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结合其他针刺治疗耳鸣耳聋医案分析

2020-07-20 03:27秦茂彭科志李敏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耳针腹针针刺

秦茂 彭科志 李敏

【摘要】通过经治的临床病案论述了运用针刺头穴晕听区分别结合体针、腹针、耳针治疗耳鸣耳聋疾病,从中医整体辩证论治和经络系统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以探求治疗耳鸣耳聋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耳鸣耳聋;针刺;晕听区;耳针;腹针

耳鸣耳聋是指耳鸣和耳聋两种病症。耳鸣是以耳内鸣响,如蝉如潮,妨碍听觉为主症;耳聋是以听力不同程度减退或失听为主症。临床上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先后发生或同时并见,所以在医学上把这两种病症合在一起并称为耳鸣耳聋[1]。此病常好发于中老年患者,本病病位在耳,本病的发生与肝、胆、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实证多是由于外感风邪或肝胆郁火循经上扰清窍;虚证则多因肾精亏虚,耳窍失养,其基本病机是邪扰耳窍或耳窍失养。

1 治疗方法

1.1 头针定位及操作

取颞后线(晕听区):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4厘米(焦氏头针)。选用1.5寸针具,针尖与头皮呈30°夹角,由此区的前端或后端刺入,沿皮刺入1寸左右,行快速捻转手法,频率200次/分,待患者感酸、胀、麻后,留针30分钟。

1.2 耳针定位及操作

取穴:内耳、外耳、肝、肾、皮质下,取穴定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定位》[2],每次取穴2~3穴,交替使用。常规消毒后,选用0.5寸毫针对准选定穴位快速刺入,但不可用力刺激,以免穿透耳壳,捻转数秒钟后,留针45分钟,期间可运针数次。

1.3 腹针取穴及操作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大横。穴位常规消毒后,腹部穴位选用1.5寸针具,常规针刺刺入1寸,行捻转手法,待医者感手下稍有黏滞感,留针30分钟。

2 典型病例

2.1 医案一

患者某,男,45岁,2019年9月20日因“双耳耳鸣伴听力下降1+月”就诊,患者1月前因长期熬夜加班出现双耳耳鸣、听力下降,当时由于工作原因,未予重视,未系统治疗。刻诊:双耳耳鸣,声似蝉鸣声,有时像飞机械轰隆声,双耳听力明显减弱,心烦失眠,口苦、太息、纳差,小便调,大便不畅,舌苔薄黄,脉象弦滑。取穴:双侧晕听区;耳穴:内耳、肝、肾、皮质下。隔日一次,共治疗6次后,双耳听力明显提升,双耳耳鸣较前明显减轻。

按语:患者因工作原因,休息欠规律,痰火郁结体内,雍阻清窍,故双耳耳鸣,时轻时重,甚则气闭失聪,气机不畅,气郁化火,火凝成痰,痰火中阻,故见心烦失眠、太息、大便不畅、口苦、纳差。治疗上除选取相同头针外,另选取了内耳、外耳、肝、肾、皮质下耳穴,每次2~3穴,交替治疗。耳者为宗脉之所聚,通过针刺晕听区刺激大脑皮质,通过神经反射刺激听觉中枢,改善耳鸣耳聋症状。针刺刺激内耳穴具有调整内耳功能的作用,耳针疗法选取肾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肾开窍于耳”,另外肾穴为强壮保健要穴,刺激该穴可益精壮阳,调集全身肾气上充养耳窍,基于“肝肾同源”理论,选取肝穴,且具有解郁通窍功效,二穴合用共奏聪耳明目之效;皮质下调节大脑皮质功能,调节神经衰弱。

2.2 医案二

患者,女,65岁,2019年11月10日因“双耳耳鸣、耳聋5+月”就诊,自诉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休息暂减,遇劳则加重,伴少气懒言,面色?白,腰膝冷痛,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取穴:双侧晕听区,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商曲、阴都、大横,隔日一次,共治疗8次后,患者双耳听力基本恢复,耳鸣症状基本消失。

按语:患者为老年女性,精气渐趋衰弱,且病程较长,秏伤精血,致肾阳虚弱,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日久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肾阳虚则不能温养脾阳,脾阳虚则不能充养肾阳,日久致脾、肾阳气俱伤。《医林绳墨·耳》:“耳属足少阴肾经……肾气虚败则耳聋,肾气不足则耳鸣”。脾阳虚故见少气懒言、面色?白、大便溏泻,结合舌脉症,辨为脾肾阳虚证型。治疗上除选取相同的头针外,另选取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大横穴进行治疗。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属于腹针疗法的引气归元组合,下脘、中脘属于中焦脾胃范畴,可调理气机升降,调控全身气血运行;气海、关元属下焦肝肾范畴,可固摄先天之精血原气,培元固本,补肾摄精。针刺大横穴调理脾气,健脾以资后天之本以充先天之精。商曲、阴都二穴可调气行血,引气血至病所。诸穴合用,共奏补肝肾、固精血、调脾胃、通清窍的作用,有效改善耳窍部的血液循环。

3 小 结

焦氏頭针[3]是由山西焦顺发教授所创造提出的头针疗法,其主要根据头皮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空间对应关系,在头皮上刺定出若干刺激区,将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相结合,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进行针刺来获取疗效的一种针刺方法。晕听区的位置与大脑皮层听觉功能定位对应头皮区相对应,大脑的听觉定位区位于颞叶外侧沟的颞横回上,在此区域能促进内耳迷路的淋巴循环功能,在晕听区进行头针治疗,通过捻转手法,增强刺激量,通过神经反射刺激听觉中枢,改善内耳血液、淋巴循环,缓解内耳迷路水肿;同时针刺晕听区可疏通经络,通行气血,调节阴阳,促使大脑皮层血管扩张,改善相应皮层供血供氧。因此在晕听区进行头针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耳鸣、耳聋症状。

耳针疗法是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来治疗疾病,在历代医学文献中有散在的记载,以《皇帝内经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为理论依据,耳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奏效迅速的特点。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其中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耳穴是耳廓体表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部位,既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耳穴通过经络传导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连,耳穴疗法能平衡阴阳,调节气血,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毫针刺激内耳、外耳、肝、肾、皮质下等穴能改善内耳的循环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神经损伤的修复,也能提高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兴奋性,增强皮层对声音信息的感受和分析能力,提高耳对于外界的敏感性[4]。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5]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出的新方法,是通过刺激腹部学位调节脏腑平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薄教授认为人从无行精气到胚胎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功能与调控集体作用,这个以脐(神阙)系统为中心的输布气血的通道是经络系统,也称之为“先天经络系统”。在此基础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认为神阙调控系统是最早的全身调控系统,并通过总结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人体脐(神阙)为核心的,全身影像酷似一个神龟伏在腹壁上的“神龟全息图”。全息图上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对腹部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腹部的信息不胆反映着全是整体状况,也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针刺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大横穴,其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含有以“水谷之精以养先天”、“引气归元”之意。另外中脘、下脘、阴都、商曲穴在全息图上位于神龟图上的头颈部,有助于气血向耳窍部运行,改善耳部血液循环,通络开窍。

运用针刺治疗耳鸣耳聋疾病充分利用了“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理论,其中与晕听区相结合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医经络系统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了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高树中.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M].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08:7.

[3] 焦顺发.焦顺发头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3.

[4] 黄春丽.耳穴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15-216.

[5] 薄智云.腹针疗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9.

猜你喜欢
耳针腹针针刺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