选。

2.1 负重20kg情况下落足特征统计

在落足阶段,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踏痕、磕痕在正行中出现次数普遍大于倒行,擦痕在倒行中出现次数普遍大于正行;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推痕与跄痕在胸前抱重物的方式中明显略大于其他两种负重方式。

在垂直支撑阶段,负重20kg的情况下,无论正行还是倒行,必然会出现压痕,坐痕几乎不会出现;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后蹬痕、挑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次数均远大于倒行,具有明显的差异;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后蹬痕几乎不受负重方式的影响;抬痕在胸前抱重物的方式中明显略小于其他两种负重方式;挑痕在右手提重物、胸前抱重物、右肩抗重物三种负重方式中出现次数逐渐减少。

在起足阶段,负重20kg的情况下,正行中后蹬痕必然会出现,而在倒行过程中则几乎不会出现;正行中挑痕出现的次数及概率远大于倒行,且均稳定在60%以上;抬痕在倒行中出现的次数及概率明显大于正行,但是不太稳定;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踏痕、磕痕在正行中出现次数普遍大于倒行,擦痕在倒行中出现次数普遍大于正行,推痕在正行中出现次数略大于倒行;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推痕在右肩抗重物的方式中明显略大于其他两种负重方式。

2.2 负重10kg情况下落足特征统计

在落足阶段,无论何种负重方式,正行中踏痕与磕痕出现的次数及概率都远大于倒行;擦痕则在倒行中出现的次数及概率远大于正行;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迫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次数一般少于倒行;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拧痕在右手提重物的方式中出现次数略大于其他负重方式。

在垂直支撑阶段,负重10kg的情况下,无论正行还是倒行,都会出现压痕;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后蹬痕、挑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次数均远大于倒行;抬痕在倒行中出现的次数均远大于正行;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后蹬痕几乎不受负重方式的影响;抬痕在右手提重物、胸前抱重物、右肩抗重物三种负重方式中出现次数逐渐减少。

在起足阶段,正行中后蹬痕必然会出现,而在倒行过程中则几乎不会出现;正行中挑痕出现的次数及概率远大于倒行,且均稳定在60%左右;抬痕在倒行中出现的次数及概率明显大于正行,但是不太稳定;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踏痕、磕痕在正行中出现次数普遍大于倒行,擦痕在倒行中出现次数普遍大于正行,推痕在正行中出现次数略大于倒行;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推痕在右手提重物的方式中明显略小于其他两种负重方式。

2.3 负重5kg情况下落足特征统计

在落足阶段,无论何种负重方式,正行中踏痕与磕痕出现的次数及概率都远大于倒行;倒行中踏痕出现次数并不多,磕痕出现的概率很少;擦痕则在倒行中出现的次数及概率远大于正行,且稳定在70%左右;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迫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次数一般少于倒行,拧痕在倒行中出现的次数一般少于正行;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拧痕在右肩抗重物的方式中出现次数略小于其他负重方式。

在垂直支撑阶段,无论正行还是倒行,都会出现压痕;拧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倒行,但并不稳定;单独对比正行与倒行,发现后蹬痕、挑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次数均远大于倒行;单独对比负重方式,发现后蹬痕几乎不受负重方式的影响;抬痕与挑痕在右手提重物、胸前抱重物、右肩抗重物三种负重方式中出现次数逐渐减少。

在起足阶段,正行中后蹬痕必然会出现,而在倒行过程中则几乎不会出现;正行中挑痕出现的次数及概率远大于倒行,且均稳定在60%左右;抬痕在倒行中出现的次数及概率明显大于正行,在正行中没有出现。

2.4 分析

在正行与倒行的足迹对比中,踏痕、磕痕、后蹬痕与挑痕主要出现在正行足迹中,擦痕与抬痕主要出现在倒行足迹中;负重方式与重量对各痕迹出现概率有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特征规律。

踏痕:所有踏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在倒行中出现的概率,且在正行中出现的较稳定;除胸前抱重物10kg与右手提重物5kg外,其余负重状态下,踏痕在倒行中左足出现的概率略大于右足。

磕痕:所有磕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在倒行中出现的概率,负重20kg出现磕痕的概率略大于负重10kg与5kg。

擦痕:所有擦痕在倒行中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在正行中出现的概率。

后蹬痕:在起足阶段,无论何种负重的情况下,正行中后蹬痕必然会出现,而在倒行过程中则几乎不会出现。

抬痕:所有抬痕在倒行中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在正行中出现的概率,在右手提重物的情况下出现的概率略大于胸前抱重物与右肩抗重物的情况。

挑痕:所有挑痕在正行中出现的概率均大于在倒行中出现的概率。

在正行与倒行的足迹对比中,除了各种痕迹出现的次数统计外,还有一些肉眼可以观察到的不同之处,如图1所示。

图1

正行与倒行在足迹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对图1的观察可以发现,倒行足迹前脚掌的印记较为完整清晰,脚后跟部位较为模糊;正行足迹脚后跟的印记较为完整清晰,前脚掌部位较为模糊。

3 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图1的对比,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1 负重方式与重量对各痕迹出现概率有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特征规律。

3.2 在正行足迹与倒行足迹的对比研究中,由于落足阶段与起足阶段的部位不同,因此倒行足迹前脚掌的印记较为完整清晰,脚后跟部位较为模糊,且踏痕、磕痕、后蹬痕与挑痕主要出现在正行足迹中。

3.3 正行足迹脚后跟的印记较为完整清晰,前脚掌部位较为模糊,且擦痕与抬痕主要出现在倒行足迹中。

4 总结

通过实验初步探讨正行足迹与倒行足迹之间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使工作人员能够辨别现场所留足迹的真伪,不被违法分子所迷惑。实验人员选取70名健康的成年男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图1的对比,发现正行足迹与倒行足迹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正行足迹与倒行足迹的对比研究中,由于落足阶段与起足阶段的部位不同,因此倒行足迹前脚掌的印记较为完整清晰,脚后跟部位较为模糊,且踏痕、磕痕后蹬痕与挑痕主要出现在正行足迹中;正行足迹脚后跟的印记较为完整清晰,前脚掌部位较为模糊,且擦痕与抬痕主要出现在倒行足迹中。希望本次实验得出的结论能为侦查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重物足迹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超重失重演示器
成长足迹
足迹
搬运重物时怎样才能不伤腰
最初的陆地交通
依据“次数”求概率
春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