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攻毒

2020-07-20 00:34叶芮言
新阅读 2020年5期
关键词:书籍孩子

叶芮言

如果用颜色来形容疫情这段日子,灰色也许是最贴切的。学校延迟开学,孩子有了一个没有具体期限的假期,时间空了下来,自律变得尤为重要。可作为一个12岁的少女,李尚容对自律的含义,并不会思考太多。但在这些日子里,她的确是很好地利用了时间,除了完成课业,还争分夺秒地读了不少自己喜欢的书籍。而这种自律,实际上是成长过程中坚持读书形成的习惯。在居家的日子里,眼睛所及是有限的,而能够拓宽的是孩子心灵的“视野”,靠的就是“读”的能力。一则读书。二则“读”当下。以“读”攻毒,该是少年应有的抗疫姿势。

读经典,养根基

唐太宗《帝范》里有这么一段名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可见,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读书学习要尽量选择最好的书,那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书籍,就是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奠基性的著作。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穿越千百年的烽烟而魅力依旧,是“最有价值的书”。经典是文化的根,没有经典的教育根基浅。

长期以来,有种观点认为经典书籍是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读了它们有让人变得古板、教条的风险。事实上,经典书籍不是远离我们的历史教条,它们其实非常灵活。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经典频出的年代,不难发现那是一个崇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群贤荟萃的时期,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等了不起的人物,为我们留下了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却不妨碍彼此的存在,也能任由我们取舍,任由我们融会贯通。这些经典教给孩子的恰恰是思想可以自由,人格可以独立。倘若没有了经典,孩子未来面对很多事情,可能要靠“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尽管“挫折”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堂课,但如果孩子从一些经典中汲取前人经验,可能就会节省一些碰壁的时间,集中精力应对更重要的事情。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很重要,但它并不能解决孩子人生中所有的问题,它解决的是“真”的问题,而“美”和“善”的问题,还需要经典书籍、艺术、伦理、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来修养。没有了经典,孩子们只能在其他方面寻找乐趣,倒是可以得到暂时的开心,于长期成长来说,实际是不利的。

这个假期里,李尚容因为有了更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就給自己的课外学习计划里加入了一些经典书籍的深入学习,比如说对《诗经》《诗歌词曲选》《龙文鞭影》《孟子》和《声律启蒙》这五本书籍,熟读之后,当有感触了,还会写一点心得笔记。下午,李尚容通常会录制一些国学方面的音频或者视频课件,涉及的有国学趣味百科、成语故事、人生格言等。期待有一天,把它们分享给更多人。

如何养成“读经典”的习惯

人的记忆力从0岁开始发展,3—6岁更为迅速,6—13岁则是一生中记忆东西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个年龄段,带着宝宝学习一些经典书籍,可以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让孩子心智更健全。

李尚容3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有计划地带她读经典。一开始,我会经常跟她沟通:这些书有几千岁了,都是特别有智慧的人写的,只有很棒的小朋友才有资格读这些书,而且读了这些书,人会变得更强大、更漂亮和更智慧等。还告诉她:“每次不能读很长时间,最多读10分钟,就算你还想读,妈妈也得拿走。只有你这次读得好,下次才能增加十分钟。”这么沟通,也是想让孩子知道这是好书,不是轻易就能读到的书。孩子就会更看重这件事。

开始读的时候,读到10分钟,我就按约定把书拿走,她想读都不给读,就让她玩。她会没有压力,原来这么快就读完了。慢慢地,作为奖励,一点点再增加时间。孩子就更配合了,因为她会发现读几十分钟也不是多么难的事情,很容易搞定。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告诉孩子必须读半个小时或者多少页,恐怕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反而不利于坚持下去。

国学类书籍与故事类书籍相比,趣味性差了些,家长就得花心思给孩子创造读国学的氛围。如果只是要求孩子读,自己却在一边看电视刷微信,那孩子肯定坚持不下去。如果能够“寓教于乐”,结果就明显不同了。小孩子都喜欢做游戏,我们可以把游戏和读书结合起来。比如,拍着手读;用木棍翘着桌子读;鼓励孩子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

读久了,需要锻炼身体了,我也曾用过一招。我和李尚容比赛,从客厅这边甩着胳膊,迈着大步走到另一边,一边走一边背下指定的内容,就可以奖励喝一口水,或者吃一片苹果。李尚容喜欢这个游戏,同时也会积极地背会指定的内容。学的过程是快乐的。因为作为父母,陪伴孩子学习的本质不应该只注重于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注重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生动的氛围里学习,其实收获得更多。既容易保持孩子学习的热情,又能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期待。以乐促学,也能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学习效率更高。

另外,尽量营造全家亲子共学氛围。在李尚容三四岁的时候,《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火了。我们家就模仿这个形式,爸爸当导师,拿个板凳倒坐着,然后我和李尚容是比赛选手,一个个从我家卫生间门口,像模像样地走到客厅中间,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开始背诵指定的内容。

李尚容就很卖力气,背诵时候的咬字吐字也比平时清晰多了,极力呈现最好的一面,结果李尚容爸爸总是为李尚容转身,然后再给一番好的点评。没想到的是孩子背了两个小时,都不想停下,学得很有兴致,很开心。家长最好能提前了解一下孩子所读内容的意思,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提问题,耐心地陪着孩子多方探讨,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思考的能力。记得李尚容小时候开始读《论语》的时候,有一天,我正在做饭,李尚容跑来问我:“妈妈,孔子能当皇帝吗?”我说:“你为什么这么问?”“我读《论语》,发现他经常给鲁国国君出主意。既然给国君出主意,那他自己也一定能当个好皇帝。”我当时就很赞成孩子的想法,事实上孩子的任何想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读书,让孩子思辨能力得到锻炼,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缺少质疑精神,不会辩证思考,只是一味地让孩子接受,孩子的创造能力又从何谈起?思辨能力的培养,改变的不是一个孩子本身,而是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多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多给孩子思想交锋、观点碰撞的机会,才能帮助孩子真正学会独立思考。

“读”当下,做力所能及的事

春节以来,疫情蔓延,有关疫情的各种信息更是铺天盖地。有的励志,有的感人,有的让人惋惜不已。但其中最不忍看到的就是小孩子“受困”于疫情之中。身为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自由自在地围绕在身边,是很欣慰的,可是有一些小孩子却不得不与父母分离,独自面对着人生严峻的考验。

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募捐消息,说武汉儿童医院有一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小孩子,因为隔离,他们每个人一间病房,从白天到黑夜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发起人想给那里的小朋友买一些礼品。李尚容认认真真看完相关的文字和照片后,就决定拿出500元压岁钱参与这个计划。后来,当不断看到礼物被送到那些小朋友手里的消息和照片,作为父母深切感受到,李尚容的内心是非常开心的。还有一次朋友转发了四川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发出的一则求助信息,说那里的白血病孩子长期需要佩戴口罩,但正常渠道很难买到,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一边是继续蔓延的新冠病毒,一边是想要夺取幼小生命的白血病病魔,这些孩子们的境况怎能不让人揪心,任谁不为之动容呢?李尚容看过后,又说要拿出500元给小朋友们买口罩,我们就帮她达成了这个心愿。

生命里更高级的快乐却是在给予之后,因为付出或者分享是一种有价值感的快乐,会让孩子对自我更认同。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引导或者支持孩子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在为孩子赋能。读经典的好处很多,因为可以获取精神上的启迪,让孩子的内心更充实,心智更通达。同时也要读当下,与时俱进,知行合一,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猜你喜欢
书籍孩子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孩子的画
现代书籍包装设计的重要意义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