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河道长效管理体系实践与思考

2020-07-16 03:44黄莉
长江技术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浦东河道污水

黄莉

摘 要:2020年,浦东新区将河道消劣治理、水质达标提升、水面率只增不减等核心工作与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生态”的河道水环境治理目标,提升河道水环境面貌。如何在改善河道水环境同时,进一步克服现状困难,提升河道综合养护水平,健全河道长效管理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河道;污水;长效管理;浦东

中图法分类号:TV8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0.0204

上海浦东新区(以下简称“浦东”)河网密布,全区河道16 164条段,长度6 747.30km,约占上海市河道总长的22%。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要求,对河道的功能需求,从单纯的行洪、排灌、通航逐步向有优美水景观、良好水生态、正常水循环等多位一体转变[1]。在2020年上海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的背景下,浦东河道管养也从传统的设施维护、河面环境、防汛安全管理,转向改善水质的综合养护,任务增多,难度增大,河道长效管理进入点多面广的时代。

1 浦东河道长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2012年,浦东正式实施河道设施、保洁全覆盖养护。由于管理体制不同,河道设施由新区或各镇人民政府通过市场化招标进行养护,河面保洁由各镇公益性劳动组织“万人就业”保洁服务社人员养护。陆域保洁和水域保洁分属两家单位,管理范围部分重叠,保洁服务社人员存在脱岗、顶岗、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按照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发布的本市公益性劳动组织转制指导意见,浦东2018年顺利完成河道保洁“万千百人就业”从业人员公益性劳动组织转制。转制后,浦东通过市场化招标正式实行河道设施、河道绿化、水面保洁、河道轮疏四位一体的河道综合养护。同时,形成以河道综合养护为主的河道长效管理体系。

2 浦东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实践及做法

2.1 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完成市场化招标

根据河道综合管理养护的工作内容,通过市场化招标,择优选取资质较高、专业性较强、人员配备较足的水利施工、养护综合性企业承担浦东河道的养护工作。养护单位同时具备河道疏浚、河道设施养护、水域保洁等综合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和上海市绿化市容经营性服务许可证。同时,对养护中标单位月度考核两次不合格的予以黄牌警告,月度考核三次不合格或年度考评不合格的予以红牌警告并启动退出机制,确保河道管理养护市场健康长远发展。

2.2 完善管理考核制度,提升养护专业化水平

以强化各项制度为抓手,全面梳理河道养护业务流程、细化工作规范、明确考核监管操作路径,使河道管理养护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制定并发布了《浦东新区河道综合管理养护工作若干操作规则》《浦东新区河道综合养护一类辅助经费实施办法》《浦东新区河道综合养护第三方监管工作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通过第三方检查评价对全区河道养护进行监管评价,通过轮疏监理和断面检测第三方对河道轮疏進行质量监控,通过每年一次全区河道水质监测对全区水环境总体情况进行评估。

2.3 运用信息技术及无线4G通讯系统,实现手机APP巡河

在全区GIS河道管理图层基础上,搭建设施分类图层,实现了河道设施管理可查询、可编制的实时管理功能,实现手机APP现场巡河功能。全区已有1 607人安装河道巡检系统,覆盖区镇河道管理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区镇养护单位。巡检人员通过手机APP获取河道现场实时定位信息、记录巡河轨迹;完成巡检整改事件的信息采集和上报,实现巡查、复核和审核的一体化管理,彻底解决了传统的河道巡检模式工作数据量大、工作效率低、巡检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等问题。

2.4 深化应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河道长效管理信息系统考核

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对养护单位实行月度考核,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巡查覆盖率、问题发现率、处置及时率、整改达标率及监管件转报等。通过对巡检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巡检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各单位的使用情况,了解各类养护问题的比例和处理情况,按照考核标准最终得出各单位长效管理养护工作的评分结果,实现评价指标可量化、养护监管可控化、考核管理科学化。

3 浦东河道长效管理中存在问题

3.1 养护公司责任意识低,系统巡检单发现问题片面

浦东河道综合养护问题包括日常养护、行业监管两类,在信息化平台通过部件和事件来形成巡检单立案、处置、结案。养护公司责任意识低,在日常巡视中避重就轻,巡查单反映岸坡杂草、垃圾堆积等保洁问题,对水体质量、沿河排污(水)等监管类问题关注不够。缺少行之有效的年度养护工作计划,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处于消积被动的养护阶段。

3.2 技术人员缺乏,资金测算难,水生态修复型河道管理养护遇瓶颈

为改善水体质量,浦东近几年集中对中小河道进行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已取得较好的成效。随着水生态修复型项目施工质保期的结束,微孔曝气装置、点源净化装置等新增设施将进入日常管养阶段。由于河道生态修复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且新增改善水质型设施无养护定额标准,资金测算难。改善水质型设施与河道日常设施混合管理养护现象普遍存在,势必会影响生态修复型河道的治理效果。

3.3 违章搭建等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困难

居民沿堤而居使得“人水争地”的矛盾从未间断。在历年专项行动中,仍存在着较多沿河违章搭建、违规堆载、跨河构筑物等问题,且大多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存在时间较长、执法处置难度较大,对河道环境面貌造成极大影响。

猜你喜欢
浦东河道污水
弯道之妙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浦东开放,三十年激荡中国活力
30年 浦东实现了“五大跨越”
污水罐坍塌
浦东开发开放
撮粮之术(下)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分析
二氧化氯消毒在城北污水厂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