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加松采穗圃营建技术

2020-07-22 07:22赵俊波唐红燕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母株氯化钾普洱

赵俊波,贾 平,唐红燕

(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普洱665000)

湿加松是湿地松(Pinus ellottii)与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orelet)的杂交子代,综合了其父母本的优点,具有早期生长快、生长量大、分枝良好、树干通直、耐水湿、抗病虫能力强等优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林树种。

湿加松于20世纪60-70年代引入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目前种植范围扩展到广东、广西全境,福建、云南中南部,江西、湖南、贵州南部地区。

2015年,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一批湿加松种子,开展了育苗造林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湿加松苗期生长快、病虫害少,造林后树木生长迅速、干型通直,分枝良好,非常适宜在普洱市生长。2017年,普洱市林科所开展了湿加松采穗圃营建试验,通过试验能够为湿加松采穗圃的科学营建提供理论依据,并且能够为湿加松优质扦插苗繁育打下基础,同时为普洱市找到除思茅松之外适宜种植的新树种、为普洱市森林生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找到新思路、新途径。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普洱市思茅区林科所苗圃内,海拔120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春多雾,平均每年雾日为138 d。年降水量为14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蒸发量为1000mm,土壤类型为红壤,呈酸性,ph 值4.6~6.3。

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1 截顶后不同月份穗条产量差异

2017年2月3日点籽,7月15日定植,总共定植90 株(每30 株为一个小区,设置3 个重复),定植密度为30 cm×30 cm,定植前每株施复合肥50 g。定植半月确定成活后截顶,截顶高度为10 cm。

截顶1 个月后开始采穗,以后每个月采穗1次,统计采穗数量。

2.2 不同株行距对穗条产量影响

2017年2月3日点籽,7月15日定植,定植密度设置5 个处理:(1)20 cm×20 cm;(2)30 cm×30 cm;(3)40 cm×40 cm;(4)50 cm×50 cm;(5)60 cm×60 cm。每个处理定植30 株,设置3 个重复,共定植试验母株450 株。

定植前每株施复合肥50 g。定植半月确定成活后截顶,截顶高度为10 cm。截顶1 个月后开始采穗,以后每个月采穗1 次,统计采穗数量。

2.3 不同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对穗条产量影响

2017年2月3日点籽,7月15日定植,定植密度为30cm×30cm。所选用肥料为尿素CO(NH2)2(有效成分N 含量为46.4%)、过磷酸钙Ca(H2PO4)2(有效成分P2O5含量为16.0%)、氯化钾KCL(有效成分K2O 含量为57.0%)。施肥试验设置为3 处理、3 水平正交试验,见表1、表2。

表1 3 因素3 水平表

表2 正交试验设计表

每个处理组合定植30 株,设置3 个重复,共需要试验母株810 株。设置2 个对照,对照1 施复合肥50 g/株,共定植90 株(每30 株为一个小区,设置3 个重复);对照2 不施肥,共定植90 株(每30 株为一个小区,设置3个重复)。

定植半月确定成活后截顶,截顶高度为10cm。截顶1 个月后开始采穗,以后每个月采穗1 次,统计采穗数量。

2.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经整理后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LSD 多重比较等数据分析。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截顶后不同月份穗条产量差异

截顶后1 个月(2017年8月30日)开始采穗,以后每个月采1 次穗条。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穗条(可扦插穗条)进行采集。统计数据见表3。

表3 不同月份采穗量

表3 数据表明,穗条产量随着母株的生长越来越高。对每月不同采穗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月份采穗量方差分析

表4 结果显示,不同月份之间穗条产量差异性极显著(Sig.=0.000<0.001),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母株生长越来越健壮,穗条产量也越来越高。对不同月份穗条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月份采穗量多重比较

表5 结果表明,采穗母株截顶3 个月之内,每月产穗量差异不显著,从第4 个月开始穗条开始大量产出,且逐月增长。通过后续观察表明,湿加松采穗母株在建圃第1、2年穗条产量逐月增高,穗条质量也最好。此后,随着母株年龄越大,穗条产量逐年下降,且穗条质量(可扦插穗条)也逐年下降。

3.2 不同株行距对穗条产量影响

截顶后1 个月开始采集穗条。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穗条进行采集。

表6 不同株行距母株采穗量

表7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行距对湿加松母株穗条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Sig.=0.000<0.001),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

表8 不同株行距采穗量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对湿加松产穗量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其中,株行距为20 cm×20 cm 采穗量最低,这可能是因为母株种植过密,导致穗条在生长时无法很好地伸展,同时由于雨季来临时湿度过大,穗条易沤导致腐烂。

40 cm×40 cm、50 cm×50 cm、60 cm×60 cm 3 个处理对母株产穗量影响不大,从节约成本、充分利用苗圃地资源、提高产出等方面来综合考虑,40 cm×40 cm 的株行距是最佳选择。

3.3 不同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对穗条产量影响

截顶后1 个月开始采集穗条。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穗条进行采集。

由于截顶后第3 个月才有显著差异,第3 个月数据及最后一次采穗量作为分析数据。

表9 不同施肥量及不同施肥种类采穗量

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0。

表10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尿素和氯化钾对湿加松母株产穗量具有极显著影响,过磷酸钙对母株产穗量影响不显著。对尿素和氯化钾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11、表12。

表11 尿素多重比较

表11 结果说明,在3 个不同水平之下,尿素施肥量为9.7g/株时产穗量最高。

表12 氯化钾多重比较

表12 结果说明了,在3 个不同水平之下,氯化钾施肥量为15.8g/株时产穗量最高。

综合结果来看,当施用尿素9.7 g/株,施用过磷酸钙56.3 g/株,施用氯化钾15.8 g/株时,产生最佳的组合(A2B2C3),且使用效果显著好于复合肥50 g/株。因此,在母株生长过程中,施最佳的底肥组合(A2B2C3)能够显著提高母株产穗量。

4 小结及讨论

4.1 小结

4.1.1 不同月份对湿加松母株产穗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对湿加松母株产穗量影响极为显著,因此选择最佳时间营建湿加松采穗圃,能够使母株在当年就产穗,并能够满足来年扦插苗的造林需求。在普洱市,最适宜扦插的季节是每年的10月至翌年1月,因此,采穗母株的培育最好在每年的1月份,待母株生长至5 个月到半年后开始定植、截顶,这样即能够大量满足第2年扦插苗繁育中对穗条的需求。

4.1.2 不同株行距对湿加松母株产穗量的影响

湿加松采穗母株定植过密,母株生长受到空间限制从而导致穗条产量不高,尤其是在普洱市的5-8月份雨季来临时,穗条生长太过拥挤且湿度过大容易腐烂;母株定植过稀则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单位面积穗条产出降低。从节约成本、提高产出等方面来综合考虑,40 cm×40 cm 为最佳定植株行距。

4.1.3 不同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对穗条产量影响

施肥不仅能够提高湿加松母株产穗量,且能够保证母株持续、稳定地良好生长,延长母株产穗时间。试验表明,在母株定植时施加尿素9.7 g/株、过磷酸钙56.3 g/株、氯化钾15.8 g/株,能够显著提高母株产穗量,提高穗条质量。

4.2 讨论

湿加松实生苗在普洱市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但是由于湿加松种子获得周期较长,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拟在普洱市开展湿加松采穗圃营建及湿加松扦插育苗试验。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采穗圃营建试验,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试验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两年后采穗母株的促萌、采穗圃的管护等,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此外,如何进行湿加松扦插苗繁育、如何提高扦插苗成活率及成活质量、如何提高湿加松扦插苗造林成活率,也是下一步亟待开展的工作。

通过开展湿加松采穗圃营建的一系列试验,能够为湿加松在普洱市的引种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普洱市林业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保证普洱林业高质量发展、为精准扶贫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母株氯化钾普洱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氯化钾镀锌层发雾故障原因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氯化钾对洛川苹果树腐烂病有抑制作用
葛沽萝卜成株繁种技术
晶莹的彩色树枝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不同密度木里苔草的母株、子株及生物量的研究
“普洱”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