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0-07-16 18:22舒畅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信息技术

舒畅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信息技术迎来了学科发展的“春天”,但长久的教学之后,势必会导致教学改革过程中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做好观念的转变,更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接下来的教学改革尝试中,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3-0153-01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在我们广泛地应用网络的同时,网络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成为信息传播,数据存储的最主要载体和工具。而信息技术属于专业技术内容领域,其本身发展速度快,更新迭代频率高的特性,也势必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因此信息技术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永远处于缺口状态。而高中阶段正好是人才培养从“全面撒网”到“重点培养”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未来信息技术方面储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其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关乎学生个人发展。互联网成为推动当今时代各方面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21世纪发展的标志性符号,智能、互联是整个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所以不论是未来的工作还是生活,每个个体都处于互联网之中,都在应用互联网服务自身,并且创造更大的价值。结合当前社会行业发展实际来看,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是朝阳产业,是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人才未来就业具有光明前途的行业。最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体现。众所周知,当前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已经彻底地取代了应试教育成为我国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围绕“素质”二字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本身,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构建,另一方面注重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的培育,进而围绕“教书育人”这一学校设立初衷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信息技术在以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和音体美等艺术类学科同样不受重视,因为应试体制下的学校教育以考试为核心,强调的是考点和理论,忽略了能力和实践,进而导致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始终存在明显缺失。所以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之初,就着重于为非考试型科目正名,尤其是信息技术这门契合时代需求的学科,更是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手抓,实现教学创新和改革。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的措施

2.1做好课时分配,做到教学节奏紧凑、规划合理。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整体,去根据现有的课时规划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充分利用好每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那么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挑重点且串联重点。其次,我们还要做好每堂课的课时分配,尤其是根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知识,进而做到针对性的讲解和联系保证课堂教学节奏的环环相扣,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2.2丰富教学内容,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

首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我们要立足课本,但又要从中有所取舍,因此信息技术一般不作为考试科目,那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反而更具有灵活性。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最基础的,我们可以有重点地进行选择组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好基础。其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给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尤其是互联网方面的最新成果,如当前的“5G”“超导材料”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最新鲜的内容,保持学习上的与时俱进。

2.3以“教”带“学”,促进观念的转变。

首先,在高中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学会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科未来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下,保持住所有学科同等重要的观念认知,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探寻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其未来人生发展、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作用,进而逐步形成人才培养要多样性发展的观念和认知。其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自身为媒介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我看来,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在上课过程中直言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个性和人格,具备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所以着重表明的内容反而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科认知。

2.4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首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说,探究式教学是一项较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因为信息技术重在培养实践性、探索性人才,所以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能够给学生一个自我发挥、畅想、创新的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还能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专业性突出势必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效果,教师要具有发现学生潜力的眼睛,将学生按照能力和兴趣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进而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难度和教学任务,尤其是注重开发那些有天赋、有潜力的学生,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曹玲玲.浅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探索[J].艺术研究快报,2013,2(04):43-47.

[2]王友勤.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1):34-34,35.

[3]程玲玲.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6):204.

[4]周耀枫.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106-106.

[5]王丽.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理论分析[J].新课程·下旬,2018,(4):130.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超学科”来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