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的工矿遗产活化研究

2020-07-18 15:38赵金海江杰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活化

赵金海 江杰

摘 要:资源型城市在其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高度重视工矿遗产的活化,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使其成为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淮南市九龙岗镇正处于规划阶段的“民国小镇”项目设计上以“风情”“不夜”为卖点,以此吸引游客,实际上是忽视了该地区丰富的工矿遗产优势,没有考虑到该地区在淮南城市建设史上所独有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为此,建议其景观规划从文化记忆街区、艺术创意街区和休闲娱乐街区三个方面展开,以艺术创意街区为突破口,凸显该地区民国时期的“工礦”特色,以积极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工矿遗产;活化;民国小镇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20)03007107

收稿日期:2020-02-10

基金项目: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项课题”《资源型城市的工矿遗产活化研究——基于淮南市九龙岗“民国小镇”项目景观改造构想》;淮南师范学院精品线下开放课程(2018h8y1kczz);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SK2018A0505)

作者简介:赵金海(1964-),男,安徽阜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室内外设计。

Abstract: Resource-based cities need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ctivation of industrial and mine heritages in the adjustment of thei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ully tap their utilization value to make it an intrinsic driving force for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wn” project in Jiulonggang, Huainan city, the “town style” and “night life” are the selling points in an attempt to attract tourists, which actually ignor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rich industrial and mine heritage of this area and fails to consider the unique historical status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is area in the history of huainan city construction.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landscape planning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cultural memory block, artistic and creative block and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block, with artistic and creative block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highlighting the “industrial and 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ctively expanding social influence, and promot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Resource-based cities; Industrial and mine heritage; Activation;Town of Republic of China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曾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经济增长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矛盾接踵而至,转型发展是其必然趋势。然而,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多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大量闲置工矿遗产的处置。作为淮南市煤矿发源地之一的九龙岗镇就长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资源耗竭,煤矿停采关闭,大量工矿遗产闲置,严重制约了本地经济的转型发展。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宣传、积极筹划“民国小镇”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希望借此提升九龙岗镇的知名度、最终实现经济的转型和良性循环发展。为此,本文拟从九龙岗镇的工矿遗产分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进行景观改造等方面对“民国小镇”项目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

一、 九龙岗的历史及其工矿遗产

淮南市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九龙岗镇位于其东部,是淮南矿务局和淮南市的发源地。

淮南地区采煤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多土窑开采,清末民初大通煤矿的建立,标志着淮南正式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工矿企业。1930年,民国政府在大通煤矿附近的九龙岗成立了淮南煤矿局。第二年,淮南煤矿局九龙岗东矿(一号井、二号井)和西矿(三号井、四号井)相继投入生产。1936年,淮南铁路局成立,承担着客运和煤炭外输的任务,局址同样设在九龙岗。至此,人口开始大量增加,市镇雏形出现。日伪统治时期,在西矿又相继开凿了五号井和六号井。1945年后,煤矿被重新收归国有。在这之后,医院、面粉厂、学校、警察局、煤球厂等配套设施纷纷在九龙岗建立,由此拉动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九龙岗一度成为淮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淮南矿务局、中共淮南矿委、中共淮南市委驻地于此。但随着1956年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从九龙岗迁出,其区位优势消失并由此走向衰落。在这之后,随着当地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矿井的相继关闭,九龙岗在淮南市的地位也日渐滑落。1981年,随着九龙岗矿成建制地调往淮北,原矿区基本上处于废弃状态;之后虽有九号井仍在挖采一些残余煤,但并不能掩盖九龙岗整体经济的日益凋敝。2015年,随着九号井的彻底关停,九龙岗作为一个煤矿的历史也正式划上了句号。

九龙岗煤矿虽然不存在了,但在其五十多年的开采历史过程中,留下来的大量工矿遗产应该如何处置却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棘手难题。所谓工矿遗产,是指“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在采掘业与加工工业联系紧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工矿区范围内,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1]。就九龙岗而言,其遗留下来的工矿遗产包括废弃矿井、办公楼、厂房、民宅、铁路设施、大面积的采空塌陷区、煤矸石堆积物等,其中,具有较大保护或改造利用价值的工矿遗产至少包括:

1. 民国建筑群。该建筑群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是为了开采九龙岗矿而建,内含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和“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由当时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建筑专家进行勘察设计,并由时任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的张静江亲自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淮南矿业所办公楼为二层砖混水泥结构楼房,平顶,民国建筑风格;而“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为机关职员宿舍,现存单体建筑23栋,居住面积、配套设施按照天、地、玄、黄、宇、宙六个档次依次发生改变。1938年日军侵占九龙岗后,该建筑群为日商炭矿株式会社占用,进行了局部改建,因此又具有一些日式风格特征。由此可见,该建筑群在建筑美学、淮南城市渊源以及作为日本侵华掠夺的历史见证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正因为如此,该建筑群2012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铁路俱乐部建筑群。该建筑群为1930年代中期建造,砖混结构,红瓦灰墙,坐东朝西,沿街而建,属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布局。该建筑群同样是民族资本建矿、日本侵华掠夺和解放后大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目前,该建筑群居中为铁路职工俱乐部,兼大型会议、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诸多功能;南侧大院为办公区,设有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仓库及卫生间等;北侧大院为生活区,设有招待所、小卖部、澡堂、餐厅等。2017年该建筑群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并入第六批省保单位九龙岗民国建筑群。

3.九龙岗老火车站。淮南市是一座因煤而兴起的城市,在几十年煤炭外运的过程中,铁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境内的火车站曾多达16个,拥有数条铁路运输干线,这在中国城市铁路发展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在这破败不堪、早已停止运营的众多车站中,九龙岗火车站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1936年,淮南线建成通车,淮南铁路局局址就设在九龙岗;解放以后,淮南地区的机务、车务、检车段、电务等全设在该站,是当时淮南线运输的枢纽,由此可以想象该站当时的繁忙景象。目前,九龙岗火车站现存遗留建筑有站台、车务段办公房、货场牵出线、车辆段检修大库、老火车站碉堡等。其中,老火车站碉堡已被并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

4.九龙岗矿九号井遗址。改革开放前后,淮南煤矿曾经是我国的五大煤矿之一,而九龙岗矿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之前,九龙岗不仅是淮南的政治中心,更是全地区煤矿管理和外运的中枢。目前,九龙岗镇各处矿井全部废弃,由于保护不力,破坏严重,大多已经失去文物价值,目前仅有九号井遗址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存在。九号井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投产、年设计能力75万吨的中型矿井,在资源几近完全枯竭后,于2015年停产关闭。其主体建筑目前有高约60多米的井架和红砖红瓦绞车房,附属建筑物有矿压风机房、生产区队四合院及矿内俱乐部等。从长远规划来看,适合于将其改建为煤矿博物馆或开展一些体验性旅游项目。

5.采煤塌陷区。九龙岗各个矿井经过几十年的开掘废弃后,遗留下大片采煤塌陷区。该塌陷区位于城镇西南,面积广大,地形地貌改变明显,土地塌陷严重,断裂构造多。由于停采年代较早,所形成的塌陷已基本成型,属于稳沉塌陷区。地貌分成常年积水部分和旱地两种。区域内有少量建筑用地,耕地基本荒芜。目前,国内对于塌陷区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从长远角度考虑,建议在恢复植被的基础上,进行农渔牧业养殖、生态旅游等项目开发。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工矿遗产目前为止仍未得到有效处置,已经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工矿遗产的处理,世界各国在早期阶段,多是将其土地再开发为住宅、工业或商业服务用地,从中获取直接经济效益;后来随着绿色生活主张的出现,那种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狭隘视野遭到了摒弃,人们更原意将其改造为绿色空间。如今,文化记忆的理念悄然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城市记忆,有着她独有的文脉, 如何保护和利用它,使其不会因城市发展而被拆毁、消失或重建,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记忆不会随着旧城形貌的消失而消失, 就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这也就牵涉到城市发展过程的遗产活化。

“活化”,原为自然科学用语,指某一物质从无活性的状态转变为具有活性状态的过程。后延伸到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古建筑、名人故居、原始村落、古运河、工业遗产等的保护利用的研究中,是一种“在尊重遗产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创造性的方式来促进遗产所蕴含的價值与文化特色发挥出来,从而提升遗产服务社会的功能”[2]的与传统的静态保护模式相对应的理念。

工矿遗产活化,意味着必须充分挖掘工矿遗产的历史、社会、科学、艺术等多方面价值,尊重和保护工矿遗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功能的适应性改造与利用,使其成为新的生命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完成对过去工业文明的传承和纪念。对于九龙岗而言,其现存的众多工矿遗产是有可能被活化利用、变废为宝的。但是在进行工矿遗产活化利用时,有必要多参考一些成功的范例,围绕工矿产业文化及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以矿业遗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

二、“民国小镇”项目分析

为了重振九龙岗镇经济,2016年,淮南市大通区人民政府为该镇制定了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民国小镇”,提出要打造“皖北首个民国风情小镇”。该项目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并未付诸实施[3]。网络搜索发现的早期《九龙岗民国风情小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将小镇形象定位在“民国风情镇”和“不夜九龙岗”两方面,并进行如下解读:“风情代表一种气质、一种韵味,小镇将充分融入民国文化经典元素,做足韵味,凸显民国风情”,“‘不夜体现一种生活情态,突出了夜生活、夜娱乐,规划将做足夜生活文章,将规划区打造成九龙岗唯一的夜生活街区”[4]。

我们认为,该规划设计缺乏合理性:这种试图以“风情”“不夜”招徕游客的创意思路,很显然是受到了其它城市“民国风”的影响,很容易让人将其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歌舞升平”的十里洋场联系起来;而刻意山寨出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躯壳,永远不会有灵魂和纪念意义,它忽略了地域差别,忽视了九龙岗是一个以煤炭兴起的工矿城镇。将“民国工矿小镇”强行演绎为“民国风情小镇”、试图以“夜生活”“夜娱乐”作为噱头,实际上是割裂了小镇与早期煤矿开拓者艰苦建设的历史渊源,抹去了饱含于其中的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这样的项目很难获得游客的情感共鸣,一旦开建,其结局自然也不言而喻。

因此,“民国小镇”项目在规划设计时,需摒弃那种标榜“风情”“不夜”的陋俗,应因地制宜,将如何活化众多的工矿遗产作为核心要素,彰显特色,以此吸引受众关注。就目前来说,其最佳方案是采取工业遗产旅游的方式。

这是因为,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以体现遗产的物质价值的活化利用为目的,注重工业文化的内涵彰显以及人与工业生产的参与互动”[5]94的旅游形式。在当今社会,工业遗产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传统的自然审美和人文景观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相反,那些锈迹斑驳的废弃机械、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遗址,却有可能唤起人们对过去岁月的怀旧情愫,加深集体记忆,强化人们的身份认同。

关于工业遗产旅游,早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从工业考古延伸出工业遗产旅游概念,并以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为核心,通过景观改造、空间利用和功能活动设计等方式,探索出了主题博物馆模式、公共休憩空间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等多种模式,如,德国鲁尔区的城市传统工业区改造,通过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促进了工业遗产的游憩化利用,从而推动了休闲文化创新企业和生产集群的发展[6];利物浦、波士顿、曼彻斯特、匹兹堡等老工业城市也都高度重视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并有类似的成果。

当前,中国的工业遗产旅游也蒸蒸日上。如,以“以矿冶文化为核心,以城市功能转型为切入点,以当地自然景观为依托,创新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完成城市旅游形象的重塑”[7]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整个园区由工业博物馆、老塘山风情小镇和矿山工业示范园组成,并使用遗留下的矿用铁路连接,以怀旧、探秘、体验为主题建设的矿山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带动了唐山旅游业”[8]发展的唐山开滦煤矿改造。此外,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等也都是工业遗产活化的典型案例。

那么,就九龙岗“民国小镇”而言,采用工业遗产旅游的策略来发展经济,是否有必要?又有哪些优势可言呢?

其必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促进经济转型。自上世纪80年代煤炭资源枯竭后,九龙岗由一个工矿重镇很快蜕变为农业城镇,煤矿关闭后遗留下的众多工矿遗产,不仅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反而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对经济增长、市政建设、生态环境等带来巨大的压力。要想缓解上述矛盾,重振经济,首先就必须解决工矿遗产活化再利用的问题。

国内外活化工矿遗产资源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九龙岗民国小镇的规划设计提供创意思路。而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和部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能力效应明显的特点”[9],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民国小镇”的旅游项目,一方面可以使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对于扩大居民就业门路、改善居民生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地区知名度等都將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改善生态环境。九龙岗的上述工矿遗产,目前总体上处于任由大自然刻蚀和人为损坏状态。如九龙岗民国建筑群、铁路俱乐部等虽已列入省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名单,但其保护修缮工作任重道远,不少院落空荡无人、杂草丛生、门窗破损、垃圾遍地;也有部分房屋虽有人居住,但年久失修,墙体裂缝,渗水漏雨,生活设施严重老化;且乱搭乱建现象普遍,居民生活幸福感不高。

要想改善人居和环境质量,首先就必须进行危房维护改造,重新布局各项生活设施;其次需要添置与周边环境相宜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街区、道路、绿化等的规划设计与重塑。而工业遗产旅游的宗旨就是在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景观重构,把自然与人工形态有机结合,设计出能够展现工矿产业特色、赏心悦目的新景观,并以此彰显文化的内涵。

3. 彰显文化记忆。“文化记忆对我们来说不可或缺,只有借助它和它蕴含的深厚的时间,我们才有可能确认我们的身份和我们的归属”[10]。对于淮南人来说,九龙岗保留着淮南煤矿开发的历史记忆,印下了淮南煤矿早期开拓者创业的足迹,也铭刻着日本侵略者掠夺煤炭资源的深重灾难与国耻,它作为城市的记忆存档对城市认同感的建立和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脉价值促进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的腾飞,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隐性推动力[5]93。

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能够具体体现九龙岗这段历史的很多建筑和机械设备已被拆除或被当成工业垃圾处理掉了,幸存的淮南矿业所办公楼等工矿遗产,虽破败不堪,但却是佐证那段历史的仅有的珍贵材料。而要想让这种集体记忆长久的传承下去、广为世人所知,其中一个有效策略就是通过工业旅游项目的实施,活化工矿遗产,让游客在观察、触摸、聆听的过程中,增加体验感和文化认同感,最终演变为促成城市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从可行性上看,九龙岗大力开发旅游市场、实现经济转型是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的。首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华东腹地,西距市中心仅5公里,淮南东高铁站坐落附近,淮蚌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周边城市如合肥、蚌埠、南京等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客源;其次,九龙岗工矿遗产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价值,相比于其它城市的“民国小镇”,民国建筑群遗址以其具体可感的存在,能让游客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变迁,这是其区别于同类旅游项目的最大特色;再次,九龙岗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民国建筑群、废弃矿山、老火车站、采矿塌陷区等工矿遗产可供活化利用为工业旅游外,其周边的乡村田园、益益乳业农场、高塘湖等还可以发展出农家乐、渔家乐、牧场观光等形式。如果能以“民国小镇”为核心,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凸显生态、人文、休闲、娱乐的设计宗旨,是完全有可能把九龙岗打造成知名旅游景区的。

后工业时代,旅游消费需求可以带动各行各业、并发挥乘数效应,“旅游化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途径”[11]。而国务院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加快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要“推进工业历史悠久的城市发展特色工业旅游”[12],这就为九龙岗镇充分利用工矿遗产、活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它启示我们:必须在时代洪流中把握发展方向,必须将矿业废弃地的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的发展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努力发掘工矿遗产的潜力,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使之成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新的强大推动力。

三、“民国小镇”遗产活化与景观改造构想

从前述内容可以看出,九龙岗“民国小镇”项目能够立项的最主要依据是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国建筑群,而该建筑群实际上属于工矿遗产资源范畴;另外,九龙岗镇其它潜在的旅游资源也多是与工矿遗产有关。因此,该项目规划设计时应按照工业遗产旅游模式进行,强调对于工矿历史的尊重和城市文脉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国小镇”应凸显“工矿”二字,进行工矿遗产资源的活化,在保护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它重新焕发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外,根据淮南市大通区政府“民国小镇”招商项目的文件说明,该项目位于九龙岗镇老城区,这就意味着,该项目实际上是对以民国建筑群为主体的老城区部分地段进行景观改造,将其打造成“依托规划区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群,以历史文化街区为基础,以4A级景区为标准”的旅游小镇;而这也同时意味着,该项目所涉及的工矿遗产并不包括老城区外的废旧矿井和大片采煤塌陷区,因此,九号井遗址和塌陷区的活化利用不在本景观改造建议的范围内;实际上,一个完整的九龙岗工矿遗产活化项目工程量巨大,需要分成若干期才能完成。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设想,九龙岗“民国小镇”当前的工业遗产活化与景观改造可以围绕着以下三个街区展开:

1.历史记忆街区。其主体建筑包括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和铁路俱乐部建筑群。目前,这两处建筑均处于危房状态,年久失修、漏雨渗水、墙皮大片脱离、梁架及木地板糟朽严重。在此情形下,其景观改造,首先必须采取抢修或加固措施,积极进行修缮维护。修缮时一方面要遵从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保存或恢复历史建筑的原状,避免出现毁容式的修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文化遗产的层摞性,即不同生产生活场景的层摞构成的遗产根本价值。如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其建筑总体上保持了民国时期新民主主义建筑的风格,但后来由于融入了日据时期改建的日本元素,便具有了日本侵略者掠夺资源的历史罪证作用,从而凸显了它作为民国建筑遗产的独特价值。其次,文化遗产要想更好地被后人继承和保护,必须考虑到它的活化再生问题,活化是实现遗产有续利用的重要支撑;就上述两处建筑而言,如果将其改建成博物馆供参观游览,让人们在驻足凭吊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淮南作为工矿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以及九龙岗在华东能源输出过程中曾有过的举足轻重地位,那么也就总体上实现了其存在的意义了。

除了上述两处建筑外,历史记忆街区内还可以复建一些带有民国色彩的邮局、照相馆、巡警局、钟表行、电报馆等,甚至还可以考虑把现存老火车站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整体搬迁到这个区域。此外,在改建时还要特别注意,建筑物的风格要统一,外观形式与色彩控制要能体现出民国时期的风貌。

2.艺术创意街区。艺术创意街区的主体部分拟设在“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内。该建筑群由二十多栋砖木结构的单层房屋组成,人字顶,灰砖黑瓦,多户连体,各自成院。它们不仅是淮南煤矿起源的历史见证,在民国建筑设计方面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该建筑群同样损坏严重,急需抢修维护,且长期闲置、土地资源浪费。但是,这众多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住房经过修葺后如果仅用于参观游览、让游客在中间穿梭行走,势必又会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

因此,我们应从文物遗产活化角度,在文物保护基础上,对其功能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这方面,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田子坊、武汉的403国际艺术中心等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创意思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充分尊重原场地工业遗产和建筑美学的基础上,对其景观和用途进行改造,化废为宝,最大程度地挖掘其價值。考虑到建筑群固有的用途、多户连体各自成院的结构及周围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等特点,如果将其改造成艺术村或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该是一个较有前途的选择。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将所有房屋按照民国建筑的原样进行整修,完善各项生活设施;其次吸引或邀请知名画家、摄影师等艺术家先期进驻,形成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工作室,让这些艺术家在采风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用他们独特的视角,不断发掘民国历史的印痕和工业文明的记忆,激发灵感,创作出能充分反映九龙岗民国地方特色的作品;然后再通过他们的各种艺术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包括影视从业人员参与其中,从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引发投资者的关注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最终完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多功能种子活化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