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方向

2020-07-17 02:49刘回春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0年2期
关键词:万钢氢能汽车产业

刘回春

近日,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围绕“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主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就行业、企业、政策的转型与创新展开深度研讨。

1月11日下午,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的分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演讲中根据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提出他的观点,以及针对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

“汽车产业进入市场深度调整期,新能源受补贴退坡影响,要坚持战略引领,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方向”。

万钢表示,针对2019年汽车产销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出现了下行压力和贸易摩擦等外部影响;二是排放法规从国五向国六升级中,出现了政策、市场与企业不协同的情况;三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的影响。

从2019年12月汽车的销量表現来看,下降幅度在收窄。另外新能源汽车方面,私人用车和乘用车销售比例有所增加,市场带动的力量在逐步凸显。

坚持战略引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整个汽车产业结束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进入了市场深度调整的新阶段”。

2019年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303.8万辆和2311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了9%和9.1%,但是12月份的销售看起来下降幅度在收窄。

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共销售了104.3万辆,同比小幅增长1.3%,估计今年基本上持平。7-11月,新能源汽车同比下降,连着5个月下滑,11月份分别是11万辆和9.5万辆,所以汽车产业的深入调整,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退坡政策还需要消化,还有一定的影响,12月份可能有所增长,总的全年可能有所持平。进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进口5.93万辆,增长了182.3%,出口23.2万辆,同比增长76.9%,纯电动车型是进、出口结构当中的主流。1—1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还是以纯电汽车的产销为主,分别完成了89.1万辆和83.2万辆,插电式分别完成了20万辆左右。

万钢指出,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2019年产业集成度增长比较大。在乘用车方面,前十的企业销售量已经达到了75.6%;在商用车方面,前十的企业达到了74.8%,总的在整车企业上基本上在75%左右,而电池企业前五的比例就达到了79.4%,动力电池集中度更加明显。

国际上相比,2019年1—11月,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了181.4万辆,中国占了104.3万辆,占中国新车销售比例4.5%。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看,一共是745.5万辆,中国占比53.9%,为我们节能减碳、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一年来,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主要的跨国企业纷纷宣布了他们的电动化发展战略目标,他们将推出多种电动化的汽车,汽车电动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并且进入了激烈的竞争状态,其中中国市场为各国的企业所看好。

2019年,在海南举行了世界第一届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参会的各国企业、政府和相关的与会人员,共同形成了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博鳌共识”。

万钢认为,从中国汽车市场和国际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应该坚持战略引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方向

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万钢认为要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方向。

万钢介绍,2018年全国政协就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开展了专题的调研,召开了“双周座谈会”,提出了尽快制定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经国务院批准,由工信部牵头,于2019年2月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许多政协委员都参与了规划的编制咨询工作,并且走访政府部门讨论、深入一线基层调研,同时开展了委员的网上议政。2019年11月25日,全国政协召开了第一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智库研讨会。对规划的总体框架、技术创新、产业政策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市场开拓、市场运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论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2015—2035)》已经在网上公布,从总体思路到基本原则,以及2025年的目标和2035年的发展愿景都提出了。

“委员们认为,规划的方向明确、战略清晰、重点突出、结构新颖、路径合理、开放创新、措施有力。认为规划将为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健康持久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提出四点建议:一,规划的愿景目标需要各方面付出努力才能够实现,需要在提升创新能力、制定激励政策、开拓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上下功夫。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要明确研发和产业布局,积极开拓市场,聚焦关键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创新的平台、构建产业生态、鼓励跨界融合、深化开放合作。三,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政策协同,要加快基础建设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能源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四,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分车型、分区域、分步骤的来开拓应用市场,逐步实现全面的电力驱动,要鼓励公交和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电动化,要发挥生态文明新兴省的引领作用,加大实施“蓝天保卫战”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要进一步开放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与国际竞争。

“总的大家认为,面向未来,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会带动汽车的转型升级”。

构建新兴产业生态,推动跨界融合的发展

万钢指出,首先要加强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发展。

到2019年11月,充电桩累计已经117.4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49.5万台,同比增加了60%以上。

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试点化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以及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相融合也取得新的发展。

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融合成为一体化的平台,也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探索了新的技术路线。在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重大专项的时候,我们推动百度建立了自动驾驶平台,目前百度正在推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来进行规模化的部署,把道路交通和自动驾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多年以前,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推出了自主创新的智能网联操作系统,目前他们成立了合资公司叫斑马智行,也向其他企业提供了AliOS智联网的汽车操作系统整体方案,获得了其他企业的共同应用,跨企业间在这方面的合作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出行的融合发展中,去年的形势是新能源汽车企业从过去单一的提供汽车产品正在向产品服务、充电、运营等多环节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变。

从汽车分时租赁的角度上看起来,2011—2016年发展的速度比较快,2017年以后开始减慢,但2017—2019年整车企业进入该领域正在增加,从这个角度看起来,汽车企业本身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共享服务上销售模式的变化正在成为变化的主流。

工信部牵头来构建了车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体系,从电池生产体系到整车企业都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同时能源企业加入了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在这个解锁之后能够使电池资源回收再循环利用。从调研的角度来看,梯次利用可以把整车的电池包直接运用到储能应用方面当中,产生经济效益。

同时,又在规定的时间当中可以使它能够整体的进入循环体系,这样就避免了我们过去所担心的退役电池散失的问题。

标准先行,协调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我们现在和发达国家的差别在什么地方?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现在标准管理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氢气到现在还是一个危化品,还不是能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夯实基础,加快氢能产业的相关标准的制定,来保证氢能供应系统,同时又要保障安全运行,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首要的、一票否定的这样一个关键条件”。

针对于氢能和燃料電池的发展,万钢建议国家把氢能纳入国家的能源战略体系中,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当中的定位,特别是要开发出氢能和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互补的一套体系。

业内普遍认为,大力推广氢能仍需要时日,在推广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难题。

在万钢看来,要充分发展当前产业技术的短板和竞争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攻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实现自主创新和高水平开放合作的协同推进。

在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中,也需要加快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形成制、储、运、用的全产业链系统布局;其次是坚持市场导向和扩大国际合作;最后是坚持标准先行,要夯实基础,加快氢能产业的相关标准的制定,来保证氢能供应系统,同时又要保障安全运行,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首要的、一票否定的这样一个关键条件。

万钢认为,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可以从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推动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健康发展。

加强政策创新,构建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未来将进入全面市场化,因为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尤为重要。

万钢建议,一是优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的购置和使用环境;二是积极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预期;三是加大创新投入,支持创新能力建设;四是深化开放合作。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市场深度调整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同样进入了市场驱动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们要坚持战略引领,把握好电动汽车引领转型升级的方向,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建议要加快制定和实施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万钢氢能汽车产业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万钢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