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ICU住院患者CVC CLABSI情况的影响

2020-07-29 04:26刘海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品管圈安全性流程

刘海斌

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相同工作场所、相似工作内容工作人员所组成的团队,通过团队参与的形式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合理划分工作责任、工作内容,从而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完成工作要求目标等。医院作为工作的特殊场所,涉及工作范围广、内容多、程序繁琐,所以工作压力与风险较大,工作执行情况直接影响患者安全性与满意度[1]。ICU收治患者治疗中需行CVC(central venous catheter),将导管经皮穿刺主要经颈内、锁骨下以及股静脉将导管置入腔静脉并保留,以便为治疗提供静脉通路,广泛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CVC穿刺、护理是ICU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CLABSI 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医院感染并监测生理学参数,即带有血管内导管/拔除血管内导管<48 h患者发生菌血症/真菌血症,而为了提高患者安全性、降低CLABSI(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并发症问题,除要掌握相关技术外,需做好患者护理工作[2]。临床工作中发现,ICU行CVC患者 CLABSI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患者有寒战、低血压、发热等表现,明显影响患者康复[3]。临床工作中发现,CLABSI感染比率较高,占到医院感染半数左右,严重危害患者安全。基于此,本文就我院ICU患者为例,总结品管圈活动对CVC患者 CLABSI并发症问题的影响,为ICU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ICU收治的患者,患者均行CVC治疗,总计80例。纳入标准:(1)此次试验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患者家属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3)患者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意识丧失患者;(2)精神障碍患者。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6岁,平均年龄(56.8±5.3)岁;ICU患者APACHEⅡ评分介于15分~30分之间,平均APACHEⅡ评分(20.5±2.3)分。

1.2 方法

(1)组建QCC。品管圈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士等,以头脑风暴形式明确此次品管圈主题“安全圈”,即通过医护工作人员团队合作提高患者安全性。另外,安排经验丰富主管护师任品管圈辅导员。以头脑风暴形式明确ICUCVC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圈内成员讨论形式明确导致患者 CLABSI并发症的相关原因、总结既往工作中发生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查询文献等方式加以干预。(2)现状。以归纳、总结等方式分析CVC置管护理工作与流程,并查检、收集数据整理,工作的重点是如何改善置管医生操作不合格、如何规范日常护理工作。(3)目标。工作的目标是在明确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改进,重点改善日常护理不规范问题,从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患者安全性。(4)解析。明确目标后,圈员进行改善问题讨论,导致置管医生无菌操作不合格、日常护理不规范的原因较多,即缺乏提示标识、空气标本采集不合格、人员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工作操作不严谨、无菌观念薄弱、未规范消毒、工作跨越无菌区、无菌物品掉落等。(5)对策。针对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因制定并落实对策:并安排专人拍摄步骤流程图片、制作PPT,组织人员学习、考核;制作提醒牌、标示卡等,制作标示卡并进行颜色分类打印、裁剪、固定;规范CVC更换流程,在结合既往工作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规范双泵换药等流程,并制定CVC置管制度,管床、置管医生共同负责管理CVC置管过程。同时,组织全科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以确保全员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能力,设置专人监管换药流程。另外,制定标准CVC连接、更换流程,制作三通及延长管更换标准,规范交接班、双泵换药流程以及CVC置管观摩管理制度,建立观摩登记表[4-5]。

1.3 观察指标

记录ICU行CVC治疗患者的CLABSI发生率情况。

1.4 数据分析

以SPSS 19.0软件包建模计算ICU住院患者试验观察指标。计数型指标CLABSI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情况下,说明ICU行CVC治疗患者指标差异显著。

2 结果

80例采取CVC治疗的ICU患者QCC活动干预前后CLABSI发生率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P<0.05。

3 讨论

医院工作中,ICU患者基于治疗需求,CVC治疗手段较为常用,在成功解决患者提供静脉通路的基础上,并发症情况也相对明显,CLABSI并发症情况较为常见,增加了患者身心负担的同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而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导致医疗矛盾纠纷问题[6-7]。另外,ICU收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平稳等特点,患者致死风险较高,从而增加了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8]。为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需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手段[9]。医院中QCC活动参与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诸多人员,通过圈员共同合作,对小组成员进行专项培训,在明确护理工作问题、划分工作责任的基础上对既往护理管理工作问题进行研究,在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结合ICU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护理管理措施,不但明显改善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参差不齐问题、工作情绪抵触问题,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改进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进而成功提高了ICU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性,实现了护理管理工作的预防以及持续改进[10-12]。刘祯研究指出,ICU住院患者CVC管理中有效实施QCC活动,能够成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从而明显降低CVC的CLABSI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治疗与预后[13]。

表1 ICU患者CLABSI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QCC活动干预前后CLABSI发生率分别为15.0%、2.5%,前后指标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QCC活动符合ICU行CVC患者治疗需求,成功提高了圈员的整体素质,明确了既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加以改善,在提高圈员质量、改进、参与、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促进了预后。

综上所述,ICU收治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治疗中CVC治疗手段较为常见,从而导致患者CLABSI并发症情况明显,进而增加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风险。QCC活动干预可以成功提高ICUCVC患者的安全性,加速了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行价值。

猜你喜欢
品管圈安全性流程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