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年表

2020-07-20 16:38贺万里
中华书画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潍县行书乾隆

贺万里

1693年 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 1岁

农历(以下月日除特别说明均指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公历1693年11月22日)子时,生于江苏扬州府兴化县城东门外古板桥东南之下旬。先世寓居苏州阊门,明洪武年间迁居兴化汪头。曾祖新万,字长卿,十一世长门文庠,生子浞、辂。祖浞,字清之,十二世长门儒官,生子之本、之标。父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十三世长门廪生,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十月初四未时,以文章品行为士先,设帐授徒数百辈,皆成就。殁年未详。娶江苏淮安府盐城县汪翊文室女汪氏、续娶江苏淮安府盐城县郝林森室女郝氏。生子燮。燮生母汪氏,端严聪慧特绝。叔父之标,字省庵,生子墨,字克己,号五桥,文庠。

1696年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 4岁

生母汪氏病故。

1697年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 5岁

父立庵续娶郝夫人。

1704年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 12岁

随父读书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市)毛家桥。

1706年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 14岁

继母郝氏卒。

1709年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 17岁

与王竹楼、顾万峰等从乡先辈陆种园学词。

1714年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 22岁

约于本年,始涉绘事。

1715年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 23岁

与同邑徐氏成婚。

九秋,出游京师,于瓮山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并跋。

1716年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 24岁

考取秀才。

1717年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 25岁

堂弟墨生。

1718年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 26岁

设塾于真州江村;作《晓行真州道中》诗。

1719年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 27岁

于江村作《村塾示诸徒》诗。

1722年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 30岁

词师陆种园卒;作《七歌》诗。

十二月二十七曰,作小楷《范质诫子诗》轴。

1723年 雍正元年(癸卯) 31岁

春,游海陵(今江苏泰州市),始与梅鉴上人订交。

始到扬州卖画。

作《哭椁儿五首》及《贺新郎·送顾万峰之山东常使君幕》词。

1724年 雍正二年(甲辰) 32岁

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于无方上人处结识笔帖式保禄。

游洞庭湖,作《浪淘沙·和洪觉范潇湘八景》词。

过黄陵庙,为黄陵庙女道士画竹并题识。

1725年 雍正三年(乙巳) 33岁

得尹会一、马日琯资助,第二次出游京师。

客京,寓慈仁寺,与禅宗尊宿及期门、羽林诸子弟游。

四月六日,题宋拓虞永兴《<破邪论>序》册。

秋,自治“思古”印并题边款。

十月十九日,于燕京忆花轩作《花品跋》。

始与慎郡王允禧交结。

拜见同邑、兵部职方司主事孙兆奎,作《送职方员外孙丈归田讳兆奎》七律二首。

因郁郁不得志,遂返扬州,始作《道情十首》词以遣兴。

1726年 雍正四年(丙午) 34岁

作《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过桥新格》词。

1727年 雍正五年(丁未) 35岁

游南通州,作《游白狼山》七绝二首。

1728年 雍正六年(戊申) 36岁

春,与陆白义、徐宗于读书于扬州天宁寺,咕哔之暇,默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全篇,不足两月即成。经核对原文,无一字之错,后合装为《四书手读》。

八月,与李鱓、黄慎同寓天宁寺谈诗论画;为黄慎《米山小帧图》题跋。

九月,与李鱓同寓都门定性庵。

1729年 雍正七年(己酉) 37岁

三月十八日酉时,叔父省庵卒,寿55。

初定《道情十首》词并谱曲。

作草书《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过桥新格》词卷。

1730年 雍正八年(庚戌) 38岁

夏五月,为旭旦作草书《贺新郎·送顾万峰之山东常使君幕》轴。

1731年 雍正九年(辛亥) 39岁

妻徐夫人病故,遗二女一子。

春日,作草书《节录怀素<自叙帖>》轴。

七月十四日,作小楷《金陵怀古小令十二首》并跋。

十二月二十九日,作《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作,倾诉家贫之苦。

1732年 雍正十年(壬子) 40岁

秋,赴金陵乡试。乡试后,游金陵名胜古迹,作《念奴娇·金陵怀古》词十二阕。陆续又作《满江红·金陵怀古》《白门杨柳花》《长干女儿》《长千里》《观潮行》《弄潮曲》《沁园春·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居》《韬光》《罗隐》等诗。

客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并题五绝一首。

作家书《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九月,书作《道情十首》词册。

中举人。

1733年 雍正十一年(癸丑) 41岁

因患疮,未能赴京院试,养病于小海外祖父家。适逢父之挚友朱子功寿辰,作《恭祝子功八十二寿》寿序通屏以贺。

重九日,于海陵弥陀庵奉别梅鉴上人,作《别梅鉴上人》诗。

始与山东胶州人高凤翰订交。

得徽商程羽宸資助,赴焦山读书。

1734年 雍正十二年(甲寅) 42岁

续娶郭氏。

七月初九,朋友错买有夫之妇为妾,后知实情送还其女,并“不责其值”,为纪其事,遂作《为顾世永代弟买妾事手书七律一首》。

十月,为李鱓《蕉竹石图》题识。

约于是年,作小楷秦观《水龙吟·春词》册页。

1735年 雍正十三年(乙卯) 43岁

二月,游扬州北郊,问玉勾斜遗迹,识饶五姑娘,应邀为其书《道情十首》词,并作《西江月》词一阕相赠定情。

小春月,為翼周年学先生书作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

夏赴焦山温书迎考,陆续作家书《焦山读书寄四弟墨》《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焦山读书复墨弟》《焦山别峰庵复四弟墨》《寄墨弟自焦山发》等;又作尺牍《焦山别峰庵与徐宗于》。

八月,受聘赴杭州任浙江乡试外帘职。

作《贺新郎·答小徒许樗存》《再到西村》

为真州江上茶肆书作“山光江水”七言联。

十月,旋返扬州,与李鱓谈起赴浙之行,二人合作诗画以纪其事。

冬日,赴京,准备参加来年丙辰科试。

在京与名桥结识,作小楷《道情十首》词二纸,一奉名桥,一奉雁峰。

1736年 乾隆元年(丙辰) 44岁

二月,赴贡院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

三月,跋李鱓雍正十年乙卯冬十二月所作《三清图》轴。

五月,于太和殿前丹樨参加殿试,中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八十八名进士。

为能早日出仕,继续结交京中官员,作《呈长者》《读昌黎上宰相书因呈执政》《赠国子学政侯嘉璠弟》《酬中书舍人方超然弟》等诗。

与伊福纳同游西山。

至瓮山与无方上人叙旧,作《赠瓮山无方上人二首》《瓮山示无方上人》诗。

访香山卧佛寺青崖和尚,和诗《访青崖和尚,和壁间晴岚学士虚亭侍读原韵晴岚张公若霭、虚亭鄂公容安》,又作《寄青崖和尚》诗。

访法海寺仁公,作《法海寺访仁公》《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山中静坐再陪起林上人》诗。

访图牧山,作《赠图牧山》《又赠牧山》诗。

作《宿光明殿赠娄真人讳近桓》诗,并为娄真人画兰并作跋识。

本年授官无望,旋与同乡任陈晋同入顺天学政崔纪文幕。

1737年 乾隆二年(丁巳) 45岁

正月初七,为西峰作行书《道情十首》词卷。

二月十五曰,为在兹作行书扇面。

暮春,为刘燕廷治“刘氏燕廷”印并附边款二则。

南归,途经德州,复题雍正三年为送大中丞孙丈予告归里所作《盆兰图》。

在高邮,相遇友人织文。

高邮知州傅椿至兴化来访,酒后作《赠高邮傅明府,并示王君廷減》诗以赠。

乳母费氏卒,作《乳母诗》。

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五姑娘为侧室。旋住扬州李氏小园。

作尺牍《枝上村答姜七》《枝上村再答姜七》《枝上村寄金寿门》《枝上村寄米旧山》。

冬日,在扬州与昔日同窗顾万峰相遇,酒后于风雪中同至广储门外史公墓凭吊,并访城中董子祠。

1738年 乾隆三年(戊午) 46岁

中秋后二日,作《东坡居士《题虢国夫人夜游图>》方幅。

八月二十四日,为又老年兄书作《墨兰苦茗七言联》。

十月,作行书《种菜歌为常公延龄作》为苍谷常老先生题照。

晏斯盛驻节江宁,作《上江南大方伯晏老夫子讳斯盛》七律四首。

为高凤翰《披褐图》作跋。

1739年 乾隆四年(己未) 47岁

四月十七日,作行书《金缕曲》轴。

六月二十二日,作隶书《岣嵝碑文》轴。

夏曰,为祝师母大人五十千秋作设色《桃树直帧图》。

十月二十日,作《送都转运卢公讳见曾》七律四首。

十一月初五,作“六分半书”李葂绝句十五首方幅。

1740年 乾隆五年(庚申) 48岁

四至六月,于扬州枝上村跋黄慎《山水册》(十二页)。

五月,跋程鸣《闲居爱重九图册》。

六月十八日,为秉君年长翁作行书《节录怀素<自叙帖>》。

六月二十二日,跋图清格《兰石》条幅。

九月初一,为扬州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

九秋,饮牛四长兄过寓斋,检家中旧幅《兰竹石图》以赠。

十一月十二日,作《芝兰图》并题识。

是年,在金农寓所与文学家、浙江仁和人沈心订交。

1741年 乾隆六年(辛酉) 49岁

九月,奉吏部之召,入都候补官缺。

入都之前,作《逢客入都寄勖宗上人口号》诗;入都途中,作家书《淮安舟中寄舍弟墨》;在京期间,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秋,书作《上江南大方伯晏老夫子讳斯盛》,又作《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及《唐太宗记》。

1742年 乾隆七年(壬戌) 50岁

春,为范县令,兼署朝城县。

初到任,命将县衙官署之墙壁凿孔百余,与街市相通。名日“出前官恶习俗气耳”。

夏,作行书《刘禹锡送李仆射赴滇》诗轴。

六月二十五日,为慎郡王《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撰跋。

十月,作《墨竹》长卷并题跋。为报知遇之恩,又作《与紫琼崖主书》。

作《前刻诗序》,始订并手写《诗钞》《词钞》,由门人司徒文膏雕版付梓。

为程振凡作《兰竹图》并题识。

1743年 乾隆八年(癸亥) 51岁

暮春之初,与金农、杭世骏、厉鹗文宴于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马氏分赠马四娘画眉螺黛、太子坊纸、宋元古砚;马氏昆季设宴,金农、杭世骏吟诗,厉鹗抚琴,板桥画竹。

六月初八,为载臣作《道情十首》词卷。

七月十八日,作破格书《跋临兰亭叙》。

《道情十首》词改定付梓,刻者司徒文膏。

1744年 乾隆九年(甲子) 52岁

作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十一月十六日,作隶书《歌谣》轴。

侧室饶氏生子。

1745年 乾隆十年(乙丑) 53岁

春,作《临王羲之兰亭叙》。

八月,为晓堂作《兰石图》并题识。

作家书《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福国和尚至范见访,作《破衲,为从祖福国上人作》《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诗。

冬日,范县卸任,送饶氏母子归兴化;题李鱓60岁之前为退庵禅师40寿作《枯木竹石图》。

十二月,游扬州东郭,见李萌《岁朝图》,遂购之装裱,并题句以藏。

作《竹图》及《梅兰竹石》四条屏并题识。

1746年 乾隆十一年(丙寅) 54岁

自范县调署潍县。

正月初七,为颜懋侨作《蕉园集序》;又作八分书《武王十四铭》碑,立于大名府东关外,

秋九,自潍返扬,与华喦、颜叟等聚于程兆熊之桐华庵,合作《桐华庵胜集图》。

十月二十七日,为口亭老寅长兄作《竹石图》。

是年,鲁东大饥,开仓赈贷;又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饥民出关觅食,作《逃荒行》诗。

于潍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并题之以诗。

寄慎郡王书,慎郡王作《喜得板桥书自潍县寄到》七律一首。

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乃贫生韩梦周,即以膏薪助之。

1747年 乾隆十二年(丁卯) 55岁

正月二十三日,作《兰竹图》并题识。

春,与王文治、郭方仪游,见田家有感兴,填词两阕。

八月十四日,作《竹图》并题识。

秋,临调济南,协助德保乡试,作《济南试院奉和官瞻德大主师枉赠之作,讳保》诗。

与学使于敏中唱和,作《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讳敏中》诗。

与御史沈廷芳酬唱,作《御史沈椒园先生,新修南池,建少陵书院,并作杂剧侑神,令岁时歌舞以祀,沈讳廷芳》诗。

于济南锁院作《扬州杂记卷》。

秋,回乡省亲,过扬州,与汪士慎、李鱓、李方膺合作《花卉图》轴并题诗。

作《玉女摇仙佩·寄呈慎郡王》詞。

1748年 乾隆十三年(戊辰) 56岁

二月,乾隆奉母东巡泰山,被山东巡抚包括荐为书画史。

山东大旱,廷派高斌、刘统勋亲督给赈之事。五月至潍,板桥随行巡视,作《和高相公给赈山东到中喜雨,并五日自寿之作,讳斌,号东轩》。

夏,高凤翰孙高攀鳞携自刻印蜕并凤翰书至潍县请教,郑燮为其印蜕题跋。

秋,主持潍县修城,率先付诸荐坤三百六十千钱,首修城工六十尺。

七月十七日,借随行巡视之机,至胶州南三里河村看望高凤翰,为题“半亭半人”“且园之后西园”额,并赠银十二两。高凤翰有赠诗,并赠《王虙草画卷》等。

秋末,作《与江宾谷、江禹九书》《乾隆修城记》《修城记》《修城题名碑》。

作家书《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潍县署中与弟墨第二书》。

1749年 乾隆十四年(己巳) 57岁

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书作《曾三禹寸四言联》。

三月,潍县城工修讫,作《潍县永禁烟行经纪碑文》。

五月,与御史沈廷芳等同游郭氏园,沈廷芳作《过潍县郑令板桥进士招同朱天门孝廉家房仲兄纳凉郭氏园》诗相赠,慰其失子之痛。

六月二十日,作行书《王渔洋冶春词》册。

作《潍县竹枝词》。

仲秋八月,于扬州绿竹书屋作《郑谷口先太祖遗句》轴。

秋熟,难民陆续还乡,作《还家行》以纪其事。

重订《家书十六通》《诗钞》《词钞》,作《家书十六通小引》《后刻诗序》《自序》,并手写付梓。

作《自咏诗》赠载臣,作《兰石图》赠恺亭;作行书《板桥自叙》卷,尽述己之生平志趣。

误闻好友金农捐世,设位服丧而哭。

1750年 乾隆十五年(庚午) 58岁

二月初十,作《文昌祠记》。

春,作“六分半书”《秋从春在七言联》;又作《盆兰图》并题识。

秋,与李鱓合作《蕉竹图》;于《板桥自序》后又缀附记。

秋九月,书作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倡建状元桥。

作《龙跳虎卧》隶书匾额。

为潍县慈善家郎一鸣书作《为善读书五言联》。

书志田廷琳捐修邑城事。

1751年 乾隆十六年(辛未) 59岁

二月十五日,鲁东海水溢,作《禹王台北勘灾》诗记其灾情。

三月作《兰花》横幅及行草书《范县》诗轴。

九月十九日,作“六分半书”《难得糊涂》匾额。

秋,作行书《山奔沙起四言联》、作《墨竹图》、行书《节录苏轼书海苔纸》及《梅兰竹菊》四条屏。

十一月,书旧作《潍县竹枝词》二十四首。

作《田游岩佚事》及家书《潍县署中寄四弟墨》。

服官十年,乃萌归田之意,作《思归行》《满江红·思家》《唐多令·思归》。

十月八日,同科状元金德瑛宿潍县,作诗《小古镜为同年金殿元作》以奉。

作《小书斋》楷书匾额。

应同里陆白义之约,为家乡题写《节孝坊》匾额。

1752年 乾隆十七年(壬申) 60歲

正月初一,作《城隍庙碑草稿自跋》。

四月初四,作《题宋拓圣教序》。

五月,潍县城隍庙重修竣工,作《新(重)修城隍庙碑记》。

为城隍庙作《惟德是辅》《神之听之》匾额;又为城隍庙新建戏楼书作《切齿平情七言联》及《仪凤文衣十言联》。

八月十八日,于范县官署作《竹石图》并题识。

九月,作《兰竹石图》并题识。

十月二十五日,适逢60寿辰,乃作《常如定欲五十二言》自寿联。

十二月,作行书《赠钟启明并留别》诗轴。

为友人作《静俭斋》行书匾额。

捐银五十两,倡修城北玉清官。

年底,去潍县任。借住友人郭质亭、郭芸亭南园旧华轩,并在此度岁。

1753年 乾隆十八年(癸酉) 61岁

正月,书作《老困乌纱十二年》隶书扇面,以明去官心迹。

二月,作行书《课子连家十一言联》。

作《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坤士民》及《南园丛竹图》,并题诗两首,留别郭质亭、郭芸亭,然后离潍。

返扬之日,李葂赠以《三绝一官五言联》。

作《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并诗。

秋,友人常书民强行索画,作《翠竹芝兰》并题识以赠。

十一月,作《远山烟竹》四连幅并题识。

作《墨竹图》,分赠门生王允升、文翁年老长兄及圣翁先生。

1754年 乾隆十九年(甲戌) 62岁

春,应杭州太守吴作哲之邀,游杭州,期间作《与墨弟书》两通。

为杭州杨典史子孙补画盆兰一幅并题识。

五月返兴化,作《赠济宁乌程知县孙扩图》诗两首。

九月二十一日,为绍翁作《竹枝》大幅并题识。

九月二十九日,应汪堂之邀,与药根上人等十二人聚集百尺楼分韵赋诗。

重返潍县官斋,为名桥作《道情十首》词卷;为嵩年学长兄作《墨竹图》并题识。

1755年 乾隆二十年(乙亥) 63岁

秋,作行书《节录苏轼尺牍》,并为树人年学长兄作《柱石图》。

与李鱓、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为郎老年学长兄作行书《节录怀素<自叙帖>》;为荆伯年学兄作《竹石图》。

自山东南归,过海陵,应梅鉴上人之请,再书《赠梅鉴上人》诗大、小各一幅并跋。

1756年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 64岁

二月初三,邀程锦庄、黄慎等九人于竹西亭聚饮,作《九畹兰花图》以纪其盛。

三月二十七曰,于慈山楼为桥门年学兄作隶书轴。

春,作行书苏轼尺牍《答贾耘老》四条幅赠顾堂义子。

为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作《兰竹石图》;跋《王李四贤手卷》;作《论书》轴;作行书《唐诗》轴;作节录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为澄轩作《竹石图》并题识;作《露竹新晴图》并题识。

1757年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 65岁

正月二十三日夜,作《板桥书目》。

三月初三,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主持红桥修禊,与其会,作《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卢讳见曾》律诗四首,又作《再和卢雅雨四首》诗。

初夏,为继瞻作《墨竹图》并题识。

孟夏,为织文世兄作《墨竹图》并题识。

五月,于听松石堂、橄榄轩、河子学堂作行书条屏四幅;又于修竹斋为履坦作行书《节录怀素<自叙帖>》轴。

八月,为兴化书法家任姬上书作《菊族》匾额并题识。

九月,重游焦山,于别峰庵精舍作《墨松图》并题识。

十月二十一日,为天印山农书作《渔家》《酒家》《山家》《田家》《僧家》《官宦家》《帝王家》词卷。

十一月,为侣松上人作《荆棘兰花图》并题识。

分别为石兰同学、赐老年学长兄、沛老作《墨竹图》并题识。

游高邮,与织文相会,流连数十日,作《书赠织文世兄》。

题黄慎《黄漱石捧砚图》;又为弁南长兄作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

1758年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 66岁

正月二十九日,作《与柳斋书》。

二月,作《论苏轼书》;为高凤翰题写“高南阜先生墓”墓碑。

三月二日,为肃公作《双松图》并题识。

三月上旬,于橄榄轩书作清初文学家、兴化人李壶庵《道情十首》词卷。

春,游真州,作《真州杂诗八首并及左右江县》诗。因和者甚众,又作《真州八首,属和纷纷,皆可喜,不辞老丑,再叠前韵》诗。

四月,游范县,于范县官署作《竹石图》并题识。

七月初七,书作六分半书《山随云为四言联》。

八月,书作隶书《近水远峰七言联》。

秋杪,作行书《自遣诗》轴。

十月下旬,为瀛翁作《竹石图》并题识。

冬日,作《清朝柱石图》;为鹤洲作《山顶妙香图》。

次女出嫁,适袁氏,作《兰竹图》并题诗以赠。

为口京年学兄长作《清溪兰竹图》横幅并题识。

1759年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 67岁

六月二十日,作书札《与朱青雷书》。

七月十九日,再题《宋拓圣教序》。

秋,作草书《祝允明北郊访友》诗轴。

作《集唐诗序》;作行草书《束云》卷。

为开翁暨渭华同学作《竹石图》;为柿伯弟作《兰花》;为廷翁作《竹石图》。

从拙公和尚建议,订《板桥润格》。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 68岁

五月,游通州,寓保培基井谷园。

五月十三日,于通州应李方膺侍人郝香山之请,为其珍藏李方膺于乾隆二十年初夏作于金陵的《墨梅图》卷题跋。

夏五,于通州应李方膺侍人孙门柳之请,为其所珍藏之黄慎《丁有煜像》题跋。

为保培源书作《艺园》匾额,并书作苏轼诗《金山梦中作》扇面。

秋,于汪氏文园为柳村刘三作《刘柳村册子》;作《板桥自序》;游如皋范大任之古澹园,作《过古澹园》诗。

秋九月,登高未果,过吴公湖,作《兰竹图》;作行楷书《藏经楼》匾额。

为载翁作《竹石图》;跋李鱓《花卉蔬果册》;跋程邃《印拓册》。题高凤翰《香流幽谷图》赠丁有煜;访丁有煜,知其酷爱高凤翰画,遂遣奴子往返千里回扬州家中取来高氏《菊石图》以赠;题丁有煜《墨竹册》;又赠丁有煜砚,并刻治砚铭。

会晤书画篆刻家、李方膺之侄李霁,得李霁“二十年前旧板桥”印一方。

1761年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 69岁

三月,作《芝兰全性图》并题识。

四月二十日,同江春、杭堇甫、汪石恬、李玉亭、费绍溪、陈江皋、常菜畦、黄北坨等八人游扬州铁佛寺,分赋得“繁”字。

七月二日,作《与焦光缵书》。

九月十四日,为焦五斗题汪士慎《乞水图》。后又为乃心作《竹石图》;为瞻乔作《兰竹石》。又题高凤翰画册。

罗聘妻方婉仪30岁生日,作《石壁丛兰图》并题诗以贺。

1762年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 70岁

春日,为六源同学作《兰竹石图》。

五月,作《苏轼文》轴;為受老作仿文同《竹石图》。

五月二十八日,遵陆种园后人陆元礼之嘱,题《陈公伯瞻出使高丽赠送诗文卷子》。

夏日,为静翁年兄作《竹图》;为诞老作《松菊兰石》四条屏。

为景翁老先生作六分半书《民于官到七言联》。

金农、罗聘合作为板桥画像,板桥为之题句。

1763年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 71岁

二月,为碧岑老世兄作《竹石图》并题识。

三月初三,与袁枚初遇于卢雅雨虹桥修禊席上,袁枚作《投板桥明府》诗,板桥作《赠袁枚》七律奉答。

四月初五,应卢见曾之邀,与金农、杭世骏、陈江皋诸人泛舟虹桥,作《和卢雅雨虹桥泛舟》诗。

四月,潍县好友郭伦升来访,作《怀潍县二首赠郭伦升》诗赠之。

八月,于吴公湖上,为朱逢年《山水人物图册》题跋。

九月,重游焦山,为焦山啸江大师书作《秋老春融七言联》;于焦山自然庵为慧通禅师作行书《焦山诗》轴。

作“六分半书”《操存陶铸七言联》。

1764年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 72岁

二月,书作《烹茶洗研七言联》。

九月,作隶书《岣嵝碑文》轴。

秋末,自邗江归兴化,作《兰竹石图》留赠杏花楼主人;于杏花楼书作《鹤矫竹明八言联》。

为东序年学兄作《焦山竹石图》;为敬翁同学作《竹石图》;为宜纶年学兄作《竹图》。

为兴化画家朱炎《百瞎图》题跋;为茂林年学兄作《兰竹石图》并题识。

作行书《游焦山诗》轴;为友人作《题画诗》六段;作《兰竹石图》并题识。

1765年 乾隆三十年(乙酉) 73岁

春,作《竹石图》并题识;为咏亭大兄作“六分半书”《琢出辟开七言联》;为扬州百尺梧桐阁作“六分半书”《百尺数椽十一言联》。四月,作《竹石图》并题识。

五月初三,作《修竹新篁图》并题识。

作“六分半书”节录《苏轼<答言上人>》横幅;为玉老作《竹石图》;为蔚起年学兄作行书《江晴》诗扇面;为济翁作《竹石图》;为永公和尚作《瘦竹图》;作六分半书《苏轼文》轴;作行书《节录怀素<自叙帖>》;作《张长地藏十六言联》自挽。

十二月十二日(公历1766年1月22日)未时逝世。葬于管阮庄。子椁夭,嗣子田。女三:长适赵,次适袁,三适李。

(作者为扬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高胤园

猜你喜欢
潍县行书乾隆
柳佳玮作品
潘池勇行书作品
自撰联(行书)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郑板桥智断案
纪晓岚戏乾隆
书画名人汇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竹枝声里话竹枝
老翁妙对戏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