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结合任脉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2020-07-19 11:25李娜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任脉非手术治疗源性

李娜娜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1)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损伤节段下的肢体出现严重功能障碍,并继发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1]。在脊髓损伤后休克期多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休克逐渐恢复后可表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晚期为挛缩性神经源性膀胱,目前治疗以多种方法结合为主,其中任脉灸是在任脉段进行隔物灸治疗的方法,属于针灸的一种,临床上多有应用[2]。本研究用任脉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38.45±11.6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88±0.81)个月。对照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20~64岁,平均(38.38±11.57)岁;病程1~5个月,平均(3.84±0.7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3]中脊髓损伤诊断标准,经X线、CT及磁共振(MRI)检查确诊,并有《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4]中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有排尿或排便功能障碍病史,经尿动力学、神经体征及肛门括约肌检查,出现会阴部感觉消退,括约肌张力异常等。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癃闭诊断依据。主症小便不利或闭塞不通。次症为小腹胀满,口干、口苦,或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舌红或紫暗或淡、苔薄白或黄腻,脉数或弦细或涩。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泌尿系统疾病。②精神障碍。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①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知识,膀胱训练及自我管理方法等。②运动疗法:训练肌力、减压动作、膀胱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每次45min,日1次。③间歇导尿:每日定时饮水,并每隔5h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帮助患者导尿,直至患者自动排尿间隔大于2h,或排尿残尿量小于100mL,终止导尿。

观察组加用任脉灸治疗。排除膀胱尿液,患者取平卧位,露出腹部,取中极、气海、关元等下腹部任脉穴位,用酒精擦拭消毒并涂抹姜汁。铺桑皮纸,置姜泥于穴位,再置梭形艾绒,令梭头接梭尾,点燃头、身、尾3处,燃尽后再置新艾绒,连灸3次,结束后将桑皮纸连同姜泥卷走,清洗皮肤。任脉灸过程中,注意皮肤变化,若出现过敏立即停止,温度过高则使用艾灸架。每周治疗3次。

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

排尿情况。记录24h内排尿次数及尿失禁次数。

膀胱功能。包括平均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膀胱容量通过膀胱容量测定仪(广州市擎诚医疗器械)检测,膀胱压力通过膀胱压/腹内压监控仪(广州恒爱医疗)检测,残余尿量通过B超测量。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次,±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次,±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24h内排尿次数 24h内尿失禁次数治疗前 观察组 38 11.46±2.23 7.46±2.57对照组 38 11.52±2.26 7.52±2.62 t 0.117 0.101 P 0.908 0.920治疗后 观察组 38 7.26±1.62* 4.24±1.79*对照组 38 9.93±1.64* 5.64±1.83*t 7.140 3.371 P 0.000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残余尿量(mL)治疗前观察组 38 312.31±42.51 11.35±2.49 260.15±50.82对照组 38 312.16±42.60 11.30±2.54 259.84±51.57 t 0.015 0.087 0.026 P 0.988 0.931 0.979治疗后观察组 38 481.56±48.62* 16.32±3.42* 98.73±21.71*对照组 38 457.84±46.49* 14.61±3.36*142.23±25.59*t 2.174 2.199 8.045 P 0.033 0.031 0.000时间 组别 例 平均膀胱容量(mL)膀胱压力(cmH2O)

5 讨 论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症状与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类似,不同的是患者有尿意丧失感,并可伴有反射性排尿或伴有排列功能紊乱等,临床常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保护肾脏功能,避免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改善排尿症状。具体措施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类,而手术治疗多在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神经病变稳定后方可进行,所以目前临床治疗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6]。非手术治疗包括间歇导尿、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封闭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等,现多配合灸法治疗,但治疗位置、方法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7]。

《备急千金方》记载了有关灸法治疗小便不利及遗溺的方法,而任脉灸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临床经验,在膀胱局部选穴治疗[8]。任脉灸选择下腹部任脉之中极穴为任脉要穴,功能为募集膀胱经水湿,可治小便不利及遗溺不禁;气海为保健要穴,是打通任督小周天之关键,可治遗尿、下腹痛等;关元培元固本、导赤通淋,可调节内分泌,治疗泌尿系疾病。以姜汁、姜泥铺底,姜性微温,可入肺、心脾及胃之经,兼具有调和营卫、祛痰下气、散寒发表、消水化食等作用。配合艾灸可产生双重效果,通过温热刺激作用于局部,扩张毛细血管,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排尿情况,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任脉非手术治疗源性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