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7-18 17:58刘碧强王晶晶林文生
海峡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双创导师协同

刘碧强 王晶晶 林文生

(1.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

实践教学基地在高校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的重要载体。早在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共享共用、协同创新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则明确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任务。教育部于2012年3月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要求“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实践育人新机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国务院于2015年下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强调,“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19年7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整合校内外资源,协同推进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

1 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概念界定

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校内外建立的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实践教学平台,也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科学研究、教研教改、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产、学、研、政等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重要桥梁。按照不同标准,可将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基地与学校的隶属关系,分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共建单位的性质,分为校企合作型、校政合作型、校社合作型、校际合作型、跨国合作型、多元主体协同型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学校与合作单位的协议互动关系,分为单一型、发散型、网络型实践教学基地[1]。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强调“在干中学”,以基地为载体,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支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2 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尽管一些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设施、教学软件与硬件等较完备,但由于缺乏规范、健全的基地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混乱。在基地建设和运行中,重立项、轻监管,重形式、轻内容,重意向、轻行动等倾向明显,在无形中助长了基地运行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制约了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成效。因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无章可循,实践教学的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增加了基地建设的成本,降低了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公信力。

2.2 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权责不明确,协同共建意识薄弱

只有管理权责分明,才能理顺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中的工作关系,提高基地运行成效和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在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基地管理环节复杂,牵涉的管理主体众多,不同主体的角色与职能各异。因缺乏明确的基地管理权责,导致基地运行效率低下。一些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对基地的性质与功能认识不到位,固守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协同共建意识薄弱。

2.3 双创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不力,双创项目偏少

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要求基地建设合作方充分整合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实践教学资源,且有足够多优质的双创项目可在基地孵化、转化、应用和推广,或为大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双创实践岗位。然而,因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不力,特别是双创项目较少,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质量和管理效率偏低,不利于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升。

2.4 双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简单

一些高校及基地共建单位尚未正确认识到基地实践教学的创造性与科学性,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简单、枯燥,不仅未能体现双创实践基地特有的“创新创业”性质,也未能与时俱进,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化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需求。一些高校囿于传统理论教学思维,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特色不足。

2.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虚化,功利主义倾向凸显

在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一些基地的建设目标虚化、建设任务不明确,滋生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这不仅有损于基地的长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也对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共建单位各项事业发展及其社会声誉等产生不良影响。一些高校偏离自身的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罔顾创新创业实践的客观规律,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双创型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忽视基地建设质量及长效机制。华而不实、有名无实等基地运作现象屡见不鲜,基地本身毫无“双创”特色,严重制约了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一些高校热衷基地申报与立项,获批的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高校“炫耀”的教学资本,忽视基地的实际项目建设,尽管基地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及共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基地本身固有的“双创项目孵化器”功能未能彰显。

2.6 双创导师队伍建设滞后,双创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双创导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旺盛的双创人才培养需求相比,实践教学基地的双创导师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基地发展和繁荣。双创导师的数量不足、双创实践教学能力薄弱,导师甄选、分配、考评、激励与奖惩、培训交流等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基地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3 推进双创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高度重视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基地管理制度

高校负责人,教务、学生、团委等教学管理部门领导,以及二级学院领导,要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把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纳入学科建设、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并在经费资助、教学与科研资源配置等方面,对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予以大力扶持。要把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2]。要将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贯穿于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协同共建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促进实践育人与理论教学育人的有机协同。

3.2 明确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权责,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要明确高校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主体在基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权责,规定共建双方的权利、义务,促进共建各方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多元主体要增强协同意识,通过搭建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基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3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化双创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有效整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主体的力量,群策群力、互联互通,着力激活和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潜能。首先,高校以及共建单位,要本着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姿态,在不影响共建各方正常的工作规范、生产秩序的前提下,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有序推进与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有关的资源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携手搭建双创人才实践教学平台。其次,校内外各方要携手合作,以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学科竞赛项目等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的项目孵化功能,为大学生开展双创项目设计、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其推广运用等提供支持。再次,要拓宽双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筹资渠道。在提高政府财政扶持经费、学校学科建设经费、纵向双创项目建设经费的同时,引导共建单位为双创型人才培养、双创项目建设提供横向资金支持;对于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双创项目,可考虑吸收创投资金等社会资金。

3.4 改进双创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创新双创实践教学方法和技术

在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高校以及其他共建单位要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等原则,以基地为载体,不断创新双创实践教学形式,改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高校自身的学科与专业特色,按照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共建单位的功能定位及社会对大学生双创能力的需求,精心设计双创课程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打造翻转课堂、慕课等。在注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构建以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的双创型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双创课程体系的个性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特点。以基地为载体,积极导入案例教学法、电脑化训练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实践教学形式。将基地建设与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加强以基地为载体的课堂思政建设,在培养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 优化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政策环境,加强基地考评与监管

政府在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监管者、服务者等角色。第一,做好“引导者”。政府要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郁的双创实践教学氛围。吸引高校与更多社会力量协同共建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以更好地发挥双创基地的“实践育人”功能。第二,做好“支持者”。政府要充分整合相关资金、资源,鼓励、支持和推进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政府可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大学生创业园与科技园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为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项目支撑。第三,做好“监管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双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考评与监管,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加强对基地建设财政补贴项目经费使用监管,杜绝双创基地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堵塞基地建设资金管理漏洞,严查处套取、贪污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等腐败问题,确保基地建设公用经费真正用于基地、用于学生、助力双创人才培养。可从决策、运行、监控和改进等循环反复的四个环节入手,构建以质量标准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保证、以持续改进为抓手的双创型实践基地质量监控体系,对双创型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3]。第四,做好“服务者”。政府要着力完善基地运行以及双创项目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在双创项目审批、工商、税务、创新创业培训、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政务服务技术手段,推行“最多跑一次”双创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为双创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便利。

3.6 培育和壮大双创教学导师队伍,着力提升其双创教学能力

要加强校内外双创导师培育力度,完善双创导师甄选、配置、考评、激励、奖惩、培训、交流等管理制度。在鼓励高校优秀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双创实践教学基地挂职、科研、社会服务的同时,做好校外双创导师库建设。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者兼任创新创业导师,扩大导师队伍;另一方面,校内创新创业导师也要在不断加强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研讨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行业、企业、科研所的创新创业实践[4]。为在基地实践的大学生配备校内、校外双创导师,开展精准的双创项目指导。

猜你喜欢
双创导师协同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V eraW an g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