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质量问题与监管措施研究

2020-07-23 09:18常海岭
神州·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监管措施问题

常海岭

摘要: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是科技兴农的载体。作为重要的农资产品,种子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饮食安全。在种子产业和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质量监管工作也必须跟上,这样才能保证种子质量,维护广大农民消费者的权益,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良种支持。

关键词:种子质量;问题;监管措施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根本,是科技兴农的载体。作为重要的农资产品,种子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更是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饮食安全。随着我国对农业生产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良种培育和种子产业化日渐兴起,为各种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种子质量是关系百姓“米袋子”、“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的大事,在种子市场产品日渐丰富,生产主体和经营渠道逐渐多元化的当下,因种子质量问题引起的各种的纠纷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我们的种子市场虽然品种丰富,但质量却是参次不齐。各种不合格种子、瑕疵种子和缺陷种子的制贩销售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极大地扰乱了农资产品市场秩序,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许多农民由于购买和栽种了问题种子导致欠收,甚至因此而负债累累。因此,在种子产业和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质量监管工作也必须跟上,这样才能保证种子质量,维护广大农民消费者的权益,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良种支持。

一、种子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等过程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行业标准及标签合同;不符合品种说明和品种性能,存在严重种性退化以及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微生活环境有害的种子皆会被判定为存在质量问题的种子。包括:不合格种子、瑕疵种子、缺陷种子、缺点种子。存在质量问题的不合格种子、瑕疵种子往往不具有通常的使用性能或不符合品种说明,难以栽种成活或如期收获,有的还会导致严重的欠产、绝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转基因育种、辐射育种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处理、药理处理的广泛应用,一些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和不可克服缺点的缺陷种子、缺点种子开始流入市场,往往会给人类及生态环境带来难以预见的、难以发现的、持续性的破坏。这些问题种子严重扰乱了农资市场和正常农业生产秩序,危害农业经济发展,有的甚至危害人类健康。产生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种子生产技术操作不规范

有的种子生产单位对种苗把关不严,在种苗培育中使用的亲本纯度低,存在杂株超标问题。比如使用了超世代、发生遗传性状变异的种子,使用了以制代繁的亲本种子。生产隔离不严,导致外种入侵;或者是除杂、拔雄不及时,随手丢弃拔出的雄穗、杂株,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杂株串粉,使种苗后代纯度降低,特性发生改变。还有些问题出在种子的收获和贮存环节,比如种子成熟期没有及时收获,引起种苗发芽、霉变;脱壳晾晒中未采取单收、单脱,因机械混杂而导致品种纯度降低;种子贮藏环境不佳,潮热环境易导致种子发热霉变,堆放场地清理不干净易造成种苗混杂。

2、生产商自检把关不严

种子入库包装之前必须要取样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种子的发芽率、含水量、纯净度等,取样检验合格后该批种子方可入库。有些生产厂商只注重田间管理,而忽视室内检验,对一些检验项目的标准不明确、过程不严格,常常会导致该批次种苗出现质量问题。

3、经营环节的违规问题

很多种苗经营者都属于走街串户的小商贩,他们多没有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种子培育过程没有严格管理。其销售的种子多属于“三无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并且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后也难以追究查处。还有一些种子经销商为了追求利益,采购销售来源不明,无正规商品标识的,甚至是假冒伪劣的种子;或者是进行虚假的夸大宣传,误导农民购买,最终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4、部分农民维权意识不强,盲目购种

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购买种苗和栽培时往往只凭经验。很多农民在选购种苗时往往被虚假的銷售广告所误导,因此而上当受骗、蒙受损失的不在少数;并且很多农民维权意识不强,购买种子时往往只图便宜,不管对方有无合法资质,不看标签说明,更不懂得保留票据。这给不法商贩留下了可乘之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难以正当维权。

二、强化种子质量监管的措施

1、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质量管理

进行普法教育,加强对种子制售企业人员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自觉按照《种子法》的要求生产、经营种子。对于生产企业要严格规范种子生产的技术操作,搞好田间检验与室内检验,杜绝不合格的种子用于生产和销售。同时要建立种子档案,完善种子标签,自觉接受种子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依法生产加工种子。经营单位则要把好种子采购关,坚决不采购和销售来路不明和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种子,严防问题种子流入市场。

2、加强市场管理

对于种子生产销售单位,要建立专门的检查考核制度,严格把握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并定期审验;对出现质量问题,或是不具备条件的生产、经验户一律不予办证;已经办证的可视情节要求其限期整改或是吊销证件。在种子销售季节,要特别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制假贩假、未审先推、虚假宣传、超围经营、标签标注不规范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达到整顿和规范种子市场的目的,确保农民在正规市场购买到放心良种。

3、加强品种管理

种子品种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种子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新品种种子的检验和审批,做好实验观察和质量检验。建立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体系和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坚持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充分了解新品种在本地区的适宜性和丰产性,观察对生态环境有无影响破坏。不盲目引进和大面积推广栽种未经试验和审定通过新品种,杜绝乱引、乱推、乱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彭梅.加强种子质量监管的创新措施及建议[J].《农家参谋》,2018 (17):9

[2]胡艾,谭邦兴,卢涛,梅坪.产生种子质量问题的原因与监管措施[J].《种子科技》2010 (7):9-10

猜你喜欢
监管措施问题
浅谈“九小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监管措施
避开“问题”银行股
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