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生视角下的铁路工业园区转型经验
——美国北卡交通博物馆的案例

2020-07-28 14:24张纯通讯作者程璐瑶ZHANGChunCorrespondingAuthorCHENGLuyao
世界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南北战争斯宾塞机车

张纯(通讯作者),程璐瑶/ZHANG Chun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Luyao

1 引言

铁路作为近代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承载着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晶,也是透视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转移历史的一把钥匙。随着区域与城市快速发展,技术革新与贸易转变,如何根据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废弃铁路及相关设施进行利用,成为城市可持续再生的重要课题。在美国,铁路系统的兴衰起落是一部记载国家独立、南北战争与贸易垄断等重要历史篇章的宏大史诗。在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一战的时间内,美国迎来了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并被认为是支持全美货运流动和国家增长的“钢铁巨擎”和“国家脊梁”。虽然当代美国已经逐步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联邦和地方政府仍然非常重视保留传统铁路工业园区,充分展现园区在历史辉煌时期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价值,并将新的创意功能融入其中,使这些铁路设施与当代城市需求结合发挥更多的价值。

本文选取位于北卡罗莱纳州斯宾塞小镇的北卡交通博物馆为例,阐述如何采取土地利用、建筑更新和文化价值挖掘,通过铁路枢纽转换为交通博物馆的文化园区,从而带动小镇的可持续再生。斯宾塞小镇,得名于铁路公司总裁塞缪尔·斯宾塞,曾经是南方铁路公司从亚特兰大到华盛顿交通走廊的重要节点,也是南方铁路系统最大的蒸汽机车的维修站。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则需要开发利用位于各地的物质资源,但是传统的水运却受到了地理条件的限制[1]。因此作为重要交通节点,它始建于南北战争时期最初用于军需物资的运输,兴盛于19 世纪末期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的矿石、木材等原材料贸易,而随着蒸汽机车时代落幕而逐渐衰落。在1977 年被纳入北卡州文化遗产后,通过一系列的土地利用再区划(re-zoning),建筑使用功能调整,以及文化科普活动策划,让园区吸引青少年参与而重新融入社区、充满活力。

中国同样经历了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的过程,近年来在高速铁路替代普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替代传统公共交通的技术进步过程中,很多城市同样面临着废弃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再利用的问题,高速铁路兴起,普通铁路衰退,这些更替变化给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反思契机。本文以北卡交通博物馆为例,探讨废弃铁路工业遗产如何通过土地利用与建筑功能调整带动小镇城市再生。如何在后工业时代转型背景下,实现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和创意文化趋势带动下的可持续再生,对于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2 兴起与衰落

1 北卡斯宾塞在美国铁路线路图上位置(图片来源:程璐瑶结合https://www.mapsofworld.com/绘制)

2 历史蒸汽机车维修后(图片来源:History on steel wheels)

斯宾塞小镇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美国南方铁路公司的发展史。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已经有长达48,280km、纵横交错的铁路线,然而大部分铁路设施和机车生产都在北方[2]。与中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不同,铁路不是由国家主导,而是由美国私营铁路公司建造和运营,采取“私人投资,政府援助”模式[3]。为了满足军需物品运输、建立足以与北方抗衡的运输系统,南方铁路公司成立并经过迅猛发展,到1850 年代已经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北方的第三大铁路系统。除了军事需要外,将棉花、木材等原产于弗吉尼亚和北卡罗莱纳州其他农产品运输到查尔斯顿港,与欧洲旧大陆发展持续的贸易也成为南方铁路建设的重要需求[4]。

由于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南方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铁路选线采取了最短路径,并且相比之前出现的运河,铁路的效率更高,所受的地理、气候条件限制更少[5]。除少数距离较长的干线外,大部分为短距离线路,轨距复杂,各铁路之间互不连轨[6]。因此不同轨距与制式之间的转运,催生了旅馆、货站和马车等衍生需求,一些中转区位的小镇由此兴起。当时在沿线划定居住区,当火车开通就会迎来居民从而发展成为城镇[7]。作为投资方的摩根大通选择了这一地点,因为它位于华盛顿特区铁路主要终点站和乔治亚州亚特兰大之间的几何中点,非常适合于需要密集维护作业的蒸汽机车时代远距离运输,斯宾塞小镇因此兴起(图1)。

南北战争爆发,南方政府将铁路归为陆军所有,并强制统一了轨距等运输标准[8]。由于蒸汽机技术的限制,铁路机车和车厢会在行驶过程中,因为加热、加压而严重磨损,每次运行后都需要严格的维护,很多部件都需要定期更换和调整[9]。在内战时期由于物质限制和军用物品生产有限,不可能马上有新的火车机车被制造出来,而集中建设的火车维修站,就像战地医院一样,为尽可能延长机车寿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得益于斯宾塞火车维修站,南方陆军在通过现代交通工具提升军事移动性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就[10]。与此同时,受伤和退役的南方士兵也随着这些机车返回故土,“开往家乡的列车”(A Train Back Home)形成了美国文学史中颇具影响力的题材,也是斯宾塞铁路维修站不仅成为“火车的医院”,也成为南北战争期间人们情绪寄托的“精神家园”(图2)。

19 世纪末期随着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的铁路建设突飞猛进,高潮迭起[11],内燃机车时代来临,机车不再频繁维修,需要的维护人员数量大大削减,到1960 年,维修厂正式倒闭, 随后1970 年,货物仓库也面临倒闭[12];北卡州交通走廊的转移也间接结束了斯宾塞小镇作为铁路枢纽的辉煌时代。斯宾塞小镇被改为北卡交通博物馆,1983 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

3 斯宾塞小镇的历史建筑和地方特色商业建筑分布(图片来源:程璐瑶根据调研资料绘制)

4 中小学生军训体验场所驻扎营地和模型体验(摄影:张纯)

5 北卡交通博物馆功能分析图及建筑图片(绘制:程璐瑶,摄影:张纯)

3 更新与再生

3.1 城镇整体的保护与再生

在北卡交通博物馆建设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园区范围的划定和土地功能利用的调整。由于铁路沿线相关的附属设施、货站、仓库等分散遍布在小镇各处,而部分已经归入美国国家铁路客运公司(Amtrack)的铁路仍然承担着从夏洛特到纽约重要线路的运营重任,作为博物馆保护而展示的园区应划定多大范围,才能既保证铁路文化展示的完整性,又与小镇其他功能良好配合。

夏洛特大都市圈规划委员会最终决定划定内外两层保护边界(图3)。其中,北卡交通博物馆园区通过将一系列废弃轨道、维修车间与仓库、机车等组合保护,形成了富有南方铁路特色的展陈、教育与游憩园区。在博物馆园区之外,沿着老街推进了传统商业带动的城市再生计划。在严格保护小镇历史建筑的同时,希望通过增添有地方特色的商业店铺,恢复具有南方风格的小镇特色,让人们能感受到19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初期南方铁路建设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利用这些废弃的铁路设施的同时,斯宾塞小镇采取了整体再生策略,特别强调结合南北战争历史、面向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与中国中小学的历史教育略有不同,美国义务阶段的历史教育除了典型人物与人文思潮之外,更加强调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以及如何在社会变迁背景下正确认识和理解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这成为在各州广泛设立交通类博物馆的意义。事实上,很多来自美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的军训环节,都会选择这个在南北战争时期具有重大军事战略意义的地点驻扎营地,模拟南方军队在斯宾塞枢纽集结的训练场景,制作模型沙盘和组装器械,以增进学生对于特定场景的历史理解和体验(图4)。

6 修理车间转盘(左图摄影:张纯,右图来源:History on steel wheels)

7 机车制造车间的展厅和音乐会(图片来源:北卡交通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s://nctrans.org/Default.aspx)

3.2 历史建筑的功能转变与再利用

在北卡交通博物馆的核心区,根据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和结构特征,分别予以差异化的再利用策略。作为南方铁路上的重要站点,斯宾塞车站的建筑具有非常典型的轨道交通站场建筑特征。有着浓郁南方风格的会车点小型站台(A)、作为“火车病房”的大型装备车间(B),和作为“火车医院”的半圆形蒸汽机车转向与修理车间(F)。这一组建筑尺度巨大,具有典型的蒸汽机车时代站场建筑特征。此外,还有三栋作为维修零件存储的小型建筑(C、D、E),沿着轨道另外一侧一字排开,构成了完整的火车维修站建筑群组[13](图5) 。

如今,为了作为交通博物馆能更好地进行展示,结合建筑的原有形态,对功能进行了调整和再利用。例如,具有标志性的半圆形蒸汽机车修理车间(F)改为陈放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展示空间,向心形的辐射轨道,恰到好处地形成了天然的主展陈架[14]。同时,为了配合交通博物馆的主题,在展厅B 和D、E 中,也收藏了历史时期其他交通工具——汽车和航空等展品。这些展品讲述了铁路衰败后,公路和民航兴起的替代更新之路。在美国二战之后福特主义影响下,汽车逐渐进入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也引导了战后郊区化的进行。而维修零件仓库(C)成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主题纪念品商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半圆形的鲍勃·朱利安(Bob Julian)蒸汽机车车间(图5,F),这是一个拥有37 个工作间和约30.5m 直径的电动转盘的特殊维修设施,用于维修和保养南方铁路日益增长的机车。有待维修的机车从铁路车场拖倒转盘上的一个径向工作间里,然后转盘缓慢旋转,直到机车与通向其指定档位的轨道对齐驶出到铁轨上。为了动态重现这一场景,现在每当有重要节日进行展览时,相关主题的机车就会在转盘附近汇集,然后按顺序依次通过转盘上的轨道进行展览,参观者可以在各个角度回旋观看机车,也可以乘坐仍在运转的转盘,进一步了解回旋的原理,亲身体验当时集成最先进科技手段而建设的维修中心设施。

在机车制造车间, 其内部空间巧妙地运用了原始修理站的大型支撑结构,并通过建筑内部空间打通形成布展空间,更全面地展示了原有的机车等设备。另外,车间空间也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而适合大型活动。例如,每年圣诞节都会布置成为音乐厅而举行交响乐表演,庆祝新一年的来临,也为周边社区提供了难得的公共活动场所(图7)。

3.3 轨道文化价值与历史发掘

除了实体空间的呈现,北卡交通博物馆还注重将VR、AR 等虚拟交互手段与废弃铁路设施的实景相结合。采取实物呈现与情境再现的方式,以轨道文化遗产为载体,使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加深入地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以南方铁路为轴线的南北卡地区发展史。

相对其他国家,美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对短暂,因此十分注重将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物和文字为核心的历史记录相结合。例如,在博物馆展陈的列车车厢中,有着与众不同意义的是名副其实的医疗专列(图8)。由于在南北战争时期伤员无法及时送到具有良好医疗条件的大城市,发明了单独输送伤员的车辆,被称为移动的“战地医院”。直到二战后期,很多在太平洋战场上负伤的退伍老兵,就是在这样的医疗列车上得到了医疗救治,得以保留生命荣归故里。在很多二战退伍军人的回忆录中,都提到了医疗列车上的繁忙场景[15]。

为了铭记南北战争这段重要的历史,很多州依托军事遗迹在重要纪念日组织“再集结”(recruitment)活动,通过模拟战争实景的方式,追思战争中逝去的生命。而今日的北卡交通博物馆更像一个“机车医院”,不仅在南方铁路公司范围内,更从全美搜集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机车,成为更加大型的集结。这些机车在工程师和爱好者的支持下予以重修和复原,使这些机车的部件得以正常工作并重现当年的活力。例如,站台复原了19 世纪末期的样子,并且仍然提供游览观光车厢、候车室等向众人展示当年枢纽的环线。

在进行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时,北卡交通博物馆不仅满足于玻璃箱形式的展示,而更注采取多样化和交互化的深刻展示。例如,除了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机车外,也可以通过交互体验的方式使游客深入了解机车的运作及构造,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驾驶这些机车。例如,可以通过缩小比例的模型展示机车的信号控制以及机车如何变换轨道、设计机车模拟控制间;通过VR、AR 实际操作和3D 画面的反馈,通过仿真驾驶系统使体验者切身感受机车的操作及运转。

4 总结

今日的北卡交通博物馆,从交通视角展现了美国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也是解读美国交通发展的一把钥匙。技术进步带来经济与经济增长点的转变,也带来城市的革新。在当代城市发展中,如何利用这些遗留的工业遗址,在新时期发挥文化、教育等功能,转变为市民教育与活动空间,成为当代城市可持续再生的重要话题。美国斯宾塞火车维修站转变为北卡交通博物馆之后,通过利用废弃轨道交通设施,将曾经在辉煌时期的社会经济价值得以展示于公众,也将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铁路发展史呈献给市民。将历史与工业时代科技文明相结合,体现了废弃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文化价值,即从交通功能向文化功能的转变。

本文探讨美国北卡交通博物馆利用废弃火车枢纽带动小镇再生的案例,并非刻意强调对于此类改造设计手法的引进,而是希望中国城市开始对废弃交通基础设施及周边场地进行再利用的思考。北卡交通博物馆作为工业遗产改造成功案例的主要原因是对于南方铁路特色的发掘和精准定位,据此进行合理更新利用为地区注入活力的同时,对历史文化进行传承。从区域发展上看,交通博物馆的成功,也得益于斯宾塞小镇所在的夏洛特大都市区与整个北卡城市群都处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因而产生了对于教育、游憩和休闲场所的需求。

延续铁路文化与交通文明历史,也是传承中国近现代交通文化与科技文明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历史作用的交通历史遗产,应当予以传承、保护和更新。□

8 医疗车内部构造图及历史照片(图片来源:History on steel wheels)

猜你喜欢
南北战争斯宾塞机车
改变
Little Women
斯宾塞的自我安慰
“周恩来号”机车连续40年投入春运
DF8BI内燃机车整车称重调簧工艺适用条件研究
耶!70岁啦!
机车英雄
试论南北战争的非正义性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飘》中有关南北战争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