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方案”:为“两战”分享攻坚战术经验

2020-07-21 01:47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7期
关键词:复产宁波产业链

宁波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主动创新,积极作为,涌现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国全省打赢“两战”提供了攻坚战术经验,得到推广应用。

一是创新用工招工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十省百城千县”专项行动,主动与皖、川等10 个省份100 多个城市通过发送协作函或签订协议等方式建立省际市级就业协作机制,以点对点的方式,帮助农民工有序返岗。截止3月底,全市累计组织包车4153辆次、专列28 列次、包机11 架次,接回外来务工人员11 余万人。创新推出“在浙里·甬抱你”2020 宁波高层次人才云端系列招聘,运用“1+4”云端招聘系统,畅通三大引才渠道,精准定位2000 余个高智高薪岗位。积极探索“人才共享”“员工共享”等新模式,通过本地挖潜、人才调剂等方式,满足用人单位的阶段性紧缺用工需求。

二是实施全产业链链复工复产方案。全面推动产业链配套补链,在复工初期,以龙头企业为切入点,收集急需复工的配套企业名录,建立市县两级联动、跨部门作业、责任到人的绿色通道,推动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协同复工,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中梗阻”,全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复产。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组建6 个工作专班,开通6 部热线电话,24 小时受理问题。建立9G(救急)供需撮合平台,开设“甬派”客户端9G 专题,开通公益互助热线,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供需对接服务。

三是危中寻机锚定5 大新兴产业。受疫情影响,不少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许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脱颖而出,一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异军突起。为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宁波出台了《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业五大产业。同时,我市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搭建工作载体,目前市政府各部门内明确了责任分工,各项操作细则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强化资金保障,已经联合6 家银行推出了1100 亿元的信贷专项,从而发挥金融在逆周期的调节作用和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四是最大限度发挥保险保障生产的功能。在全国率先出台涵盖减费让利、帮扶企业复工复产、稳外贸、保物资供应等内容的专项保险政策,充分发挥保险社会治理作用。在全国率先推出专门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复工防疫保险,小微企业自愿选择投保,每家企业保费2000 元,其中政府补贴50%。专门为公交、出租车、集卡等司机定制法定传染病专属保险,提供确诊给付、住院津贴及身故给付保险保障,保障金额累计高达38.5 亿元。

五是创新干部激励机制。出台疫情防控期间容错免责细则,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遵循应急工作原则,临机决断失误,未造成严重后果且事后及时向上级报告”等9 种情形,明确予以容错免责,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放开手脚、担当干事。

六是创新政策落地实施机制。出台应对疫情帮扶政策申报办理指南,按照“最多跑一次”理念,全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政策梳理集成,坚持能简则简,减少申报材料,对政策范围内的全部实行“先拨付后审核”机制,并通过“网上办”“掌上办”,让企业和个人少跑腿。

七是创新先拨后结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模式。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出台了《宁波市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实施细则》,通过内部挖潜、流程再造,打通财政资金使用“最后一公里”,在全国率先推出“申请办理‘零次跑’,资金到位‘零时差’”的先拨后结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保证宁波企业在结算贷款利息时就能同步享受贴息优惠。截至3月底,我市累计向全市140家国家级、省级名单内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贷款71.3 亿元,已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仅2.55%(为全省最低),在市财政按50%贴息后,企业实际负担利率进一步降低。

猜你喜欢
复产宁波产业链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一图读懂宁波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拖起明天的希望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聚焦·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