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板栗林下栗蘑仿野生栽培技术

2020-07-28 10:55张春光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原基菌袋出菇

张春光

(青龙县隔河头镇林业站 河北 青龙 066599)

燕山板栗以其香、甜、糯优良品质闻名中外,在燕山地区已经形成了优势产业。每年冬季修剪时有很多板栗枝条被遗弃,为了增加效益,枝条粉碎后最适合发展栗蘑林下经济,二者相互促进,互助互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5月上旬~10月上旬均可出菇,效益成倍增加。出完菇的菌料含氮量增加,纤维组织被分解成为优质的有机肥。出菇结束后,将其就地混入耕作层,可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肥能力,变废为宝,对生态环境可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在北京昌平、怀柔、大兴,承德的兴隆、宽城,唐山的迁西等地进行了示范生产。随着收益的提高,逐步向燕山其他地区进行带动推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1 栽培季节的安排

依照燕山地区的气温条件,菌袋栽培入地时间一般掌握在气温处于5 cm 地温已上升到10 ℃左右,空气、土壤中还未滋生大量杂菌,污染率低。菌袋入地后,菌丝逐渐萌发生长,菌块间逐渐连接成为一体,这样不仅有利于出菇,而且能够提高抗杂菌能力。过早栽培,地温低,菌袋放入地槽内,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表面菌丝不萌发,人为延长了生长周期,菌块间连接不好,迟迟不能出菇,或形成一些畸形的、小的、老的菇,无法投放市场,经济效益低下。

2 栽培场地的选择

2.1 土壤条件。土壤选择沙土、山坡地,适宜栗蘑生长发育,有利于透气、透水,保湿。

2.2 水分条件。必须建在有水源的地方。最好配有滴灌水利设施。

3 竹木中型拱棚建棚与棚内栽培要求

3.1 材料准备。长竹竿、塑料布、铁丝、草帘、遮阴网等。

3.2 建棚。最好选择为东西走向建棚,有利于采光。宽度一般不低于4.5 m,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因地制宜。以宽4.5 m、高1.7 m 的棚为例,要求棚与棚之间的间隔最低为2 m。将两根4 m 长竹竿分别固定于间距4.5 m、地下30 cm 深处,两个竹竿围成半圆形作为一个拱,拱高1.7 m,中间用细铁丝绑紧,铁丝连接头处用棉布扎紧,以免划破棚顶影响棚内温度。竹竿拱与拱之间为40 cm,并将各拱用竹竿纵向拉5 道,档距把握在1 m 左右。上述工序完成后,准备蒙棚。

3.3 作畦。棚内两侧左右各留30 cm 做排水沟,中间50 cm 人行道,便于运料,两边做长1.7 m、宽0.9 m的畦,畦与畦之间人行道30 cm。大于或小于4.5 m宽的棚,以便于排水方便操作为宜。作畦的同时将畦内活土挖出深度为15 cm,待植入菌袋后做为覆土。

3.4 栽植菌袋。栽植前要对菌袋认真检查,脱袋时发现有杂菌斑要用备用小刀将杂菌斑去净后方可栽植。栽植时,将菌袋单层直立放在畦内,菌块之间挨紧排列整齐,菌块横竖对齐,且保持表面平整,以便覆土。

3.5 覆土。选用深层生土或提前准备好的干净土覆1~2 cm。覆土前将人行道与排水沟全部用塑料薄膜包好,利于栗蘑无泥沙。覆土时尽可能让土将菌块间隙填满,浇第一次水。浇水时要在畦面上喷洒,将覆土湿透、沉实。等水渗后第二次用覆土将凹地填满,再用水将土湿润。栽培时畦面要水平,覆土厚度要一致。最后铺上一层石块,以便栗蘑采摘时洁净无泥沙。

3.6 蒙棚。必须使用6 m 宽的塑料布、6 m 宽的遮阴网蒙在棚上,两头用细铁丝固定紧,中间用间隔1.2 m 压模线压紧。当棚内温度超过25 ℃时,将5 m宽、3 cm 厚的草帘蒙在遮阴网上;超过30 ℃时,在拱的正中间安装一道喷雾袋,以便降温。棚内要避免阳光直射(棚内7 分阴3 分阳)。

3.7 安装喷雾袋。人行道两侧放置喷雾袋。

4 栽培管理

4.1 水分管理。菌袋植入畦内一般经过25 ~35 d 就可出菇,出菇前7 d 内不用上水,7 d 以后使用喷雾袋使土壤表面湿润,不宜上大水。小菇刚形成出土时,是半球形凸起,表面光滑,白色或灰白色,这时称为原基。原基形成以后,第一要增加畦内湿度,栗蘑分化以后,每天可浇一次水,只要用水淋湿栗蘑和畦的周围,保持畦内空气湿度即可。

4.2 加强通风。原基形成以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要加大通风,减少畦内二氧化碳含量。通风一般选在无风的早、晚湿度较低时进行。中午不宜通风,而且避免阳光直射入棚内。

4.3 增强光照。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但阳光不能直射畦内。

4.4 温度调控。在原基形成之前的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2 ℃~26 ℃,畦内温度超过30 ℃时,就要通过加厚遮阴物、上水、通风等措施降温。

5 采摘

栗蘑从原基出现到采菇,应根据子实体生长状况来定,一般八分熟就可采摘,要成熟一块采摘一块。栗蘑幼年时,菌盖背面白色光滑,成熟时子实体背面出现菌孔。

栗蘑采摘以刚形成菌孔为采摘最佳时期。采摘时,准备好盛放栗蘑的塑料筐和小刀,将两手伸平,插入子实体底下,用力向一侧抬起,蘑菇根即断,然后用小刀将子实体上沾有泥沙等杂质去掉,放入专用塑料筐内。

采摘后,捡净碎菇片,清理好栗蘑畦,覆上一小层土。采完第一茬后,畦内停水2 ~3 d,上一次重水,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一般过15 ~30 d 就可出下潮菇。但也有出菇潮次不明显,畦内连续不断出菇的情况。

6 经济效益分析

以竹木中型拱棚种植模式为例,搭建棚内每亩的拱棚约需长竹竿、塑料布、铁丝、草帘、遮阴网等费用1 万元左右;每亩种植2 万棒菌棒(折合11 t),按2400 元/t 计算,需投入菌棒费用52800 元左右,总计需投入资金62800 元。在正常经营管理的情况下,按每棒出菇0.4 kg 计算,市场平均价14 元/kg,可获得销售收入112000 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猜你喜欢
原基菌袋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尖顶羊肚菌原基形成期菌丝指环结构的发现与分析*
藤本月季“安吉拉”花芽分化形态结构及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固定菌袋插杆
不同栽培模式大樱桃花芽分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