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在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管理的应用价值

2020-07-20 00:43陈菲朱彩云程锦珍卢小虎吴耿旭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疼痛管理

陈菲?朱彩云?程锦珍?卢小虎 吴耿旭

【摘要】目的 通过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双肘部体表温度并计算温差绝对值,评价其在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管理应用价值。方法 对 85 例临床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进行 VAS 疼痛评分,并以红外热成像检测其双肘部体表温度,将其双肘部温差绝对值以ΔT 表示,并分为ΔT 0-0.5℃,ΔT 0.6-1.0℃,ΔT>1.0℃三个组,分析ΔT与患者VAS疼痛评分及疼痛程度的关系。结果 疼痛程度从轻度到重度,ΔT值呈线性上升,即ΔT越大,疼痛程度越大;ΔT和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r=0.797,P<0.01);不同ΔT分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的比较及不同 VAS 疼痛评分组患者ΔT 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ΔT 与疼痛评分检测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27,P<0.01)。结论 通过开展红外热成像的无创检测,来量化患者疼痛程度,替代主观的疼痛评分,为临床开展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管理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4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body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elbows of patients with ex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 by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nd calculate the absolute value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o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pain management of external humeral epicondylitis, and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 85 cases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humerus condyle inflammation patients up outside VAS pain score, an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in detecting the double elbow surface temperature,the temperature absolute value expressed in Δ T double elbow, and divided into Δ T 0-0.5 ℃, 0.61.0 ℃ Δ T, Δ T > 1.0 ℃, the three groups analysis Δ T and patients pain VAS sco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pain.Results From mild to severe pain degree, Δ T value linear rise, namely Δ T is larger, the greater the degree of pain;Δ T and patient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ain (= 0.797, p < 0.01);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Δ T grouping comparison of VAS pain score and different Δ T comparison of VAS pain group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Δ T have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pain score detection (kappa = 0.727, p < 0.01). Conclusion Noninvasive testing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can quantify 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provide certain guiding value for clinical pain management.

【Key words】Infrared thermography; Extern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 Pain management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是骨科门诊常见病之一,现代研究

表明[1],该病为临床最常门的肘部病变,在普通人群中有3%的發病率,尤以中年人群高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率也在增加。该病最主要的不适就是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日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故对此类患者进行疼痛管理非常有必要[2-4]。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且不同人的耐受程度不同,即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疼痛感觉;目前尚未有任何仪器能客观的评估疼痛,我们无法对疼痛进行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因此需要一种无创,快捷,简便的办法来准确的进行疼痛评估,以便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然而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引起疼痛多是因为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亦或是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缺血而导致。研究表明[5],正常人体双侧肢体的血流循环表现为双侧平均,冷热区平衡,两侧温差不超过0.2℃,人体是一个衡温系统,故这些病理性改变势必会影响人体体表的温度变化,热平衡被破坏,出现局部温度升高或降低。

红外热成像技术(Infrared Thermal Imaging,IRTI)是一种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感 应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热辐射信号,经计算机技术处理后以彩色热图的形式显示 人体表面温度值的无创、无辐射,功能性热成像技术[6],可以精确的记录人体体 表的温度变化,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健肘与患肘之间的温度差异, 与患者主观疼痛感受相联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出一种能客观反应患 者疼痛程度的分析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8月~2019 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计8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7例,年龄8~65岁,平均(43.20±11.1)岁,人群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红外热成像检测前均未接受过相应治疗。

1.2 方法

1.2.1 对所有患者进行 VAS 疼痛评分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分为0-10分,其中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等程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个不同的疼痛程度。

1.2.2 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

IRTI 检测采用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深圳市德萊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保持屏闭室内无空气对流及阳光直射,无其他热源影响,室温25℃,相对湿度 60%[6]。受检者在测试前先暴露患肢静坐休息至少10 min。以使患肢表皮温度适应标准室温。摄取肘部标准热成像图时,站立于红外镜头2-3m处,背对镜头,双手垂直于身体两侧略微分开,五指张开,旋转手腕,分别采取患者双侧肘部热像图,根据双侧肘部检测的体表温度,以患肘减去健肘所得温差的绝对值,用ΔT 表示,根据结果将其分为 0-0.5℃;0.6-1.0℃;>1.0℃三个组。

1.2.3 红外热成像分析方法

扫描患者背部全身图像,局部分析患者肘部热图像,鼠标滚轮以每滚动一格为向体表内步进0.1 cm逐层分析,以患肘出现“白热化”图像为度,记录步进距离以及白热化区域性状(点状,片状,圆状)。用光标圈出患肘与健肘,患肘以C1表示,健肘以C2表示;要求双肘光标区域两侧对称,面积相等,部位相同;记录C1与C2的平均温度。用等温图分析患者双侧肘部高温区域,记录患肘与健肘高温区域弥漫范围,即炎性弥散范围与聚集区域。

1.2.4 红外线检测可靠性检验

以 0.2℃为分界线,验证ΔT 绝对值,>0.2℃为阳性, 统计检验结果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相关性采用Spearman 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采用Kappa检验ΔT与疼痛评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若两试验结果一致性很好,则kappa 值在0.8-1.0之间;若一致性良好;则Kappa 值在0.61-0.8之间;若一致性中等;则Kappa值在0.41-0.6之间;若一致性一般;则Kappa值在0.21-0.4之间;若一致性较差;则Kappa 值在0-0.2之间;若Kappa值等于0,则诊断试验的结果是由随机因素决定;若Kappa值小于0,则诊断两试验结果完全不一致。

2 结 果

2.1 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一般特征

对2018年8月-2019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5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见表1。

2.2 ΔT以0.2℃为分界线的患者分布情况

红外线检测结果ΔT>0.2℃的人群远高于ΔT≤0.2℃的人群,占 77.6%,见表2。

2.3 不同ΔT分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的比较

与ΔT 0-0.5℃分组比较,ΔT 0.6-1.0℃分组和ΔT>1.0℃分组 VAS 疼痛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见表3。

2.4 不同 VAS 疼痛评分组患者ΔT 的比较

与 VAS 0~3 分组比较,VAS 4~6 分组和 VAS 7~10 分组的ΔT 均明显增高(p<0.05);VAS7~10 分组的ΔT 高于 VAS4~6 分组(p<0.05),见表4。

2.5 各疼痛程度与ΔT 的分布趋势

以 VAS 疼痛评分为标准,统计三种不同疼痛程度的ΔT 分布趋势,疼痛程度从轻度到重度,ΔT 值呈线性上升,即ΔT 越大,疼痛程度越大,见图1。

2.6 ΔT与疼痛评分检测的一致性

ΔT与疼痛评分检测的一致性见表 5,结果提示,一致性良好(kappa 值=0.727,P<0.01)。

2.7 疼痛程度与ΔT 分组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 相关性检验提示,ΔT 越大,疼痛程度越大;疼痛程度与ΔT 呈正相关(r=0.797,P<0.01)。

2.8 患者红外热图像结果分析

患肘出现明显“白热化”区域,即彩色热图显示患侧肘部出现白色区域,周围为深红色区域包围,形状多呈圆状和片状,偶出现点状;健肘血流分布均匀,彩色热图显示紫红色与黄色交叉分布;无异常高温区。患肘等温图出现蓝白色聚集高温区,提示炎性的弥散范围与集中区域。见图2。

3 讨 论

通过红外热成像的无创检测,精确记录人体表面温度场,记录双侧肘部温度信息,量化肱骨外上髁炎疼痛程度及构建相关的功能损害临床标准,弥补 X 线、CT、MRI 等结构性诊断方法的不足,还可以判断疾病的发展及转归,有助于开展客观临床康复护理指导[7-8]。

本研究的 85 例患者,人群中性别,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高达 77.6%,可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ΔT 绝对值在 0~2.5℃之间,故将ΔT 分为三个组,其中以ΔT 在 0~0.5℃分组患者多见。

从表3可看出,三个ΔT 分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逐级递增,表 4 反应三种疼痛程度分组患者的ΔT 也呈上升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可提示ΔT 和患者疼痛程度成正相关(r=0.797,P<0.01),即ΔT 绝对值越大,患者疼痛程度越大,两者呈线性上升趋势;故ΔT 可以反应出患者的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疼痛管理
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疼痛管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管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新生儿疼痛管理中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