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7-20 03:27郜立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双心抑郁焦虑

郜立红

【摘要】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心内科2018年01月~2019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双心模式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 1.双心模式治疗组收缩压与舒张压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2.双心模式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较常规治疗可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高血压;双心;焦虑;抑郁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研究数据表明,20%的成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高血压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低控制率、治疗时间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且近年本病有显著的年轻化发病趋势[2]。近年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二者常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3]。本研究以高血压并伴有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心医学模式,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心内科2018年01月~2019年12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双心模式治疗组。入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焦虑、抑郁情绪的诊断标准参照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双心模式治疗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1~79岁,平均(52.3±8.7)岁;常规治疗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1.9±9.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常规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24),5 mg/d,治疗目的是将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控制在理想范围。

2.2 双心模式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心治疗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宣教:医务人员通过简单易懂的言语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病机制,降低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而造成的的恐惧紧张心理;2.高血压病健康饮食调控,包括每日进餐数及每餐热量构成;3.心理安抚治疗:医务人员以聆听、鼓励、劝导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态。

2.3 疗程

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

2.4 观察指标

2.4.1 血压控制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控制情况。

2.4.2 焦虑、抑郁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

2.5 统计方法

研究结束,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

双心模式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双心模式治疗组收缩压(129.8±10.5)mmHg,舒张压(87.8±8.9)mmHg;常规治疗组收缩压(141.8±12.4)mmHg,舒张压(95.1±9.3)mmHg,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双心模式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焦虑、抑郁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双心模式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为(8.3±2.1)分、(9.4±3.1)分;常规治疗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为(29.1±6.8)分、(21.6±5.7)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6 讨 论

双心医学模式又被称为心理心脏病学,随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双心医学模式被认为是治疗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問题的有效手段[4]。其主要治病机理是将精神及心理因素的干扰作为整体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必要和恰当的识别和干预,已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凌云.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干预刘凌云.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干预[J].医学前沿,2014(3):60-61.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1659-1662.

[3] 吴宪明,孙跃民.焦虑抑郁与高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2):188-192.

[4] 王新力.双心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96-97.

猜你喜欢
双心抑郁焦虑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