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泾阳蔬菜依然“红火”

2020-07-18 15:39秦凯风
当代陕西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火圣女菜农

秦凯风

蔬菜产业是强流通行业。封村封路情况下,上游初级蔬菜产品不能出村,终端消费者又不能出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影响,打破蔬菜的“冰封”格局?

每年二三月份,泾阳县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刚刚泛红,不少物流车已从四面八方涌到县上,等一筐又一筐西红柿装满车厢,便启程赶往省内外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最快的当天,最晚的三四天,消费者就能在菜市场、水果店、超市里买到这些西红柿。还有一部分,直接通过快递员到达消费者手中。

这些西红柿的产地——陕西泾阳县,种植着38.6万亩蔬菜,其中温室大棚占到了全县蔬菜种植的70%以上,西红柿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量占咸阳市1/3。2020年初的一场新冠疫情,给春节前后集中上市的泾阳圣女果和西红柿蒙上了阴影。

规模生产“引客招商”

年初,泾阳县的菜农经受着双重打击:一方面,受气候变化过大影响,棚栽蔬菜普遍减产。尤其是越冬茬的西红柿,比2019年普遍减产20%以上。随着封村封路,菜农还担心:怎么卖出去?

1月中旬,安吴镇薛家村菜农魏奉弟两个棚的圣女果开始收获,刚上市的价格比去年稍低,每斤4元左右。但随疫情而来的,是价格的不断下降,每斤不足3元。

去年,他两个棚的圣女果,产量高,卖了好价钱,脱了贫。看到希望后他又投入近20万元改造了个旧大棚,全都种上了圣女果。

薛家村一共有108个大棚,基本都是种的圣女果。疫情来后,村党支部书记李雪侠除了要做好防疫,还要保证前来收购的客商不能中断。好在“薛家圣女果”在市场上小有名气,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客商,成为疫情期间来村里收购圣女果的主力。

和“薛家圣女果”一样,形成地域特色蔬菜的云阳水果番茄、口镇紫皮大蒜、王桥屈家香菜、中张王浩红萝卜等,成为泾阳蔬菜的代表产品,也是省内超市、菜市场同品类中的佼佼者。

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是渐具完善的销售市场和各具特色的蔬菜合作社。自泾阳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第一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以来,如今从事蔬菜种植农户在3.3万余人,全县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

具有规模化种植优势的“王桥屈家香菜”,建起了“香菜小镇”。今年54岁的屈胜利,是村里第一批香菜种植户。“刚开始种植两三亩地香菜,后来又承包了十多亩地,一年销售香菜基本就是两三百吨。”

屈家村引进的意大利铁杆香菜品种,一年可实现3至4茬采收。春节前不少菜农的香菜已经被大客商收购,剩下的也借着泾阳“蔬菜礼盒”、规模化名气走到了市场。

疫情期间,魏奉弟每隔两天都要卖出六七百斤的圣女果,村口来收购的客商从未缺席。尽管价格较去年低,却未赔本,没有伤害他继续种植的积极性。

规模种植让泾阳人有了底气。为应对疫情,泾阳干部职工成了特色农产品“代言人”。他们做起产品“推销员”,向周边亲朋好友和群众宣传农产品特色,帮忙打开销售渠道。

根據泾阳县蔬菜中心对泾阳蔬菜近两个月的市场跟踪观察,泾阳蔬菜成了疫情期间的“幸存”产业。

社交电商“添油加火”

从大年初三到3月中旬,李智通过网络卖出了300万元的蔬菜。

李智在西安从事旅游行业,还在泾阳有着自己的蔬菜合作社和奶牛养殖基地。春节前,他的基地产出了30万瓶酸奶,价值150万元。原本想在大年初二开车送到武汉,但因封城封路,未能成行。

当时,西安部分超市一颗白菜三四十块。居高不下的蔬菜价格、泾阳菜农无法出村的现状、再加上亟待卖出去的30万盒酸奶,李智想到了自己从业以来积累的上万客户:既能解决酸奶销路,还能给消费者提供平价蔬菜。

3个微信号,100多个群,每个群100多人,都在初二这天收到了“买蔬菜,配酸奶”的推送信息:每箱蔬菜包括10斤菜和10瓶酸奶,一共68元,免费送到小区门口。当天晚上,他就接到1000多单。

去年红极一时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品牌“奋斗柿”,今年开卖以来,每天的出货量是去年的一倍。

“奋斗柿”负责人杨积胜,最初只是为了应对疫情,每箱用最低的代理价,发动村里的年轻人通过朋友圈扩散“奋斗柿”。这些年轻人因为复工推迟,滞留到了村上,卖“奋斗柿”,可以挣些零花钱。

这个推广吸引到了村上近60个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他们也开辟了“奋斗柿”新的销售市场。微信朋友圈销售、接单,转给杨积胜第一时间快递发出去。杨积胜通过大数据统计看到,“奋斗柿”疫情期间在各平台的累积提及量,达到2亿次。

一边是消费者迅速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一边又是农产品过窄的销售路径,疫情期间,泾阳县利用前期构建完善的电商运输销售网络,鼓励各大电商主体开展“同城配送”,及时对接各大农产品基地,直采本地蔬菜、肉禽蛋等生活必需品,通过电商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形式线上销售,“不见面”送货到小区。

危机下的泾阳蔬菜通过“网络、电商”自救,“泾阳蔬菜团购套餐”成为宅在家里不少市民的买菜选择。近几年,泾阳推出“电商+农产品”发展模式,各镇依托实际,启动电商促进计划。

2011年开始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的云阳镇,最初销售渠道以客商采购为主,种植户议价能力弱,对西红柿的价格、销量都难以把控。

2015年,云阳镇启动了“电商能人”计划:面向全国招募电商人才到云阳创业,每人每月补贴1500元。云阳镇不断涌现出“奋斗柿”“柿愿”等网红产品,20多家运营普罗旺斯西红柿的电商企业,缓解了疫情期间的销售困难。

品牌产品“出村上行”

据人民优品发布的疫情影响下农产品滞销畅销检测指数榜单显示,西红柿位于全国蔬菜滞销榜第四位。

可泾阳县的西红柿却很畅销。2月上旬,泾阳县蔬菜中心的客商咨询电话倍增,大多数都是奔着即将成熟的普罗旺斯西红柿。

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刺激着品牌农业的发展。普罗旺斯西红柿的品种特点,被泾阳人深度挖掘:可以掰着吃的西红柿、小时候的味道、沙瓤的诱惑……一个个品牌在市场上逐步打响:“奋斗柿”“柿愿”“天下大柿”。

品牌化是每个农产品必须要走的道路,今年销售逆势上扬的“奋斗柿”,被杨积胜归功于品牌效应。

“奋斗柿”的成长有着严格的标准。杨积胜和每家供货的菜农都签有合同,按照他要求的标准进行日常管理,不允许喷洒农药、添加激素,还会定时外请技术人员对菜农进行指导。他还流转了450亩土地,其中160亩土地上已经搭建起73个大棚,3月初已经种上了新苗。不仅实现了更大规模的产业化,还把销售期从6月延续到9月。

辞了公职当上职业农民的郑辉,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目标瞄准中高端市场。

2018年,他引进了韩国一个圣女果品种,并赋予了其“初心果”的名字。因为高于普通圣女果的含糖度,受到不少客商的青睐,其中有两家专供西安和咸阳社区超市的大型客户拿了不少货。但仅仅两个月,这两个大客户就把郑辉“甩”了:质量没问题,但品控不合格。

“很受打击,但也给我提了醒,维护品牌要懂得取舍。”随后,从采摘到包装选果,他设立了严格的标准,平均每采摘3斤,只选出1斤走向市场。如今,他的“初心果”价格优势明显,供不应求。他不仅与原来的客商成功合作,还开发了盒马生鲜等新的优质客户。

泾阳县依托种植优势,提出了打造全省西红柿第一县的目标。3月25日,“泾阳普罗旺斯开启云品尝”上线央视新闻移动网、今日头条、爱泾阳APP。泾阳县融媒体中心以直播的形式,推荐泾阳特色农产品,聚来了13万+的人气。西红柿、圣女果等泾阳农产品线上订单直线上升。

营销和质量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点。蔬菜产业化,给泾阳几万产业人口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但蔬菜产业现代化不足、应对市场能力有限,依然是泾阳蔬菜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加强农业集约化,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基地,支持现代农业小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县域内冷库建设、提升农产品储藏能力;推动产业融合,拓宽农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泾阳县这样布局。

猜你喜欢
红火圣女菜农
红红火火中国年
眼力:BB在哪里
圣女果的“真面目”
圣女果和番茄的区别在哪?哪个更美白?
Red and Lucky Festival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元旦,红包的正确打开方式
菜农和学问家
网红火出天际十元诗苑、Doris、SASSYGAL 教你怎么“装”
露水露馅
菜农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