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认识自我开始
——初中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2020-07-31 07:31王颖超陈钰琳
山西青年 2020年16期
关键词:哈里心理评价

王颖超 陈钰琳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一、活动理念

(一)自我意识的分类

根据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如:身高、体重、外貌;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如: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如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等。

(二)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把这些比喻为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12-18岁),身心都发生着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学生们逐渐关注诸如“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别人是喜不喜欢我”这样的问题。虽然初中生开始关注“我”的问题,但此时的他们还无法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因此认识自我是青少年成长的必要课程。并且,初一的学生刚刚到了新的环境,接触到新的学校、新的教师、新的同学,还有新的“我”,这往往是最不容易找到自我而产生迷茫感的时候,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在如何认识自我方面进行引导。

二、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眼中的自我,了解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

2.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发现自己的特点;引导学生悦纳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三、活动重点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四、活动难点

1.如何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2.引导学生悦纳他人的评价。

五、活动方法

1.教法:讨论法、讲授法。

2.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六、活动准备

白纸、笔、ppt。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实际人数分组)。

七、活动年级

初中一年级

八、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消失的“我”(10m in)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入本课主题。

活动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位学生给自己的小组成员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趣事。在讲故事时,全程不能出现“我”这个字眼,必须要表达“我”的时候,可以用其他类似“俺”“寡人”或名字来代替。2.同学讲完故事后需要其他聆听者提问题,讲故事的同学在回答时也要遵守不说“我”得规则。凡是在活动中犯错的,由小组同学选出犯规最多的人来为全班同学讲故事。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都或多或少出现了错误,可见“我”在我们平常叙述中是不可或缺的。既然“我”如此重要,那么大家真的了解自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自己。

活动一:我的“十二行诗”(20m in)

活动步骤:

1.每位学生均在白纸上完成12个“我是一个__________样的人”的句子。

(1)我是一个__________样的人;

(2)我是一个__________样的人;

(3)我是一个__________样的人;

(4)我是一个__________样的人;

(5)我是一个__________样的人;

……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想到什么写什么,必须独立完成。

2.在学生完成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

3.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发现大家在写前几行的时候都很顺利,写到后面就遇到了“瓶颈”。可见,要真正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了解自己呢?

我们可以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层次来完整的了解自己。

4.请学生把自己写出来的句子按照上述三个层次进行分类:

描述生理自我的句子:

描述心理自我的句子:

描述社会自我的句子:

分享:(1)你对自己的认识大多处于哪个层面上呢?

(2)你平常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自己呢?

在刚刚的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进行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的。自我反省是进行自我认识的有效方法。但是除了进行自我评价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认识自己呢?

活动二:别人眼中的我(20min)

活动步骤: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你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现在,请每位同学做一次小记者,采访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把采访结果写下来。

今天,我采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们认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_____。

记者:__________

2.抽取部分愿意的同学,进行班内交流

分享:(1)你同意同学们对你的评价吗?

(2)这些评价里有哪些是你本来就认识到的?哪些是没意识到的呢?

(3)你听了别人的评价后有什么想法?

教师: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曾提出“镜像自我”,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写了12个认识自己的句子,这种自我认识是基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视角,不一定全面。刚才同学们对同学印象的相互交流,实际上就是别人对我们的一种认识,虽然不一定都十分准确与恰当,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活动三:乔哈里窗(20min)

通过“我的十二行诗”和“别人眼中的我”两个活动,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对于认识自我的途径,心理学上有一个有名的“乔哈里窗”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根据自己和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可以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

公开的自己(你和他人都很了解你本人) 盲目的自己(别人对你了解,但自己不了解)隐藏的自己(你很了解,但别人不了解) 未知的自己(你和别人都不甚了解自己)

活动步骤:课件呈现“乔哈里窗”;引导学生在四个区域内填写信息,完成自己的“乔哈里窗”,并分享交流。

分享:(1)对比盲目的自己和隐藏的自己你有什么收获呢?

(2)如何才能更全面认识自己,扩大公众我与开发潜在我?

教师:通过学习“乔哈里窗”,让学生从开放区和隐藏区认识自己,并启示学生如果想要全面的了解自己,就应该尽力扩大开放我,表达隐藏我,缩小盲目我,开发未知我。

活动小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每个同学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体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多反思自我,多与周围人保持交流,合理对待别人的评价,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课后作业:每位同学需要分享这节课的收获,给自己写一封信。

九、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成长。在课程中,利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认识自我。

猜你喜欢
哈里心理评价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你已经拿到了
哈里·吉尔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