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22 05:38于紫微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卡韦干扰素抗病毒

于紫微

(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肝病引起。临床上,食欲不振,恶心,上腹部不适,肝脏疼痛和疲劳是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有黄疸发热和肝脏肿大,肝脏受损。一些患者可能变得慢性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可能患上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被称为乙型肝炎。它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还没有完全消除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药物,这种疾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但很多患者不能坚持用药,导致疾病恶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甚至肝癌。其治疗主要在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预防肝硬化,肝癌成为主要靶点,多用药物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抗病毒作用[1]。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型肝炎的极其重要的一步。干扰素和核苷酸药物是临床实践中使用最广泛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抗病毒作用,但不良反应多。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给予单一α-干扰素治疗,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开展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平均水平;并发症出现率,分析了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年龄21~72(45.21±2.65)岁。男18例,女17例。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年龄22~73(45.22±2.21)岁。男20例,女15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给予单一α-干扰素治疗,每次给予患者皮下注射用药,每次300万U,每天1次,治疗2周之后改为2天1次。治疗12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开展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在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每次10 mg,每天1次,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平均水平;并发症出现率。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改善50%以上;有效:肝功能改善25%~50%,症状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SPSS12.0软件,t、卡方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水平: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的疗效水平更高,P<0.05。其中,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是28例(80.00%)。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是35例(100.00%)。

2.2 肝功能平均水平: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平均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肝功能平均水平优于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P<0.05。治疗前,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63.37±21.72)μmol/L、(118.95±42.92)U/L、(98.46±12.84)U/L,治疗后,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20.18±10.71)μmol/L、(45.22±12.59)U/L、(56.58±11.61)U/L。治疗前,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65.95±20.16)μmol/L、(116.75±42.91)U/L、(88.49±12.82)U/L,治疗后,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28.43±11.29)μmol/L、(87.11±12.94)U/L、(64.52±10.68)U/L。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平均水平分析(±s)

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平均水平分析(±s)

2.3 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P<0.05,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44±1.42)d和(8.28±1.47)d。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7.90±1.54)d和(10.28±1.97)d。

2.4 并发症出现率: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并发症出现率更少,P<0.05。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并发症出现率是1例,而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出现率则是7例。

3 讨论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由于许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再加上生活压力过大等问题,大多数患者有长期反复损伤和肝脏再生,会恶化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血液中的病毒,促进患者的病情,从而抑制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α-干扰素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与患者的受体结合,激活抗病毒蛋白基因,增加体内释放的抗病毒蛋白基因的数量,并有效防止病毒复制。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可诱发各种不良反应[3-4]。恩替卡韦是一种新型核苷酸药物,其结构与鸟嘌呤核苷酸相似。它通过特异性结合HBV聚合酶抑制其活性,并阻断病毒DNA的逆转录。它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与传统的核苷酸药物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相比,恩替卡韦具有更好的抗病毒作用,给药后,药物与脱氧鸟苷三磷酸竞争抑制病毒增殖或复制。二者的结合可以减少α-干扰素的用量,减轻其不良反应,有效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5-7]。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缩写为HBV,乙型肝炎病毒是DNA病毒。基因组是双链,环状,不完全封闭的DNA。病毒的最外层是病毒的外膜或包膜。内层是核心,核蛋白是核心抗原(HBcAg),在血清中无法检测到。HBsAg阳性个体的血清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三种颗粒,直径为22 nm的圆形和丝状颗粒,以及42 nm的较小直径。球形颗粒,也称为Dane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

HBV对外界非常耐药,可以承受消毒剂的一般浓度。它可以在60 ℃下承受4 h。可以通过煮沸10 min,高压灭菌和2%过乙酸浸泡2 min来灭活。

本研究中,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组,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给予单一α-干扰素治疗,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开展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肝功能平均水平;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显示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的疗效水平更高,P<0.05。其中,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是28例(80.00%)。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是35例(100.00%)。治疗前两组肝功能平均水平接近,P>0.05;治疗后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肝功能平均水平优于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P<0.05。治疗前,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63.37±21.72)μmol/L、(118.95±42.92)U/L、(98.46±12.84)U/L,治疗后,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20.18±10.71)μmol/L、(45.22±12.59)U/L、(56.58±11.61)U/L。治疗前,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65.95±20.16)μmol/L、(116.75±42.91)U/L、(88.49±12.82)U/L,治疗后,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TBIL、AST、ALT分别是(28.43±11.29)μmol/L、(87.11±12.94)U/L、(64.52±10.68)U/L。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P<0.05,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44±1.42)d和(8.28±1.47)d。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7.90±1.54)d和(10.28±1.97)d。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并发症出现率更少,P<0.05。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并发症出现率是1例,而单一α-干扰素治疗组出现率则是7例。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卡韦干扰素抗病毒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