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浪”的“诗和远方”

2020-07-22 09:12书评人
出版人 2020年6期
关键词:哈金仕途后浪

文|禾 刀(书评人)

哈金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2020年2月

定价:45.00元

同所有渴望与官场建立密切联系的商人一样,公元718 年,经营有成的李客将17 岁的儿子李白送上游学之路,但他怎么也无法想到,这个享尽乡邻赞誉、看似前程似锦的“后浪”青年,毕尽终生也未能实现“宏愿”。

后人都仰慕李白的率性洒脱,其实李白心里总是压着块出人头地的石头,郁郁不得志。本书作者、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华人作家哈金,形象地概括李白的这种人生状态是寻找一条“通天之路”。

在哈金眼里,李白一方面如同那个时代的许多读书人,对仕途充满渴望,另一方面又深受道家影响,无拘无束,即便被唐玄宗宣召入宫,亦是如此。对于后人评价甚高的诗文,哈金没有一概全戴上高帽,而是辩证对待,尤其指出李白“干谒”诗文充满谄媚元素。

哈金说,“我们谈到李白时,应该记住有三个李白,历史真实的李白、诗人自我创造的李白以及历史文化想象所创造的李白”。作为一部致力于在学术和通俗角度都能站得住脚的作品,哈金必须遵照历史事实,还原一个真实的李白。之所以要特别提到“真实”二字,是因为这样的话可能打破一些人关于李白的想象,也就是第三种李白。

很多人只是从李白流传下来的那些作品中来解读“诗仙”,而真实的李白是生活在他所处的时代,除了一日三餐外,他像许多读书人一样,渴望得到官场的认可。这也是他在54 岁时,应永王李璘之邀,甘当文化装饰花瓶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李白的两次婚姻,也能清晰地看到李白钟情的“权力场”。无论是安陆的许氏,还是商丘的宗氏,祖上均是权倾一时的宰相,只不过时过境迁,留下的只有权力想象。

李白渴望成为哈金所说的第二种李白。李白的率性流淌在他那汪洋恣意的文字中,他的诗文常常极力拓展空间,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与想象,但这也常常遭到那些既叹服他文才又担心他“野心”的所谓“贵人”的忌惮。虽然李白为步入仕途,也会委曲求全,但这些“官场技巧”也仅仅局限于文字层面,现实中的李白与他为“干谒”而所作诗文中的李白,并没有重合的可能。

哈金通过本书,还原出的李白有文才而无政才。李白的那些所谓“雄才大略”,从未获得过政治场的承认。哈金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罗列了李白游走四方,遍交天下朋友的盛景,其中不乏官场朋友。有的官场朋友与他志同道合,比如贺知章、王昌龄,但更多人只是像后来的永王,视李白为自己的文化门面。一旦李白跳出了预设的这个圈子,尽快打发走李白便成为必然选择。

真实的李白必然有棱有角,有的方面甚至不尽如人意,但这就是真实的李白。李白一样渴望荣华富贵,只不过,他的道家底蕴,又在无形中驱使他走向官场的反面。不必指责诗人,寻找安全感,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本能,读书人又岂能例外。

李白17 岁首次出门游学,从踌躇满志的“后浪”青年,到蜕变成尝透人生艰辛的“前浪”,官场梦最终幻灭,留下的只有“诗和远方”。曾有人统计,李白离开四川后,在外游学至少27 年。若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李白一生“总共到访了18 个省市自治区,206 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 多座名山,游览过60 多条江河”。据传,李白一生写过3000 多首诗,流传至今的近千首,人们记住的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除了专门研究,很少有人注意到李白曾为进入仕途的那些讨好官场之作,如他在《赠瑕丘王少府》中称对方“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虽然本书写的是李白,但哈金在书末特意引入了李白的两位目不识丁的孙女。面对官府抛来的“高枝”,李白孙女却甘愿平凡生活,虽默默不闻,但脚踏实地。李白没能活出的生活成色,最后孙女们实现了,不过他那为人称道的诗才后人未能继承,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猜你喜欢
哈金仕途后浪
中国“后浪”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后浪,后浪
MQ-25:我就是后浪
后浪一浪浪大了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伪夏日
The BoaT rocKed BuT The earTh didn’T MoVe
仕途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