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式主义借“微信办公”还魂

2020-07-16 03:40刘晶瑶
党员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歪风信群形式主义

刘晶瑶

前不久,北京某单位干部使用微信群傳递工作信息,导致两名错过重要安全提示的一线工人意外身亡,引发舆论关注。很多人都在反思:如今微信已被很多单位默认为一种办公软件,既混淆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又改变了单位的工作氛围。微信办公成常态,存在哪些问题?

微信本是一种私人社交软件,现在却让不少人焦头烂额。有些单位,该打电话确认的不打,该发公函签收的不发,工作通知都在群里发,害怕错过消息只能频繁看手机;有些单位,完全没有“下班”概念,任何时候都可能通过微信下达加班指令;还有一些单位,强制要求转发工作相关内容,朋友圈已经无法做到“我的地盘我作主”。

“异化”最严重的是工作微信群。很多人手机里都有十几个工作微信群,而且满屏都是“收到”,必须费劲往上滑才能看清到底是啥通知;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夸夸群”,迫于某种隐形的压力,很多人在微信群里被迫变成了“复读机”,仿佛不及时点赞就不是好员工;还有一些单位的微信群变成了秀加班、摆样子的“秀场”……

不可否认,借助微信沟通工作信息,确实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但对于潜藏在“微信办公”背后的形式主义,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据媒体报道,有的基层干部仅工作微信群就加了100多个,每天回复“收到”二字就得回复数十次。微信群泛滥,助长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把本该正常工作的时间耗在了形式主义回复上。

2020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我们注意到,湖南省印发《关于开展为基层干部“网络减负”工作的通知》,福建省启动精简微信工作群行动,在网络上收获了不少赞声。其实,不只是基层政府部门,各单位都该听听网上关于“微信办公”的吐槽,切实为大家减负。

当然,说到底,微信只是一个手机应用,问题在于使用它的人。微信只是一个方便沟通的消息传递工具,微信“异化”的根源还在溜须拍马、形式主义的职场歪风上。真正为大家减负,让微信群为提高工作效率助力,而非为形式主义推波助澜,还得从狠刹职场歪风入手。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歪风信群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四十里堡镇:助力整治违法建设“歪风”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禁止“话语歪风”——管管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档案管理严把“三道闸门” 刹住干部档案造假歪风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图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