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研读经典的基本方法

2020-07-30 03:37吴东莞
政工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原著马克思主义

☉吴东莞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价值意义是毫无疑问的,但其生命是被读者的研读、阅读唤醒的。研读经典,掌握基本方法非常必要。方法得当,才能够深刻领会经典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抵近经典的精髓,得到丰厚滋养,形成自身不一般的气象格局。

结合历史读。经典是历史的产物,理论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是为了回答和解决历史问题、历史难题、历史课题、历史矛盾而产生的。每一部经典著作的诞生,背后都有深厚历史背景、一定历史条件、相关历史事件;都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澄清历史是非;进而产生历史意义、体现历史价值、发挥历史作用。经典是历史淘洗出来的,经不起历史检验的著述不可能是经典著作。经典与历史这种密不可分的特点,决定了研读经典著作必须结合研读历史著作,必须了解经典酝酿、产生、形成的前前后后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了解经典产生过程中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情景、历史事件以至历史细节,并从历史中了解思想革命、理论创新的艰辛历程,以及经典作家的伟大人格力量。只有通过学习研读历史著作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能消除经典阅读障碍,真正弄清经典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经典的具体内涵和文本原意,并有利于揭示经典的普遍价值和当代启示;同时,研读经典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因此,研读经典与研读历史应当结合起来,二者是交互影响、互相促进的。

原原本本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原原本本研读原著,才能从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实质、精髓和体系。研读原著,品的是原汁原味。而辅导材料、参考资料、拓展材料,无论怎样忠于原著,都只能称为“二手货”,都绝对不能代替原著,即使是摘编本、删节本、精华本、语录本,也不能代替原著。这就好比,媒体介绍名山大川信息很多,但外出旅游的人仍然越来越多。因为听人介绍和现场感受,身心体验结果是大不相同的。恩格斯曾指出:“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因为只有“研究原著本身”,才“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习近平也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经典的精华、精髓和灵魂都附着在原著的字里行间,只有原原本本地细心研读,用心体味,才可能得其要略。原著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在“二手货”里面是无从充分体现的。“二手货”仅仅是辅助“引路”而已,真正要“上道”“入行”,还是要原原本本读原著,才能取得“真经”,进而在经典的烛光指引下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精读深阅读。经典著作思想深刻、内容深邃、背景复杂、价值恒久,故此必须精读、深阅读。否则根本不可能读懂,更不可能读透。经典著作中的每一个字我们都认识,但它的思想水平远远高于我们惯性的思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读懂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为什么一般都比较难懂?第一,因为经典都是人类历史的传承,其中有着伟大传统的结晶,“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当然会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深刻的思想。第二,经典的目的都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历史上开创一个时代。因此,经典在研究方法上和表达形式上不会采用一般方式,有时会比较艰深和晦涩,否则就难以表达它的革命性思想和创造性理念。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当然不能指望那些经典很容易读懂。人们有时候把读书叫作啃书,就是这个道理。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专注地精读和深阅读,也越见读者的精神和修养。列宁说:“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那种心不在焉的泛读、走马观花的浅表化阅读、一翻而过的伪阅读,只会让一个人离经典越来越远。所谓“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在时下这个电子阅读时代,泛读、浅阅读甚至伪阅读都比较流行,精读、深阅读反而是悖逆时风。但精读、深阅读是读懂经典的“自古华山一条路”,舍此没有别的路。精读、深阅读最需心定气静,最忌心浮气躁。静水流深,不妨认真;喧嚣沉浮,唯有精读。精读、深阅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深刻内涵,读出经典背后的价值观,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否则,根本不能抵近经典的内核精华部分。当然,我们也要相信,让我们付出代价越大的经典,一旦读懂后,它给我们的回报也就越大。

常读加熟读。经典经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经典就是要常读、熟读。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当“熟读精思”。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经典蕴含的思想和智慧非常深刻,读一次两次读不出它的真谛,只有长期反复阅读,才有可能读懂它,体悟它的内在底蕴。在这方面,毛泽东给我们做了表率。毛泽东年轻时读书持之以恒,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作过一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一生都在践行这个理念。1939年底,他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坦言:“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被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个人要像毛泽东那样,一生对马列经典都手不释卷,就一定能够学好经典。只要坚持常读熟读,总会学有所获。犹如储蓄,日积月累,终必有收获;就像春苗,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通过常读熟读经典著作,逐渐晓经典之意、明经典之理、通经典之神。

联系实际读。我们研读经典的目的全在于实际应用,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单位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来研读经典。毛泽东曾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这里所谓的“工具”,又叫思想武器,其实就是世界观方法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拿来当作“工具”使用,丝毫没有贬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意思。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经常有选择地选读某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与这些经典作为“工具”,在当时当地对具体的时代任务是否“合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研读经典也是这样,不仅是为着增进自身知识和理论修养,也是为着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工具”来指导实践、改进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还为着对照检查和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当然,经典的应用并不全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多的可能是把经典中的智慧光芒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把经典中蕴藏的深邃思想转化为新时代奋进的动力。研读经典的最高境界是“重铸经典”———即在指导实践中对经典的思想观点和精神意境有了逐渐加深的体悟,并且能够从经典中挖掘出符合当今时代的精神特质,自觉地运用它来指导人生、认识事物、明辨是非、推进工作、改造世界。在联系实际研读经典的过程中,一个人会在思考中不断产生对经典的一些独有看法和独到见解,并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经典,就等于在脑子里对经典进行了重新铸造。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原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水家乡
琵琶记
绿牡丹(下)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