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让融媒体新闻报道更接地气

2020-07-16 03:47赵元甲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接地气新闻报道融媒体

赵元甲

摘要:眼下各地融媒体如雨后春笋成为迭代传统媒体的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闻,融媒体新闻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花体字、H5、动图等综合运用使受众眼前一亮。但内容方面不少融媒体新闻报道仍然没接地气。如何让融媒体新闻报道更接地气,本文从实战角度刍议。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报道;接地气

一、融媒体报道内容不为广众所关心

尽管融媒体的报道形式耳目—新,然而在新闻报道内容上缺乏深度与广度难以满足受众的共性需求,存在的问题也大都共性,报道内容不为广众所关心是其一。

何谓广众?是指与窄众对应的词汇。传统媒体都有自己的固定受众群,如:时政报纸的受众大部分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主管、中层干部和职工。广播的受众按照节目类型也集中在中老年人、司机和学生。电视媒体的受众大多为家庭主妇。窄众的个性需求使融媒体的内容无法做到全覆盖,若不能在新闻报道的內容上创新、提升便不能凸显迭代传统媒体的优势。

有些融媒体刊布的报道内容过于教条,内容简单,寥寥几句文字配上花哨图片引不起受众兴趣。近年来,随着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更多广众想通过融媒体报道及时了解与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生活事件。而一些融媒体报道内容不敢触及事物本质,只反映表面现象。比如:我所在的地方前不久开展规范电动自行车上牌行为,融媒体报道内容虽然第一时间报道此事,可只是标题配发交警正为群众安装牌照图片,受众再想往下读:哪些类型电动自行车可以上牌,在哪些地点可以上牌,上牌时限为多久,假如错过上牌时间会对自己出行产生什么影响,需要如何补救。这些内容只字未提。如今,电动自行车家家都有,这条内容涉及家家户户,各年龄段,如果这条报道做好了,最能吸引广众的新闻资讯的需求,而融媒体的报道却没有做精致,做到广众心坎里,又怎能引起广众兴趣?

怎样才能使融媒体报道内容深受广众关心?首先需要融媒体采编人员在心里时刻装着广众。平时多研究受众关心什么、思考什么,还要研究广众阅读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心理和规律。可通过点击量、阅读量、转发量和留言条数等信息中分析、统计获取。融媒体单位的分管领导也要赶着记者深入基层采写活鱼,首先自己要下基层了解情况,做到“上下一心,笔往一处”。其次,在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容方面要有针对性,抓住“党委要抓、政府要管、干部卖力、群众关心”的热点和舆论焦点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有针对性地采写深度报道,帮助受众了解改革政策和热点。广众普遍关心的各类热点,肯定是融媒体新闻报道的最大看点。

二、融媒体新闻报道以偏概全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先有事实,再有新闻。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只有真实的新闻才取信受众,同时也能增加融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眼下,一些融媒体报道受广告创收等外界因素影响,与一些单位建立矩阵发布模式。比如:某节日检查中,某商场此次没有发现假货、次货融媒体就报道说某商场的商品从无假货。而这类检查只是针对某一批次的某些商品。以点带面,以偏盖全的融媒体新闻报道不仅受众不买账,也会成为消费者与商家打官司时被截图的佐证,也影响了媒体形象。真实报道就要本着实事求是,有一说一的原则,说融媒体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受众想听、愿听的真人真事。

三、增强“四力”让融媒体报道更接地气

对新闻采编人员增强“四力”要求是融媒体记者必须遵循的,只有践行“四力”要求才能让融媒体报道更接地气。增强眼力,瞄准群众关心、关注点,去深入查访事实,调研来龙去脉,这样的融媒体报道更有说服力。增强笔力,下笔如有神,用言简意赅的话语描述新闻,才能让受众不感到某些报道像“旧时候老奶奶的裹脚布”。增强脑力,思考新闻背后的事情,依循逻辑,从新闻的背景、起因等通盘考量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增强脚力。才能走出活新闻,采写出受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报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列出导致当下融媒体新闻报道存在不接地气方面并给出应对办法,旨在解决融媒体报道现实中的共性难题从而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满足受众高品质新闻需求,从而更接地气,并为改革发展鼓与呼。

猜你喜欢
接地气新闻报道融媒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