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疫情防控体系

2020-07-31 09:47李和平
民主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防疫决策

李和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积极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迎来决战决胜的时刻。但是,全球疫情蔓延的压力加大,国际输入性病例数不断增加,防控局面依然严峻。

民进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参政党,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精神,坚决服从所在地党委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自觉遵守党委政府实施的疫情控制措施;立足本职,发扬持续奋战精神,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工作,坚决遏制疫情扩散;积极发挥党派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围绕全国疫情防控的难点重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坚持正面引导、主动发声,协助党委和政府多做疏解民情、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工作,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疫情防控工作要着眼当下,更要放眼未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领导体制

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高国家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特别要坚持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集中统一指挥,集中统一协调。

二、优化决策信息反馈和传递机制

信息不仅是科学决策的保障,也是公民知情权的内容,更是公共治理现代化的标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信息隐瞒、漏报现象存在,还出现了知情医生被“训诫”的情况。因此,一要完善公共卫生信息发布制度,制订信息发布法律法规,提高公共信息可信度和权威性;二要建立完备的大数据监测体系,快速收集专家和一线群众信息。

三、完善重大疫情决策响应机制

一是科学决策。必须改变行政权力凌驾于专业权威之上的做法,要給专业机构、专业权威、专业人士以相应的职能和职权,增加专家智库的独立性,提高咨询专家的公共责任和职业伦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是民主决策。健全专家和一线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机制。三是依法决策。把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审查、民主集中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制。四是及时响应。要缩短信息传递流程,快速决策,及时响应。

四、加强基层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工作者、小区保安、家庭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基层防控体系不健全,防控能力不足,防控人力不够。要完善群防群控机制,推广和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制度和实践,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卫生治理格局。

五、完善国家公共卫生顶层设计

亟须制定公共卫生法,完善我国卫生法体系。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赋权仍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难以落到实处,应制定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

六、加强国家防疫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疾控人数、疾控人员占医疗卫生人员比重、每万人疾控人员数均在下降,缺口巨大。近几年事业单位改革后,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收入减少,评职称和晋升空间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每万人疾控中心人数为1.35人,低于中央编办规定的1.75人,美国为9.3人,俄罗斯为13.8人,差距很大。要加强疾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七、加强疫情防控国际联合行动

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深入合作,共享疫情相关信息,分享防疫经验,加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国际防疫物资储备、使用协调机制。

(作者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安徽省委会主委)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防疫决策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