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南门峡土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0-07-17 10:53马晓玲尼知措洁1洲1亢俊铧1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年6期
关键词:土族南门野生植物

拉 本,马 燕,马晓玲,尼知措,张 洁1,,盛 洲1,,亢俊铧1,

(1. 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8; 2.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野生食用植物是指非人工栽培、也没有经过人工驯化,但可从天然野生栖息地采集到并作为食物来源的植物物种[1]。尽管大多数农业社会主要依靠粮食作物来维持生计,但是采集并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依然延续至今[2]。当地农民可直接采摘可食用的野生植物代替日常的食物,也可作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野生食用植物具有无污染、鲜嫩等特点,更加得到现代社会的推崇,市场潜力巨大[3-4]。对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的调查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都在进行,在我国很多学者也开展了蒙古族、佤族、基诺族,布朗族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传统知识的调查工作[5-8]。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以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主要呈现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命名,常用野生食用植物的编目,食用部位的方法及特点。

互助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野生食用植物资源非常的丰富,利用价值也高,传统食用植物在土族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土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发掘土族民族植物学传统知识,为研究区域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区概况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镇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境西北部,北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东接林川乡,南靠台子乡,西与大通县接壤。常住人口18811人,居住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回共五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镇人口的30.8%,总辖面积224.47平方公里。南门峡镇有却藏寺、磨尔沟、大老虎沟、祁家庄、西坡、麻其、七塔尔、东沟、尕寺加、西山根、峡口、北沟脑、古边、卷槽14个村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0′~101°59′,北纬36°36′~36°53′,海拔高度介于2750~4100 m之间。主要包括南门峡水库、南门峡河、七塔儿河、峡口河、卷槽河等水系及周边林地和山体。属半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海季风影响,具有明显的冬冷夏热的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3~4℃,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31.90℃。年太阳辐射能量可达134~147 kcal/cm2,年日照时数在2449.1~2847.3 h之间。年平均降水量502.4 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171.5 mm,为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年平均相对湿度较低,仅为63%。无霜期为44~150 d。土壤类型繁多,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全县绝大部分土壤为石质性土壤,占88.9%,以轻石质、中石质为主。植被主要受海拔高度和坡向等因子的影响,呈垂直分布,主要以森林植被、灌丛草甸植被和干旱草原植被为主[9]。

2 研究方法

采用民族植物学常用的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法、凭证标本采集、问卷调查及参与式农村评估(PRA)、调查编目等方法对互助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2.1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前期,我们通过查阅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如《青海植物志》[10]、《中国的野菜》[11]、《中国野菜食谱大全》[12]、《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13]、《互助县志》[14]、《西宁植物志》[15]、《青海经济植物》[16]等历史典籍资料,并对相关资料中收集的信息进行了考证。基本上了解了南门峡镇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当地农民认识野生植物,利用野生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对土族传统野生植物知识和经验的科学性和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作出初步评判。

2.2 实地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此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标,课题组于2019年5月至11月分别赴互助县南门狭镇,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对所涉及到的14个村委会进行了传统野生食用植物的调查。

2.2.1 关键人物访谈法

本研究共调查访问了互助县南门峡镇14个村委会,选取了其中80多位对该民族群体社会有一定了解程度的人作为此次调查的关键人物。发放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85份。采用“半结构式”调查法。我们选择的关键人物是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民,包括老年人75人、中年人42人、年轻人23人。涵盖的问题有野生植物当地名称、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等多种问题。访谈过程中采用“5W+1H法”,即植物种类(What)、采集地点(Where)、采集人(Who)、采集时间(When)、采集原因(Why)及采集数量(How many)进行提问。

2.2.2 参与式农村评估(PRA)

为了获得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项目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入当地牧民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参与当地人采集药用植物的活动,了解有关食用植物的当地名称(种类)、采集时间、采集方法和储存情况,并对食用植物类别及主要的用途进行了调查和记录等。

2.3 室内分析

邀请植物分类学专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以及利用相关的知识,《青海植物志》、《青海经济植物志》、《中国的野菜》等工具进行鉴定。对记录的81余中野生食用植物从当地名称、植物学名称、食用部位、采集时间、食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民族植物学编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多样性调查

3.1.1 野生食用植物编目

此次共调查记录到青海互助南门峡镇野生食用植物有81种,隶属36科72属(见表1)。分别对每种植物进行了学名,当地名、科、属、食用部位、食用方法及采集时间等编目。其中被子植物72种,蕨类植物3种,担子菌类2种;石松类,真菌类,有胚植物类,裸子植物类的各1种(见表2)。隶属于菊科、蔷薇科、唇形科、伞形科、十字花科、毛茛科、豆科的野生植物的食用率普遍较高。菊科12种;伞形科和豆科7种;毛茛科、蔷薇科、十字花科、唇形科各5种;龙胆科及百合科各3种;景天科与黎科各2种;其他科均占少数(见表3)。

表1 野生食用植物编目

续表1 野生食用植物编目

续表1 野生食用植物编目

表2 互助土族野生野生食用植物植物多样性统计

表3 互助土族野生食用植物分类群组成

续表3 互助土族野生食用植物分类群组成

3.1.2 土族民间食用野生植物的类型

根据调查发现,互助土族民间食用野生植物的类型有蔬菜类、香料类、调味品类、饲料类、茶饮类等;蔬菜类47种(占43.1%),代表植物有苦苦菜、娘娘菜、平车前等。饲料类20种(占18.3%),代表植物防风、油菜籽、姜活、苦苦菜等;药草类19种(占17.4%),代表植物有耳叶大戟、款冬花、石莲、秦艽等;泡酒、茶饮类15种(占13.8%),代表植物有蒲公英、柴胡、红景天、金露梅、银露梅等;香料类4种(占3.7%),代表植物有油菜籽、葱白、茴香等;调味品类3种(占2.8%),代表植物有菥蓂子、松节、藏茵陈等;野果类1种(占0.9%),代表植物有沙棘。食用野生植物最多的蔬菜类;其次是饲料类、药草类、泡酒、茶类、香料类、调味品类、最少的是野果类(见图1)。

图1 互助土族民间食用野生植物类型Fig. 1 Types of folk edible wild plants of Tu Ethnic Group

3.1.3 食用部位的多样性

从图2可以看出,土族野生食用植物中,食用根的植物有26种(占32.5%),茎12种(占15%),叶10种(占12.5%);根代表种类包括当归、黄芪、甜菜、大蓟、赤芍、红景天、地榆、车前草、薄荷、灰灰菜、豇豆、荨麻、藏茵陈等。花6种(占7.5%),种子3种(占3.75%),果实3种(占3.75%),全株20种(占25%)。从食用部位上看,野生食用植物的可食性部位有嫩株、嫩茎叶、果实、块根、块茎、花以及全株等。其中食用部位为根的种类最多,果实和种子的食用种类较少。

图2 互助南门峡镇食用植物食用部位统计Fig. 2 Statistics of edible parts of edible plants in Nanmenxia Town

3.1.4 食用方法的多样性

从表1可以看出,互助土族食用野生植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熟和生两种;做法有炒、炖、做汤及做馅、腌制,作为佐料、茶饮等。嫩茎和嫩叶可以凉拌、炒食或煮食和腌制,例如苦苣菜、平车前、荆芥、灰灰菜、豇豆、荷兰豆、蚕豆、苣荬菜、茴香等。花椒的嫩茎、嫩叶、未成熟的果实也可生吃或凉拌,成熟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作调味品。赤芍、唐古乌头、高乌头等植物块根可以炖肉作为滋补品。防风、伸筋草、兰花草、红景天、金露梅、蒲公英等植物的可食用部位可以泡酒或作为茶饮,金露梅、连翘、款冬花等植物的花可以煎汤或煲汤,薄荷、草陈茵等植物的嫩茎叶科作为调料,益母草、苦苣菜、甘青青兰、葱白、沙棘等植物均可入药,具有治疗咳嗽和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3.1.5 互助土族经常食用的野生食用植物

从表4调查到数据看,互助土族食用的野生植物种类主要有24种。其中防风、蒲公英、苦苣菜、娘娘菜、平车前、油菜籽、荆芥、薄荷、豇豆、甜菜、荷兰豆、荨麻、蚕豆、野蘑菇、沙棘等野生食用植物出现频率高,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当地人民采集食用的野生植物种类,灰灰菜、苣荬菜、葱白、藏茵陈、茴香等野生食用植物出现频率低。

表4 互助土族经常食用的野生植物

表4 互助土族经常食用的野生植物

3.1.6 采集食用植物季节

通过表1得出,当地土族采集野生食用植物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夏两季采集的植物有43种(约占53%),例如有苦苣菜、娘娘菜、平车前、荆芥、薄荷、灰灰菜、荨麻、益母草、龙胆花等植物,果实、种子采集时间一般为7~9月,块根一般为9~10月。因此大多数野生食用植物春季、夏季进行采收和储存,部分植物于秋季或冬季进行采集。

4 讨论与建议

(1)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浃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野生可食用植物的多样性,野生可食用植物能够随采随食,当地民众选择野生可食用植物基本上是供自己家食用,主要是考虑能否入药或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等方面。如身体上火或感冒时,可采摘食用防风、蒲公英、板蓝根、牡丹皮、菥蓂子等植物清热败火;如发热体虚时,可服用葱白;服用平车前、苦葶苈等能够利尿,消除组织中的水肿。由此也形成了药食同源的民族传统文化。

(2)在采食野生食用植物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保留部分植物个体或采集并保留种子,为植物的后续繁衍和采集需求做准备;同时在采食野生食用植物时遵循其生长规律和习性,选择其最宜采食的季节食用。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饮食观念逐步增强,野生蔬菜不仅当地民众所利用,许多野生蔬菜也已成为都市居民餐桌上常见的菜肴。当地具有多种山野风味的农家菜肴,如荨麻饼、蕨菜、娘娘菜、发菜、野葱、鹿角菜、野生食用菌等,均已经成为当地开展乡村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也成为当地民众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典范。

(4)食用植物资源日趋减少,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现状。由于当地政府的管控力度、保护力度不够、储藏加工技术等限制,造成了野生植物资源的浪费,因而需要村规民约,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村民采取就地采收、就地加工,加大干制品的作为土特产销售生产量。

(5)加强对当地民众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及野生植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杜绝只采不种、有多少采多少、哪里方便哪里采等现象,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和高效生产的双重目的。

猜你喜欢
土族南门野生植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野生植物保护的意义、现状及推进措施探讨
南门小巷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神秘的土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