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2020-07-18 09:02沈征许庆武薛颖珊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冼星海民族

沈征?许庆武?薛颖珊

摘要:《黄河大合唱》 在抗日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引领着中华儿女不懈奋斗,激发了民族爱国主义思想,从精神层面为争取国家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此之外,在海外华人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也得到广泛认可。 战争过后《黄河大合唱》依然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黄河大合唱》像一位老兵一样,在国内外的音乐界不断驰骋,成为中华民族自豪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民族

最初了解冼星海先生源于他的《黄河大合唱》。初中音乐课上,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保卫黄河》。这首歌带给我的除了震撼更是热血沸腾。于是,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查阅了这个作曲家,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被他深深吸引。无关其他,只因其才华、品质。

一、冼星海的基本概况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门的一个渔民家庭出生。 6岁的时候随母亲移居新加坡,在扬正学校接触到了音乐,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 冼星海的青少年时期非常困难,为了养家糊口他把学习和兼职工作结合起来。恰恰也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懂得努力的重要性。冼星海从1905年到1934年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1938年冬天,生活即将改善之际,冼星海选择去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延安“女子大学”兼修课程。 在延安一年半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合唱》等作品。

其中《黄河大合唱》 在抗日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引领着中华儿女不懈奋斗,激发了民族爱国主义思想,从精神层面为争取国家独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海外华人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也得到广泛认可。 战争过后《黄河大合唱》依然发挥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黄河大合唱》像一位老兵一样,在国内外的音乐界不断驰骋,成为中华民族自豪的艺术财富。

二、冼星海创作特点

冼星海的抒情独唱,无论是舞台上的还是电影中的,都在他的歌曲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作品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一些人物的真实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有的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有的表达了他们对奋斗的激情。 无论哪种情况,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作者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希望。这些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才华。

三、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背景

冼星海带着深切的民族危机感和对人民痛苦的深深忧虑回到祖国。 他在国家面临危险的关键时刻,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日战争发出了一声咆哮” ,他写下了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年轻诗人,听他朗诵《黄河之歌》。 不到一个星期,他就完成了作品中所有的音乐,包括八个乐章和配乐,谱写了中华民族音乐史诗的这个时代。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分为八个乐章,其中第三乐章《黄河水自天而起》是一首诗的朗诵。第一乐章是《黃河上的船夫之歌》 ,第二乐章是《黄河颂》 ,第四乐章是《黄水谣》,第五乐章 《问边对口曲》(男声对唱),第六乐章 《黄河怨》(女声独唱),第七乐章是《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是《黄河怒吼》合唱。这几个乐章构成了经典之作《黄河大合唱》。

四、《黄河大合唱》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不仅对华夏子孙产生了影响,亦对中华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对世界上反法西斯的民族产生了影响。对民族,此作品促进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助于战争胜利的取得,是优良精神的一种体现。对个人,有利于向榜样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思想觉悟。对世界上其他民族,有利于增强战斗的自信心。鉴于此,此作品的诞生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世界的好事儿!

五、结语

危难之际,冼星海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国家所需要的地方。冼星海拼搏、奋斗而又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体会并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爱国情感,才得以创造出如此优秀的作品——《黄河大合唱》,给后世、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冼星海与他的《黄河大合唱》永垂千古,名录史册是当之无愧的!

如今生活在和平世界的我们,可能不需要为国家赴汤蹈火。那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报效祖国,比如:好好学习,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为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所以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以独立性格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独立!

参考文献:

[1]徐燕琳.水的精神与水的力量——从《黄河大合唱》谈冼星海音乐经典的形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0(03):47-54+95.

[2]罗丹阳.从《黄河大合唱》论冼星海的音乐思想[J].音乐时空,2013(11):101+105.

[3]詹建俊,叶南.《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创作随笔[J].美术,2010(02):45-49.

[4]刘丽娟.诗意的灵魂,音乐的翅膀——《黄河大合唱》评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156-157.

[5]秦太明.抗战怒吼 民族呼声——冼星海及其作品《黄河大合唱》[J].音乐创作,2006(02):96-98.

[6]徐升.《黄河大合唱》解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03):107-108.

[7]范忠东.黄河的呐喊——听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随感[J].云岭歌声,2004(10):9-10.

[8]郑夏冰.音符间迸发出的民族情感——冼星海及其《黄河大合唱》[J].福建艺术,2003(02):22-23.

[9]陈四海.论冼星海的音乐思想——兼谈他的《黄河大合唱》[J].人民音乐,1999(09):8-11.

[10]岳英放.试论冼星海的音乐创作[J].咸阳师专学报,1996(04):45-48.

作者简介:

1.沈征,女,本科,信阳学院文学院;

2.许庆武,男,本科,信阳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3.薛颖珊,女,本科,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冼星海民族
党是民族的脊梁
帮助与报答
帮助与报答
读《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有感
MINORITY REPORT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用自尊赢得成功
没有希望的民族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