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写作策略研究

2020-07-18 16:11姜文洁
声屏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叙事策略人物

姜文洁

摘要:《人物》的相关报道采用新闻叙事策略,力图给受众展现疫情下普通个体的生活状况。文章选取《人物》1月24日~4月8日期间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新闻叙事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叙事主题、叙事主体、叙事模式对其叙事写作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内容分析 叙事策略 《人物》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方式呈多元化发展。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影响全球。在如此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各大媒体的报道各显其特长。媒体有关疫情的报道体现出怎样的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对今后的新闻报道有何启发?文章选取国内级别最高的人物大刊《人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新闻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人物》在疫情期间相关报道的文本内容和叙事策略。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理论基础。新闻叙事学主要的范围是从文本出发, 揭示新闻叙事的原理与方法。同时,在新闻叙事学中,新闻叙事的框架、视角及对叙事人的研究非常重要。齐爱军在《论新闻作为一种叙事性存在》一文中指出,“新闻作为一种叙事性存在,是对新闻所作的一种开放式诠释,其知识视角是将新闻本身作为一种叙事加以分析”。

研究设计。文章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物》关于疫情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话语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探讨。主要步骤如下:第一,将样本起止日期定为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至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运用复合构建周和等距抽样法,确定了76天《人物》报道为基本样本框;通过排除与疫情无关的新闻报道,最终获得42篇研究样本。第二,确定内容分析类目。内容分析类目包括报道地域、报道体裁、报道框架等,从叙事主题、叙事主体、叙事模式等方面对其叙事创作策略展开讨论。

研究发现

内容特点。1.报道地域:部分地区的聚焦与整体性的失焦。从样本内容来看,《人物》所报道内容的发生地域绝大部分集中在湖北省内,也有少数针对外省进行报道的样本。在所获得的样本中,有关湖北省的报道共34篇,占整个分析文本的80.9%;其他省份的报道共5篇,占整个分析文本的11.9%;海外报道的样本有3篇,占整个分析文本的7.1%。这些数据也显示出《人物》在疫情期间的报道呈现出对于湖北地区的过分关注及对全局报道的忽视,整体性报道运作能力存在一定缺失。

2.报道体裁:人物专访式的事件呈现。《人物》的所有报道全部都是以专访的形式将事件呈现在读者眼前。在此次分析的42篇文本中,每一篇都是通过对想要报道的人物进行专访,不同点在于报道主体数量上的不同。如《在高速公路上漂流》这篇报道中,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漂流了四天四夜的肖红兵这一个主人翁;而在《那些隐秘的,伤心的,无畏的故事,都留在了他们车上》中,则展示了多位出租车司机的不同工作经历和故事细节。

3.报道框架:正面和中性框架结合,负面框架缺失。(1)尽职者框架。尽职者框架对应正面框架报道,即文本体现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在统计出的42篇报道中,有14篇运用了尽职者框架,让人们看到了一线医生在奋力救死扶伤、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到抗疫队伍之中等。这种尽职者框架报道塑造了疫情之下齐心抗疫的国民形象,让用户看到了危机下一些平凡岗位的温情时刻和人物。

(2)弱者框架。弱者框架对应中性报道,关注弱势群体在失语情境下的经历和想法,帮助弱势群体发声。《人物》通过对疫情下武汉人甚至湖北人遭遇到的委屈和歧视及出现断药危机的艾滋感染者这类弱势人群进行报道,希望借此让人们对这些弱势群体多一些关注,给武汉人、湖北人更多信心。

(3)现状描述框架。现状描述框架报道也对应中性报道,主要关注于对疫情下的医疗物资、民众生活、心路历程等一切客观发生的事件的报道。研究文本中有44.23%的内容在客观陈述当下医疗资源、医用物资、感染患者等情况,有利于用户了解当下的疫情现状,还有助于对现状背后隐藏的制度、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教训。

叙事策略。1.生活化的敘事主题。从叙事主题来看,《人物》新闻报道文本以疫情发生后社会生活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线索,报道了“封城后的武汉现状”“一线医护人员与患者现状”“普通民众现状”等内容,以折射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生活的演进历程。通过文本梳理得知,其新闻叙事主题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取向。

如在《经过这次,我最担心的是武汉人的心理创伤》中,通过讲述8个离开武汉的人在这个春节经历的歧视、拒绝、信息泄露、举报甚至驱赶、网络暴力等,凸显出疫情前因各种原因离开武汉的近500万人生活处境之艰难。又如在《普通人,照亮普通人》中,身处不同地点、以不同形式抗疫的普通人用爱与桥梁将城内的封与通、城外的蔓延与防治进行连接,勾勒出全国人民都在为“封城”后的武汉加油打气的图景。

2.去中心化的叙事主体。一般认为, 社会阶层是指利益分化过程基本完成且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相对稳定的集团。也有学者在对阶级和阶层的概念进行比较后提出, 阶级是一个大的社会集团, 阶层是按地位和身份划分的社会分层。阶级阶层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但阶层一般没有阶级那样长的历史持久性、大的集团性。一直以来,“底层结构”思想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的指导思想,注重底层话语的表达是“底层结构”的重要途径。

《人物》在叙事策略上对叙事主体进行了去中心化的处理,通过淡化人物与地位描绘出一幅幅打动人心的生活常态图景。如在《在武汉街头流浪》《那些“隐秘而伟大”的抗疫生活》等文章中,人们认识了因疫情被迫流浪的徐强、被迫取消婚礼的郑晓倩和出租车司机成冬,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在疫情大背景下,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遭受到打击。《人物》让受众看到疫情下多元主体虽艰难但向上的生活境况,并通过亲历采访调查等手段促使报道中的每位叙述者用心表达、积极参与叙事,进而形成了和谐的交流场。

3.“钻石型”的叙事模式。从叙事模式来看,《人物》采取“钻石型”新闻叙事模式,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类似于一颗极具价值的钻石原石,但这颗钻石原石是否能够变成市场上一颗昂贵的钻石,还需要切割与打磨。新冠肺炎大背景下,各大媒体的注意力大都集中于抗疫医生、医疗物资等新闻事件上,从而忽略了其他普通人物但仍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而《人物》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生活的描写,触及普通人物的内心、悲喜和情感。

如《患癌儿童在武汉》《为了那张没有止境的账单》这两篇报道,关注的是疫情下患癌儿童家庭受到的冲击、严重甲型血友病诊治之难,媒体和公众对这些事件的关注远不如对于疫情相关事件的关注,但这类新闻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新闻价值。《人物》通过用文本、图片等元素组合的形式,力图讲述好被大众忽视但具有新闻价值的故事,使得这些事件变成了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新闻钻石,让人赏心悦目,又叹为观止。

结语

《人物》采用新闻叙事策略,以生活化的叙事主题、叙事主体的去中心化、“蜂巢型”的叙事模式等手段,将社会常景、生活常态、人之常情以柔和、贴切的方式释放呈现,温暖且能打动人心。《人物》能关注到社会普通阶层的生活、抓住打动人心真情实感的精神品质,对受众进行正向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然而,随着消费文化的迅速扩张与大众心理娱乐化的发展,《人物》如何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中保持对整体性的聚焦?如何避免单一的报道框架与片面迎合受众,如何能够在对新闻事实真相的追寻中表达价值诉求。这是《人物》未来应思索和努力的方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何纯:《新闻叙事学》,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95页。

2.齐爱军:《论新闻作为一种叙事性存在》,《现代传播》,2004(12)。

3.王春光:《关于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变迁的初步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4(2)。

4.曲伟,赵瑞政:《黑龙江社会阶层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曾庆香:《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叙事策略人物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