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赣南地区城镇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以赣州市龙南县为例

2020-07-26 06:02高重庆
四川建材 2020年7期
关键词:敏感区坡度敏感性

高重庆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

0 前 言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盲目、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格局是通过自然人文要素的系统整合而形成的空间评价方案。很多学者对于城镇生态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水平提升与保护,对于城镇及乡村的建设用地布局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切入点,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城镇建设用地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研究对象为江西省龙南县。龙南县东接定南县,南邻广东省连平县,西南毗邻广东省翁源县,西与全南县相接,北靠信丰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 646.36 km2,下辖5乡9镇1林场,水系、林地资源丰富,耕地质量好,水土保持稳定性较好,区位图见图1,土地利用现状见图2。

图1 龙南县区位

图2 龙南县土地利用现状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利用高程、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等因子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将其划分等级,并结合GIS的重分类功能和聚类分析,进行量化研究,制作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

2)数据来源。本文主要采用龙南县统计资料和相关规划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土规划部门和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上下载DEM数据等;不同的数据类型来源不同,利用GI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校准处理、投影变化和矢量化处理,采用统一数据格式、坐标以及投影。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单因子敏感性分析

1)高程生态单因子敏感性分析。高程是影响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因素之一,不同的高程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高程敏感性分析中,根据龙南县地理特征与生物分布特征,根据高程不同划分5类敏感区(见图3):高程1 965~2 300 m的为不敏感区,2 300~2 600 m为低敏感区,2 600~2 900 m为中敏感区,2 900~3 200 m为中高敏感区,3 200~3 600 m为高敏感区。

图3 高程因子分析

2)坡度生态因子敏感性分析。龙南县县域内多为山地丘陵,不同的坡度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坡度大于25°的区域仅仅能够生长小乔木和灌木类植被;坡度大于45°的土地区域范围内,将不能栽种植被,同时,坡度越高的地方便会对水土保持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坡度敏感性分析中,根据坡度不同划分5类敏感区:坡度0°~8°为不敏感区、8°~15°为低敏感区、15°~25°为中敏感区、25°~45°为中高敏感区、45°以上为高敏感区;经ARCGIS分析计算得出,不敏感区面积最多,占比30.94%,集中在龙南镇、渡江镇、东江乡、汶龙镇与杨村镇中部、里仁镇西部、武当镇北部;低敏感区与中敏感区面积相近,均占比30%,广泛分布在各乡镇;中高敏感区占比相对较少,为7.98%;高敏感区占比最少,仅为0.14%,见图4。

图4 坡度因子分析

3)坡向生态因子敏感性分析。不同的坡向会存在不同的日照强度、日照方向、日照时间长短以及温度湿度,形成不同的小气候。根据坡向不同划分5类敏感区:平地和正南方向为不敏感区,东南和西南方向为低敏感区,东和西为中敏感区,西北和东北方向为中高敏感区,坡向正北为高敏感区;经ARCGIS分析计算得出,中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与不敏感区面积相近,占比均为两成左右;高敏感区占比最少,为10.82%。不敏感区与低敏感区集中分布在龙南镇、渡江镇、东江乡、黄沙管委会、里仁镇与杨村镇,见图5。

图5 坡向因子分析

4)植被覆盖生态因子敏感性分析。对于植被地貌条件,结合龙南县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滩涂水域五种植被覆盖类型;结合耕地保护要求与植被的生长条件要求,将耕地划为植被高敏感区,滩涂水域划定为中高敏感区、林地划定为植被中敏感区、园地与牧草地划定为植被低敏感区、其他划分为不敏感区;经ARCGIS分析计算得出,中感区规模最大,占比79.87%;其次,为高敏感区,占比近10%;再次为不敏感区,占比4.80%;最次为中高敏感区与低敏感区,占比分别为2.69%和2.64%。不敏感区集中分布在龙南镇、东江乡、黄沙管委会西南角与里仁镇西部;高敏感区各乡镇均有分布,相对而言,杨村镇与渡江镇规模最大,见图6。

图6 植被覆盖因子分析

3.2 生态敏感性综合性分析

在影响因子矢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叠加分析赋予各因子的权重占比,得出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评价(见表1),划分为不敏感区、低敏感区、中敏感区、中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从比例上看,中敏感区域面积最多,占比超54.34%;其次,为低敏感区,占比35%;再次为中高敏感区,占比15%;不敏感区与高敏感区占比最少,分别为5.65%和0.01%。从分布(见图7)上看,不敏感区集中在龙南镇和东江乡;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渡江镇、程龙镇、临塘乡、黄沙管委会、里仁镇、关西镇和汶龙镇等县城北部区域;而中敏感区则在县城南部的杨村镇、武当镇、南亨乡与夹湖乡较多;应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倡退耕还林,拆旧复垦;中高敏感区与高敏感区则在九连山林场分布规模最大,其次为安基山、武当镇与龙南镇北部,应严格保护,禁止从事建设开发活动。

图7 综合因子敏感性分析

表1 生态安全格局评价因子权重

3.3 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

综合影响因子要素分析,通过GIS的叠加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综合作用,将龙南县县域用地划分四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生态协调区、建设开发区(见图8)。

图8 生态功能分析

1)生态保育区。制定该区域生态保护相关制度,大力种植具有生态涵养功能的区域本底植物,提高该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适当调整当地农业生产活动结构,提倡拆旧复垦,退耕还林,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2)生态恢复区。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经济结构,可适度发展观光休憩、农业体验空间和观光旅游;加强山体表面、丘陵植被的保护与恢复,重点是加强裸露山体的植树造林和复绿工作,有效改善县域内生态环境条件。

3)生态协调区。合理处理该区域城镇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共生关系,加强城镇空间布局、严控城镇建设红线,合理配置生态化相关用地指标,提高城镇环境质量。

4)建设开发区。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结构影响的前提下,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改善居住环境质量。

4 结 语

在进行城镇建设规划时,首先要选取区域的生态影响要素,进行县域生态敏感性的评估与合理划分城镇建设分区,严格划定生态保护区域和红线范围,以及合理划定三区三线,结合GIS技术具有数据量化、可视化等特点,使研究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更加准确,结果可以作为城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参考和依据,这样更有利于城镇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不同的区域,要综合考虑多种相关生态影响因子,合理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比例,使评价结果更加严谨合理。同时,在划定生态功能区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管控要求和措施,有利于指导城镇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对于城镇生态系统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ID:009811]

猜你喜欢
敏感区坡度敏感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对环境敏感区影响研究
淮河流域新时期突出水生态问题探讨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Aqueducts
基于远程监控的道路坡度提取方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在某个敏感区如何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