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游泳深水教学实验研究

2020-07-18 15:21杨金凤姜晓珍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游泳教学效果

杨金凤 姜晓珍

摘  要: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堂,积极参与课堂,又能同时打破传统的游泳教学模式,必须创新游泳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游泳教学手段,使青少年能更好地接受并参与到危险性系数较高游泳的体育锻炼中。很多研究者认为游泳初学者应该在浅水区进行蛙泳憋气、漂浮的学习等,其原因是考虑安全问题。本文笔者通过实验法进行对比研究,运用深水教学方法,利用辅助工具,在深水区进行蛙泳教学,可以更新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为游泳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借鉴经验和帮助。

关键词:游泳  深水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a)-0028-02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lass better,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actively, and break the traditional swimming teach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innovate the swimming teaching method and adopt the effective swimming teaching method, so that the teenagers can better accept the sports exercise with higher risk coefficient. Many researchers think that beginners should learn how to hold their breath and float in shallow water. The reason is to consider safety. This researcher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research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uses the deep water teaching method, uses the auxiliary tool, carries on the breaststroke teaching in the deep water area, may renew the traditional swimming teaching method, has provided the better reference experience and the help for the swimming teaching.

Key Words: Swimming; Deep water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呼和浩特市7~12岁学习游泳的零基础学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实验方法,2019年7~8月运用创新性教学方法进行游泳及教学。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兄妹游泳俱乐部选拔零基础(7~12岁)学员研究对象,共30人,其中男15人、女15人,平均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后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1.2.2 数据统计法

对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取得数据结果。

2  研究结果

2.1 利用“漂浮袖”深水区教学中作用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安排对在深水区的7~12岁15名学员进行“漂浮袖”的佩戴,在佩戴“漂浮袖”之前,根据对学员的观察,已经产生了对其辅助工具的好奇,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蛙泳的兴趣,也充分调动了在深水区佩戴“漂浮袖”的学生学习游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熟悉水性和学习蛙泳漂浮这方面有了极大的帮助。根据实验研究,漂浮动作的练习次数增加,技术动作在学生的海马中形成了长时记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蛙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蛙泳漂浮距离对比分析

根据实验安排:实验组戴漂浮袖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在蛙泳教学中进行漂浮距离实验。实验数据显示,漂浮距离小于2m的实验组一个人也没有,反而对照组有7名青少年学生小于2m,在实验过程中其中有一名7岁男学员,因手不慎离开池边,产生恐水心理,漂浮距离是0m;漂浮距离大于6m距离,实验组人数8人、对照组1人,实验组人数远远大于对照組人数;随着漂浮距离的增加,实验组人数逐渐优于对照组人数。根据实验研究,其原因在与戴上辅助工具的(7~12岁)学员,在深水区进行漂浮时,可利用漂浮袖浮力,进行蛙泳换气、水中踩水动作、深水蹬边等技术动作,增加了在水中的漂浮距离,因而也为蛙泳完整动作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蛙泳游距对比分析

通过蛙泳教学15课时教学实验,200m蛙泳游泳距离中小于25m对照组人数有3人,实验组0人;在50m~100m的距离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在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实验组人数均大于对照组人数,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在游泳初级教学中,利用漂浮袖,直接在深水区进行游泳教学,学生达到对各项蛙泳技术动作的掌握,因此在蛙泳的游距方面会有所提高。

2.4 蛙泳游距最终成绩对比分析

根据实验进度安排:测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蛙泳游距,根据蛙泳评分表计算出所对应的分值,并统计出每位学员蛙泳游距的最终成绩。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蛙泳游距成绩的P值均小于0.05,明显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同距离蛙泳游距对应的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成绩低于实验组成绩。实验表明:学生在深水区利用辅助工具,可以很快地熟悉水性,增加对技术动作的肌肉记忆,深水教学对学生学习蛙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结论

3.1 调动学生学习蛙泳的积极性

在蛙泳教学的初级阶段的教学实验中,利用“漂浮袖”在深水区教学,可以带动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蛙泳的兴趣。

3.2 深水区教学可优化场馆利用率

利用“漂浮袖”在深水区进行蛙泳游泳初级教学,提高了游泳馆深水区的使用率,可以使浅水区与深水区能够平衡使用,为学生学习蛙泳技术动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3.3 深水区教学有利于提高游泳教学效果

利用辅助器材“漂浮袖”在深水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很好的“水感”,快速熟悉水性,攻克在学习游泳过程中的“恐水”心理,从心理上更愿意接受游泳这项运动,使得学员对更规范地掌握蛙泳游泳技术动作,进而增加蛙泳游进的距离。因此,深水教学很好地提升了蛙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玲.采用游泳辅助器进行深水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2(1):50-51.

[2] 李金桥.江苏省综合性院校体育专业游泳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 孙新锋.泉州市游泳场馆安全保障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5(3):36-37.

[4] 王成.高校游泳课程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1):48-53.

猜你喜欢
游泳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