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林果业新平台

2020-07-20 06:39王镒浩丁胜荀晨
电子商务 2020年7期
关键词:种植销售互联网+

王镒浩 丁胜 荀晨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传统林果业的产供销模式越来越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信息不对称以及销售不畅通的问题愈发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种植和“互联网+”销售的方式,并以此为核心来搭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社区平台,为传统林果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林果业;“互联网+”种植;“互联网+”销售;网络社区平台

★基金项目: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电商平台下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9NFUSPITP09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2035的中国经济林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L1724029)。

引言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国家,“小农户”的零散性与“大市场”的统一性,往往是矛盾爆发的根源。农户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往年的经验去推断今年的种植种类与规模,一窝蜂种植同质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市场的统一性导致了它对每一个产品每一年的吸收量是相对稳定的,也因此会引发“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的情况[1]。同时,由于很多地区销售不畅通,即使小农了解了市场信息,但他的产品往往会因为运输不便利而囤积起来,送不到该送的地方去,也会损害农民的利益。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这两方面的短板,在稳定市场的同时保护了小農的利益。本文以此为灵感,以“互联网+”林果业为研究方向,阐述了新型平台自身的优点以及相较于传统林果业的比较优势。

1、“互联网+”林果业的优势

“互联网+”林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林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链,实现林果业的全方位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不仅能够使互联网推动农产品的流动,还能便利居民的生活,促进消费的增长。

传统林果业普遍存在着信息闭塞的问题,“种错”“卖难”导致的大小年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因此,信息更加透明化的渠道以及更优质的农业技术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果农在分散经营时还要同时遭遇上游经销商的加价以及下游贸易商的压价,因此,一个联合的经营模式也是刻不容缓。同时果农还面临着信息服务不足:60%的农户不会有效利用网络和期货市场分析农产品行情走势。科技服务不足:70%的农户不会科学选肥施肥,没有利用农科院所的高新技术。购销服务不足:80%农户只获得生产环节利润,不享受购和销两个环节的收益。教育服务不足:90%农户没被有效培训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等问题。

而互联网的平台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的准入门槛很低,它可以轻松将果农之间连携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让果农们同时参与到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中来,互联网上提供的知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果农们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互联网为果农们与市场的对接提供了桥梁,通过各异的经营方式,让销售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易腐易烂的水果也可以更高效的出售,使生产效益显著提升。

2、平台简介

本平台以“互联网”+种植与“互联网”+销售相结合的新型产销模式为核心进行推广。

“互联网”+种植是基于高效智能化种植管理模式,采用领先的栽培技术,包括有机栽培,数字控制等在林地上实施监控监测和控肥节水等精准化作业,从而提高种植环节上的把控力度。种植生产过程中,互联网全程参与,因此整个过程都可以精确的追溯,顾客只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对果蔬实现全程追踪。同时,采用订单化的技术,在果实成熟之前就根据市场的分析进行包销包售,很好的减少了果农的风险问题。

“互联网”+销售是一种新的O2O模式,主要向加入平台的客户提供摄像头监控服务来保障产品的安全。通过与快递公司的合作,并充分发挥本地产销企业生产运输半径小、产品安全控制能力强的本地优势来寻求物流合作,其中包括先进的冷链物流。设立多个果蔬产品集散门店,通过线上订单对数据的更新实行物流的精准配送。同时,平台提供提前下单功能,顾客享受更优惠的价格的同时 ,也能帮助平台更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

3、平台特色功能简介

3.1 订单式种植

订单式的种植是一种有效解决供需不平衡的方式,由于农户获取信息的时间滞后,往往会导致大小年的情况发生,而在生产之前就提前接受预订这种经营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户信息不足所带来的问题,由信息更加充足灵通的代理商来提前进行议价。这种定向化的农产品订销方式消除了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冗繁环节,简化了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实现了风险的共担。并且,随着规模的逐渐的增大,规模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能非常有效地降低成本[2]。

美国的订单式的种植方式起步的很早,早在1997年,美国三分之一的农作物就以订单的方式卖了出去,而在2002年,美国79%的烤烟就以订单的方式进行贩卖,也因此这注定了订单模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中国的订单式种植发展的较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渐开始出现。

因此,平台着力发展订单化的种植方式,在有效预测市场的同时减少果农的风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与此同时,我们的客户也可以在播种之前就提前下单,以此来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对今年的市场有一个初步的预期,再经过数据分析来确定今年的各类产品的种植规模,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3.2 溯源二维码

溯源二维码是一种可以对产品进行正向,逆向或不定向追踪的生产控制系统,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过程和生产控制系统[3]。溯源系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早期包括基因鉴定,射频识别等技术,复杂且繁琐,不适合用于日常的生产活动中。而随着溯源二维码的出现,它大大简化了人们追溯的难度。

中国的农产品溯源系统起步较晚,运用方面较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溯源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消耗,让商家不愿意去承担。但通过姜爽的研究发现,溯源系统所带来的额外的开销,是可以通过提升售价进行弥补的,并且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4]。

本平台的二维码也是以这种思路为基础,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林果类产品的安全性的考究,包括是否喷洒过量农药,使用过多催化剂,或是甜蜜素等,拟对每一箱水果添加一个溯源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首先可以观察到的是生长果实的树龄,是否移栽过,是否有严重的病虫害等都有详细的描述,接下来就是对该果实的生长的记录,何时发芽,何时施肥都会有一个记录。特别是针对现在市场上价格不菲的有机产品,该二维码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来满足中高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4、发展策略

4.1 正确的市场定位

现如今的中国电商市场,几大品牌占据大半边天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如何从其中再分一杯羹成为了每一个新进企业的首选问题[5]。因此,明晰的市场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对每个部分进行更加细致的垂直划分,也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就比如在非洲手机行业称霸的传音手机一般,在我们大陆市场甚至都没有做过任何宣传。

我们的目标市场是中高端的果蔬市场,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健康饮食的问题而不再仅仅是吃饱。“互联网+”种植可以很好的保障产品的安全与可靠。要抓住门店等实体销售市场,用优质产品吸引希望获得健康安全蔬果的顾客,并将顾客往平台上引流。同时抢占喜用平台的学生党和白领一族,为其提供健康无公害的产品和贴心便利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口碑。保持和学校、超市、酒店、政企单位等大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保证固有市场的稳固发展。

4.2 走服务纵深化道路

由于订单农业的特殊性,提前的订单势必会导致很多用户的退款行为,这就需要中间平台很好的协调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多退少补的方式”,不恶意侵占消费者的投入。一个平台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先赢得口碑,增强客户黏性,用优质的服务去创造更多的回头客。

4.3 打造品牌效应

由于新创企业的死亡率极高,因此品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6]。品牌是用户在进行商品选择的重要标识,品牌效应的打造能缩小用户的选择范围,迅速抢占市场,培养客户的品牌依赖度。而作为小规模的平台公司,需要做的品牌推广更应具有本地特色,包括本地的语言,本地的特别宣传方式,本地的配送等等,都是抢占市场的良方。

5、风险分析

5.1 订单业本身风险

由于订单化的种植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再加上先付定金后种植的过程历时较长,期间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会引起消费者一定程度的不信任[7]。市场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没有人可以真正意义上预料今后的市场会如何变化,因此为订单农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纱。

5.2 竞争风险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农产品的交易模式还处于萌芽阶段,竞争风险相对较小,激烈程度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各类农产品平台的数量一定会爆炸式增长,其业务覆盖的区域必然发生重叠,从而导致竞争的发生。同时由于电商平台的开放性以及硬件相对简单,模仿起来十分方便,卖家的营销策略几乎可以即时被竞争对手发现、模仿甚至反超。在众多的促销方式中,价格战已然成为电商行业最常见的抢夺市场的手段。

5.3 物流风险

物流风险主要指新鲜果蔬在运送中遇到的不确定性对其预期目标的影响,主要是指未能及时运达或者运輸过程中损坏腐败等。对于生产者而言,一般可以选择自营物流或者委托专业的物流公司。自运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风险,但是会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占绝大多数。但也因此纳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新加入的物流公司成为了新的潜在风险的源头,一次顺利的物流需要网链结构上所有节点成员共同保证与协调,也因此物流风险来源开始呈现多元化。同时由于我国物流技术较为落后,尤其是冷链运输仍然规模较小,加之果蔬的易腐性,是平台流通模式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的主要风险来源。

6、总结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互联网+”迸发出了更加强劲的生命力。传统林果业信息不对称以及流通不顺畅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加强“互联网+”建设并不断对其改造创新,对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磊,李想,吴祖葵,等.“互联网+”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与发展探究[J].农业展望,2016(5):35-38.

[2] 杨丽颖,谢煜.中国林业产权场内交易现状分析——基于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4565条交易数据[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05): 79-84+110.

[3] 王丹.二维码防伪溯源专利技术综述[J].山东工业技术,2019,287(09):176.

[4] 姜爽,韩贵清,司震宇,等.第三方稻米溯源平台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

[5] 谢煜,胡非凡.基于Mitchell三分类评分法的林业企业关键利益相关者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12):120-125.

[6] 张合成.怎样理解“互联网+”农业[J].中国乡村发现,2016(6): 16-18.

[7] 郭承龙,张智光.长三角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基于苏浙沪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24):227-233.

作者简介:

王镒浩,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通讯作者:丁胜,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就职于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林业产业经济理论及应用;荀晨,南京林业大学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种植销售互联网+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