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2020-07-20 03:24吕二刚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6期
关键词:矿区生态环境

吕二刚

摘 要 露天采矿作业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果不加强防治,则必然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限制。本文对露天采矿作业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从加强治理和生态恢复两个方面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露天采矿;地质环境;影响分析;防治对策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跟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这对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贡献了积极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过去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在这一背景形势下,矿山生产也必须对过去的作业方式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降低生产作业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而在矿山作业中,露天采矿因为要使用大型机械挖掘设备,对地表结构和植被等会造成大量破坏,同时露天采矿作业还会向地表排放大量的酸性废液和洗煤废水,使地表水系环境等受到严重污染,这些对地质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亟须采取措施对这种状态进行改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对露天采矿作业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从加强治理和生态恢复两个方面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借鉴。

1地质环境影响分析

1.1 破坏土地岩层

矿产资源一般都埋藏在地表之下,所以为了获取这些资源,露天采矿作业就必须动用大型的机械挖掘设备对地面进行深入挖掘,而这现任会对土地岩层造成严重破坏,并且影响到其上的植被生存。同时,在采掘作业中,土壤会变地松动,这在外界雨水冲刷的作用下就会产生水土流失(如图1所示),使得地质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影响进一步加剧。最后,露天开采出的石块、废渣和尾矿如不能及时处理,堆积在地面上不仅会降低可用土地面积,还会造成地面环境污染。

1.2 易引发自然灾害

露天采矿根据作业需求,有时必须要用到钻爆方式,而这会严重影响到地表及其周围的环境。同时,爆破时会产生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方面会对地表结构产生破坏,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在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诱发地震、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进而对地质环境构成严重危害。

1.3 破坏水质

现实中,很多露天采矿作业产生的废渣、尾矿都没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而是随意地在地面上进行堆积,这些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氧化作用,进而引发酸雨。而酸雨会对当地的水质环境造成污染,并对周边的建筑物产生腐蚀。此外,露天采矿作业还会附带产生酸性废液和洗煤废水,这些污染物如果不能妥善排放,也会进入到地表水循环体系当中,进而使得水质发生严重污染[1]。

2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管理

受到传统作业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很多露天作业矿区都对地质环境的治理与恢复缺乏有效管理。同时,地质环境的防治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采矿企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给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2.2 缺乏技术创新

对于因露天采矿作业造成的地质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而现实却是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中发展滞后,没有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这造成当下很多采矿企业还在防治技术措施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性,生态治理效果欠佳[2]。

2.3 缺乏制度设计

露天采矿作业造成的地质环境影响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对矿区会有直接影响外,还会对周边的土地、植被、建筑物和居民健康产生辐射影响,而这涉及国土、环境、农业、民政等多个领域,需要多部门协同才能达成有效治理。而现实却是缺乏这方面的制度设计,造成对露天采矿作业的监管工作不够全面。

3加强治理措施探讨

3.1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

针对当前我国露天采矿作业中的监管不到位问题,应加强法律制度的设计,从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多方面影响角度出发,构建多部门协同的监管模式,使整个采矿作业过程都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同时,在健全法律制度的驱动下,应尽早构建地质环境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露天作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就必须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对这种影响进行制止并加以修复,将环境破坏与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3]。

3.2 强化专业技术指导

露天采矿作业之所以容易造成较大环境问题甚至引发自然灾害,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技术应用不到位,所以还必须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工作。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对采矿作业方式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采矿作业方案的优化开展技术指导,同时融入更多的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要素,实现生产作业与环境治理的同步进行;另一方面,要对采矿企业加强技术培训,使矿区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生产作业人员明白环保治理的重要性,树立起作业方式要遵循相关的环保技术标准、作业过程要尽量降低环境影响的理念,并渗透培训如何正确应用生态治理与环境恢复技术,全面提升矿区的作业技术水平[4]。

3.3 开展矿区环境监测,及时治理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矿区及其周边的地质环境特点,构建相应的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对矿区及其周边地质環境的动态监测和及时预警。在此基础上,制动相应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对预测可能形成的重大环境破坏问题,更应该形成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对露天采矿情况和相关的环境治理措施是否应用到位加强监测管理,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采矿工程发展;另一方面,对环境变换信息及时掌握,一旦发环境有恶化趋势或出现重大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就立即采取干预治理措施,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4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4.1 物理措施

矿山露天采矿会对土地岩层造成破坏,而这种破坏可以采用物理措施进行修复。当前我国采用比较常见的物理措施是表土回填法,即在挖掘作业前,先对表土进行剥离,降低对表土土壤结构、营养成分以及土壤种子库的破坏。而代挖掘作业结束后,再将剥离的表土进行回填,从而实现对地表生态环境的修复。这种措施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且应用成本较低,但对表土的长期保养条件有较高的要求[5]。

4.2 化学措施

露天采矿会破坏地表结构,再加上外界风雨等因素的长期侵袭,会使得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而这可以采用化学手段进行改良。对于碱性地质环境,可以采用硫酸亚铁、碳酸氢盐以及石膏等物质,在弱化碱性的同时增强土壤的渗透性;对于酸性地质环境,可以采用碳酸氢盐和石灰石进行中和。如果土壤中的酸性累积时间过长,则中和物质的投放应采取少量次的策略,这样有利于遏制酸性在土壤中的扩散[6]。

4.3 生物措施

所谓生物措施就是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改良。比如根据蚯蚓可以对重金属铅、铜进行富集的特性,就可以通过投放蚯蚓来实现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同时,蚯蚓还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的程度,这对恢复地表植被也具有积极作用。总之,生物措施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手段,它一般不会造成任何二次污染,应用价值和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路庆超.露天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2):67-68.

[2] 徐晓天,曹学江,钟伟杰.露天采矿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8(9):202-203,209.

[3] 魏金花.浅谈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J].世界有色金属,2018(9):60-61

[4] 刘明.浅谈露天采矿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7(15):195.

[5] 陆宇.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问题探讨[J].华东科技(综合)2018(10):327.

[6] 刘明.浅谈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9(3):47-48.

猜你喜欢
矿区生态环境
泥中寻金
环境清洁工
矿区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漫观环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