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粟特人在柔然

2020-07-18 09:02王静宜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摘要:粟特人早在公元5世纪初,就已然活跃在了漠北游牧民族之中。其凭借较高的政治素养成为柔然可汗身边的智囊,并常在中原王朝与漠北游牧民族之间往来,充任使节,促进双方交流。

关键词:粟特;柔然;吐谷浑

公元5世纪初,柔然汗国继匈奴、鲜卑之后,成为蒙古草原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而最迟到了社仑末年,已经建立了从东面和北面向西域扩张的基地,表明了掠夺和垄断丝路的意向。在这一时期,粟特人更是丝绸之路上的常见商队之一。这就为两者之间产生联系提供了可能。从粟特本土向东,几乎每一个大的城镇或者是位于重要的交通干道上的一些小城镇,都有粟特人的身影。关于粟特人在柔然汗国的影响和作用,因文献记载极为有限且零散,相较于之后的突厥、回鹘而言也并未出土以柔然语记载的文献或碑铭,以至于史料也更为片面。回鹘汗国中粟特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突厥学家认为这是对突厥汗国模式的继承。当然突厥汗国的这种模式即使不是全部,也必定是部分地继承自柔然,正如其国家制度的建立也是效法柔然一样,在突厥、回鹘中对粟特人的任用正是继承于柔然的传统。魏义天认为公元6-8世纪的突厥、粟特融合因突厥联盟而得以进行,而这种融合不过是粟特人与其他游牧民族联系的更新。尽管如此,除了以后者证前者外,我们仍然可以从不多的史料之中找寻到一些粟特人的痕迹,尽管这样很容易有“泛粟特化”之嫌。但这并不能否定柔然中粟特人的存在。

一、生活在柔然内部的粟特人

漠北地区的粟特人与柔然上层的交往,在传世史料中不仅记载零散且往往隐藏于其他政治事件之中,故不十分引人注目。但通过仔细梳理仍然可略窥其端倪。

《魏书·柔然传》首次提到的柔然汗国境内的粟特人是豆崘可汗时期的大臣。史载:“豆崘性残暴好杀、其臣侯翳垔、石洛侯数以忠言谏之,又劝与国通和,勿侵中国。豆崘怒,污石洛侯谋反,杀之,夷其三族。”此处明言冠有粟特“石”姓的石洛侯为柔然大臣。据史书所载,石洛侯被杀的原因为豆崘可汗残暴好杀,因怒污石洛侯谋反而诛其三族。对于柔然历史的记载,抑或是对于游牧民族的记载,中原王朝历来会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在内。石洛侯被夷三族也更多是因为他所提出的建议与柔然一直以来的国策相违背。柔然自社仑时被拓跋珪驱至漠北,与北魏便成世仇,双方战争持续不断。柔然不承认北魏统治,反而自信受天命,应历数,为建立帝王之业而奋斗。也正因此,石洛侯的建议才会被认为是谋反。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后兴起的突厥汗国中,任突厥官职的粟特人不在少数。此处石洛侯的身份是柔然的大臣。与我们一直以来所认知的粟特人在其他政权中,尤其是游牧政权中的政治身份别无二致。而夷其三族则表明石洛侯并非孤身进入柔然地区任职,粟特人的家族存在形态或为其后突厥汗国胡人部落的前身。且除了石家之外,仍有其他粟特家族居于漠北,并在柔然汗国灭亡之后又成为突厥汗国的新宠。此外,同为提出建议的侯翳垔,则未见受到任何惩罚。此或是因石洛侯作为粟特人在柔然汗国中地位不高所致。

在柔然就任莫贺弗的虞弘,关于其的族属,学界讨论颇多,但他显然与粟特胡人关系密切,才被北周政府任命为检校萨保府的官员。就其经历来看,根据《虞弘墓志》记载,虞弘子承父职,13岁就奉柔然可汗之命,出使波斯、吐谷浑等。之后出使北齐,虽然出使北齐时间,墓志未载,但从“弗令返国”可以推知,此时应为公元555年,柔然汗国灭亡之时。而此时的东魏北齐,胡人刚进入该地区不久,胡化的因素也较少。因此,虞弘与粟特人产生联系应为其在柔然汗国时期。此或为柔然汗国中粟特人存在的间接证据之一。从虞弘的经历可以看出,柔然汗国与之后的突厥汗国、回鹘汗国一样,亦有任外族为官的现象。这就表明了柔然可汗有任粟特人为官的可能性。此外,在这一时期,吐谷浑、西魏北周、东魏北齐等诸多政权中都有粟特人的存在。从粟特人的利益角度出發,作为丝绸之路上一方势力存在的柔然汗国,有粟特人入仕其中也不足为奇。

二、来往于柔然与中原王朝之间的粟特人

与上述石洛侯约属于同一时代且见于中原史书的还有安吐根,《北史》《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北史·安吐根传》记载:“安吐根,安息胡人,曾祖入魏,家于酒泉。吐根魏末充使蠕蠕,因留塞北。天平初,蠕蠕主使至晋阳,吐根密启本蕃情状,神武(高欢)得为之备。蠕蠕果遣兵入掠,无获而反。神武以其忠款,厚加赏赉。其后与蠕蠕和亲,结成婚媾,皆吐根为行人也。吐根性和善,颇有计策,频使入朝,为神武亲待。在其本蕃,为人所谮,奔投神武。文襄嗣事,以为假节、凉州刺史、率义侯,稍迁仪同三司,食永昌郡干皇建中,加开府。齐亡年,卒。”

安吐根自称商胡,又家于酒泉,虽以目前我们发现的史料来看,确实不能直接判断他是粟特人,但他先以经商为业,并且家于中古时期粟特聚落常见所在地之一的酒泉,而之后西魏末出使突厥的安诺槃陀,身份与安吐根一样是酒泉胡,说明他是粟特人的可能性较高。根据记载,他先被北魏派遣出使柔然,出使之后,恰逢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安吐根一行就此被留居漠北,后受柔然可汗派遣,回到了东魏。值得注意的是,安吐根曾祖就已入魏,至安吐根时,其家族已然在中原地区生活了四代,其家族的主要经营活动或许均在中原境内,所以在选择投靠对象时以中原政权为主。因此将自己在柔然所探听的消息告知北齐,而获得厚赏。同时,因为他对柔然的情况较为了解,并且有着粟特人的身份。因此成为东魏北齐与柔然之间的外交大使。在之后柔然与东魏北齐的两次和亲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北史》中的“本蕃”一词,或是由于柔然境内粟特人颇多,因此,使得时人对于安吐根的认知出现了错误。将本是粟特胡人的安吐根误认为柔然人。

三、结语

综上可知,柔然汗国中的粟特人,较之其后的突厥时代的同一群体而言,活跃度较低,对漠北社会的融入度也较低。其身影据史载也仅现于柔然汗国的政治活动之中,并且只是作为谋臣而存在。当然,作为商人的粟特人,一定对柔然汗国的经济(商业)有所贡献。随着柔然汗国的灭亡,这些粟特人就进入了新的旅程,即突厥化的融合进程。

作者简介:王静宜(1994.11),女,苗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隋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