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宁波银行业服务能级

2020-07-21 01:47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7期
关键词:宁波市长三角信贷

6月5日举行的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得到了拓展和提升,围绕共同育新机开新局、更好服务国家大局,长三角地区要共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为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作贡献。

围绕长三角危中寻机打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地的新定位,金融供给要更加适配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宁波银行业应抢抓政策和市场机遇,大力提升服务能级,不断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助力宁波高水平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机遇

国家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驱动力。针对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财政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两个“一万亿”,据测算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将达到4.76 万亿元,同时还提到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 万亿元,这些政策总规模小口径计算约8.5 万亿元。今年以来,央行在总量上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在价格上有序引导货币、信贷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并将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导传导机制,为稳企业保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力度加大,“六稳”和“六保”齐抓,新老基建发力,都带来业务机会,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带来新的信贷和投资机会。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准确把握逆周期调节政策更加强调对经济结构的精准调控导向,将有效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驱动力。

面对疫情冲击,长三角的比较优势更加显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日益清晰,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下步,长三角要共同优化和稳定产业链,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编制《数字长三角建设方案》,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建设,争取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高地,全面增强集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2020年3月13日,宁波市出台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聚焦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产业、数字经济、智能物流五大领域新兴产业,紧密衔接“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由此可见,后疫情时代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新经济带来新机遇,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动能前景广阔。

金融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长三角在许多方面具备先行一步的条件和优势。央行、监管部门在用好金融支持政策中,既顾眼前,还惠长远,持续深化金融改革,不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金融扩大开放既定进程。2019年推出由商业银行报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以来,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意见提出的30 条具体措施,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对推进金融机构跨省(市)协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区域金融协调、整体提升长三角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等方面给出可操作性指导意见,长三角商业银行在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等方面将大有可为。

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中的宁波银行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9年末,长三角地区GDP 总量23.7 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3.9%,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增速0.3 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6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增速1.3 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38.2 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1%,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国增速1.6 个百分点。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搭建长三角经济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多家银行将做大做强长三角业务摆到总行战略高度,多措并举提升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的能级。浙江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四,信贷总量排名全国第三。

与全省相比,2016年之后,宁波市存贷款增速持续低于全省平均。2020年4月末,宁波市本外币存款增速12.4%,本外币贷款增速15.2%,在全省11 个地市中分别排名第9 位、第10 位。

分析近几年来宁波市银行存贷款增速低于全省平均的原因,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居民投资理财分流储蓄、非银存款大幅下降等是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讲,则是宁波市产业结构特点、城市新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少、计划单列市经济资源集聚的边际效应递减、金融供给多元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叠加的结果。在宁波市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的背景下,要把宁波金融业打造成为三大5 万亿元级产业之一,实现到2025年金融业总资产翻番的目标,宁波银行业需多点发力,优化经营模式,加快转型发展。

思考和建议

保持合理的信贷总量增速以满足实体需求,促进经济稳增长保就业。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资金提供者角色,并且在信贷投放方面以“量大价低”方式支持着重大民生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在当前加大逆周期调节、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背景下,发挥商业银行信贷“主力军”作用尤为重要。围绕做大信贷总量的目标,从政策上鼓励各家商业银行通过“向上争、向内挖”等多渠道筹资,不仅重视信贷增量,也要重视信贷增速、重视信贷存量移位再贷支持经济发展的成效,继续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打通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梗阻”,切实解决宁波市银行存贷款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

适应新形势发挥商行投行对接直接融资市场的功能作用,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自2019年央行改革完善LPR利率形成机制以来,商业银行利差更趋收窄,叠加资本约束加剧因素,使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空间变小,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商行投行对接直接融资市场的功能作用,发展撮合业务,通过双向赋能,实现企业客户融资与银行体系外资金的高效精准对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围绕提升综合融资能力,从政策上鼓励各家商业银行综合运用证券化、信托、融资租赁等方式引入行外资金,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发挥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精准“滴灌”中小企业。鼓励商业银行积极争取监管支持,大力探索发挥理财子公司、债转股子公司、投行子公司的综合化经营优势,创新股债结合方式,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增产过程中的融资难题,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以协同联动为依托,提升跨区域金融协同效率和服务体验。长三角一体化是“一市三省”在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要求长三角区域内各家商业银行加快构建一体化紧密合作机制,实现高效联动。宁波地区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内各分支机构、子公司跨区域间的协同联动,使区域内客户享受同城化的金融服务,并协同做好各类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借助金融科技不断提升长三角区域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水平,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宁波市长三角信贷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