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抒志,雄深雅健

2020-07-23 06:59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抗金下阕渔翁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

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 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赏析】

李纲是宋朝著名的主战派代表人物,曾在金兵围攻汴京时,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而后却遭到主和派的罢免,以谢金人。高宗即位,李纲一度起用为相,敌不敢南犯。后因高宗听信投降派谗言,李纲又被罢免。李纲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荣辱,饱经忧患,然而他却将一腔忠贞愤懑的爱国热情倾注于词中,也正因此,李纲的词多以感慨身世、怀古伤今、即物明志为内容,词风雄深雅健、慷慨悲凉。这首词写于李纲南渡初期遭贬后,词中抒发了郁结于胸的忠愤不平之气,同时寄托了他抗金复国的高远志向。

上阕词人图景式地描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沧桑变迁,凸显出怀古之幽情。长江千里奔来,浩浩荡荡,江面宽阔,有“天堑”之称。六朝帝王在这里据险而建都,成就帝王基业,然而又有多少帝王在这里享尽声色,穷奢极欲,不思进取,最终丧失国祚。面前的长江之水犹如无情的历史,它奔流到海不复回,带走了它所能带走的一切,“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这几杵疏钟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更是记下了这座古城历史的足音,更引发人们“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思古情怀。“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从时间上慨叹六朝兴亡变化速度之快!“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是从金陵的形迹上看六朝已经消失得了无踪迹了。改朝换代时进行的战争把六朝帝王的奢华淫侈一扫而光,但见天边的月亮仍只管圆了缺,缺了圆。词人借用日月山川的古今共存,看似有情,实则反衬出历史与时间的无情,令人分外感慨,从而进一步地创设了浓郁的怀古伤情的气氛。上阕的怀古不仅寄托着词人的政治见解,词人更是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朝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由此可见,词人的忠贞之情,可昭日月!

下阕词人借对个人的宦海沉浮和荣辱得失的感叹,抒写抗金之高远志向。“潮落”二句由上阕写景怀古过渡到下阕的即景抒情。鄱阳湖水通长江,从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词人面对阔大的湖景,思接千载,心潮起伏,想到自己屡遭贬谪,身为迁客,心有苦闷: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词人感伤自己已生华发,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更为自己抗金之志未酬而深为浩叹。词的后半部分情感即缘此生发,进一步表明了词人坚贞不屈的立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词人高唱着不论环境多么险恶、困难,都要像松柏那样苍翠挺拔,不畏冰雪严寒,坚定地高举抗金大旗收复北边失地,同时更不怕投降派的打击迫害,矢志不渝与之斗争到底!最后两句,词人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这一诗句,借用渔翁形象自比,让人们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艺术形象去领会词人的那种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这种艺术化的结尾不仅将词人的磊落之气、坚贞之节表露无遗,更使全词具有了旷久的神思和悠远的情味!

全词借“金陵怀古”为题,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不妥协的抗金立場。词上阕的低沉、顿挫,与下阕的高昂、慷慨、豪迈一脉贯通,都力透抗金报国的豪气以及词人悲愤中奋起的志向,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抗金下阕渔翁
思念的五月
士魂
岳飞大破金兀术
天宫院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神秘的“渔翁”
最会打鱼的渔翁
半阙词
岳母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