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刻板印象的内外群体效应

2020-07-30 14:04朱雯琪徐光阳
科技视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刻板问卷样本

朱雯琪 徐光阳

摘 要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社会认知领域中, 刻板印象往往被定义为一个认知结构, 包含着人们对某一群体相对固定的了解、信念和期望。刻板印象与群体分类关系较为密切,内群体与外群体的刻板印象表现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外显的刻板印象研究方法,对中医刻板印象内容进行测量。了解内-外群体的中医刻板印象,对人们全面了解中医和推动中医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刻板印象;内-外群体效应;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40

0 引言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人类社会认知领域中较为常见的一種现象,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刻板印象一词最早是由Lippmann于1922年提出,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人或某一群体的固定印象。例如, 认为“法官是公正的”,就是对人们对法官这一职业群体所持有的一个刻板印象。除了职业刻板印象,根据社会范畴的不同,人们还持有性别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象、年龄刻板印象、阶层刻板印象等。研究表明,刻板印象的不可避免性是其重要特点,会给个体造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且这种偏差是由于个体自身存在的态度或主观经验的不足而导致的。

刻板印象就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捷径,用类似“贴标签”的形式,帮助大脑归类和整理。但若用刻板印象作为认识现实世界的一种手段,或在人际交往中过度依赖刻板印象,把对于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应用到该群体中的某个成员身上,而忽略了群体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甚至还用早就过时的刻板印象套到现实中,那便会出现问题。比如使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被消极的刻板印象蒙蔽甚至束缚。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它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治疗依据。一代又一代中医人从纯粹医药经验的积累,经过理论总结形成体系,再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才使得中医能够经久不衰。在此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医也显示出了应有的作为。经医疗专家团队临床数据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法,相较于单纯使用西医疗法,能更快地有效改善发热、乏力等症状,从而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的治愈率。但仍有部分人对中医怀有刻板印象,中医见效慢,不是科学,从而对中医产生抵触心理。若不及时降低中医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会对我国中医的发展产生阻碍。此外,研究表明,群体分类会对刻板印象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刻板印象的内-外理论,个体对于不同群体的评价倾向主要表现为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贬损,也称为内-外群体效应。

据此,本研究做出假设:中医专业学生与非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的刻板印象存在差异。

1 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中医的积极特质词和消极特质词,发出问卷200份,回收180份,整理出其中出现最多的积极特质词和消极特质词各12个。

积极特质词:副作用小、可信赖的、底蕴浓厚、尊古而不泥古、标本共治、包治百病、治未病、整体兼顾。

消极特质词:玄虚复杂/伪科学、就业困难、见效慢、疗程长,疗程痛苦/体验差,信众少、价格昂贵、经验主义不成体统。

由这16个特质词编写《中医刻板印象内-外群体效应测量问卷》。要求被试采用七级评分的方式,评定自己对每项中医特质词进行评定。其中7分为完全符合,6分为大部分符合,5分为有些符合,4分为不能判断,3分为有些不符合,2分为大部分不符合,1分为不符合。

1.2 被试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73人,非中医专业173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162人。年龄18~22岁。

1.3 实验设计

采用组间设计,被试的专业为组间变量。按照专业的不同分为两组,进行团体施测。指导语为“请看下面的问卷,请你对问卷上的每一道题按照自己的真实的看法作‘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有些不符合‘不能判断‘有些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判断”。问卷当场收回。所有数据使用SPSS分析。

1.4 因子分析法

首先利用SPSS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问卷分成四种因子。可以用旋转成分矩阵作为因子分析的依据。

结果表明,问题2、3、4、5、7、8、9及14为第一成分,问题10、11、12为第二成分,问题1、13、15为第三成分,问题6为第四成分。将16个问题分成4各成分的目的在于,将每个成分都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若每个成分之间中医的内-外群体都体现差异,那么总体也必然存在差异。那么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对中医的刻板印象。此外,当我们知道某个个别成分中医内-外群体存在差异时,因为其他成分并无差异,所以我们就可以具体针对某一个成分,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刻板印象,这对我们消除中医刻板印象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2 结果

2.1 单成分的中医内-外群体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根据表1将16个问题分成了四个成分,表1-表4为四个成分与中医内-外群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5、表6分别为积极问题和消极问题与中医内-外群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

由表1,我们可知中医专业的学生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相比在第一成分上存在了显著的差异(t=4.998,p=0.000<0.050)。

由表2,我们可知中医专业的学生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相比在第二成分上不存在显著地差异(t=-1.962,p=0.51>0.050)。

由表3,我们可知中医专业的学生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相比在第三成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t=-1.225,p=0.222>0.050)。

由表4,我们可知中医专业的学生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相比在第四成分上不存在显著地差异(t=1.564,p=0.119>0.050)。

由表5,我们可知中医专业的学生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相比在积极问题上存在了显著的差异(t=4.985,p=0.000<0.050)。

由表6,我们可知中医专业的学生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相比在消极问题上存在了显著的差异(t=-2.418,p=0.016<0.050)。

2.2 中医内-外群体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计算每份问卷的均值,与中医内-外群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7。

由表7,我们可知中医专业与非中医专业相比存在了显著的差异(t=2.339,p=0.020<0.050)。

2.3 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计算每份问卷的均值,与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8。

3 分析

3.1 外显测量结果的分析

從外显测量结果来看,不同专业的被试对中医的刻板印象存在了显著的差异,这和我们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我们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将问卷分为四个成分,并且也通过SPSS将每个成分与中医内-外群体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只有第一成分上中医内-外群体存在显著地差异。之所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就是想通过每个成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然后让我们得知具体到那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当这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时,我们可以寻找相对解决的方案,这样会缩小范围,取得更好的效果来消除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其实还是源自对目标事物了解地不全面。

比如非中医专业的同学认为中医是玄虚复杂或者说是伪科学的,这便是对中医的一种认知偏差。中医专业的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学,所以他们相对全面地认识了中医,了解中医的病理以及药理,就不会像非中医专业的学生想的那样,可能他们在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医生没有详细给他讲解,所以他们会产生类似这种刻板印象。结果有一点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就是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均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笔者本以为会在消极方面显现出较大的差异,而积极方面不会有显著的差异。因为中医是我们的国粹,会大力宣扬中医积极的方面,可是结果与我们预料的相反,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这个实验来加强人们对中医的理解,把中医发扬光大。另外,不同性别的被试对中医的刻板印象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反映了对中医的刻板印象是同一种文化中男女所共有的。

3.2 中医内-外群体的外显测量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不同专业的被试在对于中医印象的外显测验中所得到的结果具有不一致性。根据因子分析法,将问卷分为了四个成分,我们发现,只有第一个成分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成分不同,我们具体看一看每个成分中的问题,发现第一成分中的问题大多都是具体中医专业性的问题,比如“您认为中医是标本共治的吗?”,“您认为中医是整体兼顾的吗?”,“您认为中医可以治未病吗?”这类的问题,因为这些比较专业性的问题,只有中医专业的学生通过平时上课才可以了解,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很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可能就是造成显著差异的原因。

在本实验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做问卷的时候,思维方式和角度肯定也有所不同。中医专业的同学肯定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加入自己对中医的理解,然后比较客观地进行选择。被试大多都是大学二年级的同学,根据在学校两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可以了解并形成自己的中医理论系统,这样更能进行相对客观的判断。而非中医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测验的过程中,他们完全是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亲身经历或者是通过身边的人谈论为依据来进行判断的,这肯定缺少了科学性和客观性,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印象,使得测验结果更加接近被试心里所想,更具有真实性。而第二成分、第三成分、第四成分并没有产生显著差异,是因为大多问题都是描述中医历史的。因为中医已有数千年的传承离世,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身为中国人,虽然对于中医理论不太了解,但是对于一些历史我们多多少少都可能有所涉猎,所以在这三个成分上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积极问题和消极问题都存在了差异,我认为可能是宣传的力度不够,不但没有宣扬中医的积极影响,也没有明确中医的不足,使人们不了解中医,而学中医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对中医文化也有了了解,这就是产生显著性差异的根本原因。

3.3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实验中只以大学生为被试,如果能够选取从事中医的中年人、老年人和其他职业的中年人、老年人作为被试,来测量对中医的印象,并将3个年龄阶段进行比较分析,也许能对年龄刻板印象有新的发现。

4 结论

(1)中医专业的同学与非中医专业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态度测量中测得的中医刻板印象存在显著差异,存在内-外群体效应。

(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态度测量中测得的中医刻板印象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佐斌,温芳芳,朱晓芳.大学生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年龄刻板印象[J].应用心理学,2007(03):41-46.

[3]王沛.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外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2):178-180.

[4]佐斌,张阳阳,赵菊,等.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

[5]彭嘉桦.刻板印象内-外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6]胡志海,梁宁建,徐维东.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3):628-631.

[7]伍艳,丁道群.人际认知中刻板印象激活和应用的影响因素剖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1):101-105.

[8]庞小佳,张大均,王鑫强,等.刻板印象干预策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019(002):243-250.

[9]王彭,葛国宏,严建雯,等.大学生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11(14):229-234.

[10]宋广文,单洪雪.职业刻板印象成分及形成机制——大学生对医生认知的初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66-70+160.

[11]孙涵.广告性别刻板印象及干预[D].苏州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刻板问卷样本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问卷网
村企共赢的样本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