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研究综述

2020-07-20 03:25陈彦均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陈彦均

【摘   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興战略,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农村是普惠金融的主要阵地,农业是普惠金融的主要产业,农民是普惠金融的主要主题。本文将对国内外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究我国普惠金融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涉农贷款;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1  国外研究现状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近年来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焦点,而这一概念最早其起源于国外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国外都将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放在了重要的地位,相关的实践探索也非常比较多。这一理念的最早提出是在21世纪之初,在2000年召开的联合国在千年首脑会议上,“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得到了首次提出,也得到了各国首脑的广泛认可。同时在此次会议上,普惠金融理念的基础也得到了确定,那就是各国首脑在会议上所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进一步地,在五年之后,联合国召开了国际小额信贷年会,在这次会议上,“普惠金融”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随着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普惠金融理论的内容在各国的金融实践中被逐渐丰富了起来。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把国外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普惠金融的具体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内容的分析(Crol,2014);第二个方面是对不同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测算普惠金融包容性指数,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完善普惠金融建设的指标体系,还有对普惠金融所发挥的减贫作用的效果研究。(R Burgess等2005;KS Imai等2012;Jalilian H等2001)。

2  国内研究现状

众所周之,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二元的经济模式,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农村金融薄弱问题一直比较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开展了大量对于农村普惠金融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研究普惠金融的具体概念、相关原则及分析框架。国内学者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分析框架以及内涵概念是在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国内学者在会议上对普惠金融的概念、发展的理论基础及进行了系统报告,提供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经验。第二方面是测算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方法。顾宁、刘扬(2018)通过调查并吸收了国外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优点之处,特别是世界银行所提出指标体系建设方法。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于个人的微观调研数据,从整体水平、障碍因素、借款来源以及储蓄动机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微观考验和研究。整第三方面是如何建设并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蒲美娟(2008)、王宁(2016)、赵新等(2018)、谭维维(2014)等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研究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吴振华(2014)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乡村振兴这一话题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不过关于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但是针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这一问题,学者们的研究则比较丰富。一种观点认为,农村金融并不依赖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的迅速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外生力量,在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完全是依靠政府强制推动的,因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着路径依赖。因此,人们认为我国农村由政府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不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甚至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同时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并非独立于农村经济,两者的关系是处于一种协调的状态,农村金融的迅速发展是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其中重点是重新架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

很多文献都对我国当前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进行了探讨和调研,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并没有为农村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供有力证据,也没有进一步补充完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关于具体地区实施情况分析的文章较少,即使有相关先例,也只是具有借鉴作用,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对地区经济发展起最大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短期来看我国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缺乏普惠金融对农村发展推动的长效机制,

3  我国发展现状与研究意义

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发展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一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时期,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当前我国国内正在推进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补短板、惠民生”政策落地,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这些改革的推进始终都发挥着强心剂的作用。目前,我国银行业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四种模式,小微金融、金融扶贫、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成立。但存在普惠金融配套机制建设落后、普惠性与银行业追求利益的矛盾导致的逆向选择、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薄弱等问题。

截止到2018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总资产34.58万亿,与此同时,普惠性农村贷款利率下降,降低了农民贷款成本,优化农村资本结构。农村振兴作为当下时政热点问题和国家主要发展目标之一,研究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即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这个大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覆盖面扩大。四川威远、山东枣庄等地方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口号,发挥金融机构助推农村发展,并取得有效成果。因此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一方面是对党政策号召的响应,另一方面是具有实际的学术意义,以青年视角看待中国金融惠农问题,以创新的视角关注并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中进行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农改革路径[J].农村经济2016.(3):73-77.

[2] 肖福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创新路径[J].农业经济2017.(3):95-97.

(编辑:赫亮)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