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型粘结剂在口腔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7-31 09:49高寒杨利
粘接 2020年7期

高寒 杨利

摘要:对牙齿进行根管治疗完成后,由于纤维桩有助于恢复患牙的形态和功能,纤维桩修复的效果又直接受到粘結剂粘接强度的影响。于是文章将3种不同类型的树脂型粘结剂(全酸蚀树脂粘结剂、自酸蚀树脂粘结剂和自粘接树脂粘结剂)应用于纤维桩修复中,检测其粘接强度、微渗漏程度和破坏形式。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每种类型的树脂型粘结剂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微渗漏,其中微渗漏程度最小的是全酸蚀树脂型粘结剂;3种树脂型粘结剂的微渗漏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粘接强度最大的为全酸蚀树脂型粘结剂,3种粘结剂的粘结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混合破坏的断裂方式和粘结剂/纤维桩间断裂方式发生的频率最多。总之,全酸蚀树脂型粘结剂在纤维桩修复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树脂型粘结剂;纤维桩;微渗漏;粘接强度

中图分类号:TQ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20)07-0001-05

口腔科中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其中牙髓坏死和牙根感染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进行根管治疗。一般情况下完成根管治疗之后会存在残冠残根,为了提高其保存率,可以使用桩核-冠对牙齿进行修复,从而保护剩余的牙体组织,并且还能够恢复牙齿功能[1]。相比于铸造桩系统,纤维桩因其性能较好,在临床应用中其修复成功率将会更高。随着使用纤维桩的应用增多,其临床失败率也不断增多,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粘结失败[2-3]。所以提高其粘结持久性和牢固性将有助于提高纤维桩修复的成功率。

当前,我国使用的粘接材料种类非常丰富,对纤维桩粘接效果也存在差异。当前使用较多的粘接材料主要有玻璃离子粘结剂、复合树脂粘结剂、磷酸锌水门汀粘固剂等,其中树脂粘结剂得到国内外广泛的认可[4-5]。树脂粘结剂的种类也不止一种,主要有全酸蚀树脂粘结剂、自酸蚀树脂粘结剂和自粘接树脂粘结。这3种树脂型粘结剂的粘接性能在纤维桩修复效果中存在争议。于是本文将这3种树脂型粘结剂应用于纤维桩修复中,检测其对纤维桩粘固后的微渗漏影响和粘接强度,从而给临床中选择合适的粘结剂提供一定参考。

1实验过程

1.1实验材料和仪器

将承德市口腔医院1年内拔除的32颗人体上颌前牙,人离体上颚前牙要求不是龋齿,患者完成根管治疗之后,没有感觉到其他不舒服的情况。再对其进行随机分配为5组,有3组分别选择10颗牙,每组使用一种粘结剂粘接纤维桩,然后使用染色法观察其微渗漏状况,测量其粘接强度。最后还剩余2颗牙齿,其中一颗牙齿作为阳性对照组,另一颗牙齿作为阴性对照,两个对照组都不进行根管预备,阳性组中根部涂布指甲油,然后其冠部暴露于染色剂中,阴性对照组中根管口使用树脂进行覆盖,然后将整个牙齿都涂上指甲油,最后粘蜡包埋至截面下1mm处。所以实验所需的主要材料和仪器如表1所示。

1.2实验方法

将32颗牙齿从釉牙骨质界上2mm的地方进行截冠,然后再对常规根管进行预备处理,不需要对两个对照组进行预备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交替冲洗根管,再用根管进行糊剂和牙胶尖充填,为了保证根管属于填充完整状态,需要使用X射线对牙齿进行拍摄,当确保填充整之后,使用氧化锌对根管口进行封闭处理。然后室温环境下将其放置在蒸馏水中7d。再对桩腔进行预备处理,使用到的仪器为配套扩孔钻,需要将牙齿根尖留出4mm的牙胶尖,其直径要小于根茎的1/3,然后按照厂商相关规定分别使用3种树脂粘结剂对纤维桩表面和根管内牙本质进行表面处理。目的在于使得纤维桩粘固在根管内,在进行该操作方式时不需要对对照组进行。即完成桩核制作之后,将其放于人工唾液中保持24h。表2即为每组的千预方式说明,表3即为3组树脂粘结剂和操作步骤。使用万能试验机检测试样的粘接强度。

1.3染色方式

将3组实验组中粘结界面1mm以下的压根使用指甲油涂抹两次,当其完全千燥之后,使用粘蜡将压根.处进行包埋。然后再对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即将样本放入37C的印度墨水中7d。然后将一次性的针筒制作成试件基座,再将立体牙包埋在其中。最后对试样进行剖开留下其纤维桩直径0.7mm,再就是对其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微渗漏评价指标一共分为5个级别,如表4所示。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软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微渗漏所得到的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当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使用多重比较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粘接强度进行分析,当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实验结果

2.1微渗漏检测结果

表5为每组实验微渗漏检测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阳性对照组中的微渗漏等级为4级,即说明其微渗漏最为明显,如图1所示,为阳性对照组的染料微渗漏情况;而另外一个对照组的微渗漏等级为0级,即没有出现微渗漏情况,如图2所示,为阴性对照组的染料微渗漏情况。从而可以证明粘蜡和指甲油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再从表中观察另外3组实验组,其中微渗漏程度最轻的是全酸蚀树脂粘结剂组的,微渗漏情况最为严重的是自酸蚀树脂粘结剂。通过对3组实验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其P<0.05,3组之间的微渗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对自酸蚀和自粘接树脂粘结剂进行比较时,其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2粘接强度结果

对3组实验组的粘接强度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出,其中粘接强度最大的为全酸蚀树脂粘结剂组,粘接强度最小的为自粘接树脂粘结剂组,对3组实验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其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然后对3组实验组中两两进行比较,其P<0.05,说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然后还通过体视显微镜对每个试样进行观察其断裂方式,发现混合破坏和粘结剂/纤维状这两种断裂方式出现的频率更高,如表6所示。表7即为32颗牙齿的微渗漏结果、粘接强度结果和断裂方式结果。

3讨论

口腔环境非常复杂,最为一种理想的粘接材料,需要满足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能,能够与修复体或者牙组织有紧密的连接。对于本文所研究的3种树脂型粘接材料,也需要满足其要求,才会更有助于在纤维桩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纤维桩的冠方封闭破坏属于粘接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会造成微渗漏现象,从而导致粘接失效"。所以微渗漏方法属于一种有效检测粘接材料封闭性能的方式。当前,评价微渗漏使用频率最多的方法为染色法,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敏感性。本文所选择的染液位印度墨水,因为这种溶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避免脱矿。

当牙本质和桩道进行预备处理,会产生碎屑或者其他有机物粘附在根管壁上,从而就会形成一层玷污层,当使用粘结剂时就会阻止其渗人,从而及很大程度上降低粘接强度。所以为了降低微渗漏程度,需要将该玷污层去掉?。本文所选择的3种粘结剂,其中全酸蚀树脂粘结剂在应用过程中会非常复杂,但是该方式能够完全去除玷污层。所以该粘结剂的微渗漏程度明显比较低。实验中自粘接树脂粘结剂的应用较为简单,不需要对牙体进行酸蚀等操作,由于其能够简化临床操作,于是当前在临床中使用较为普遍。然而该粘结剂中含有一种磷酸酯类单体,从而可以吸收水,就会加快树脂的老化速度,从而造成其微渗漏程度加深。另外,该粘结剂属于自酸蚀树脂水门汀,其中含有酸性物质,不能完全去除玷污层,所以不能够获得干净的牙本质表面,于是就会降低该粘结剂的粘接强度。

微拉伸和薄片推出实验在检测粘结剂粘接强度中具有普遍的使用[10]。Goracci等人在研究纤维桩的连接固定强度时,发现使用薄片推出实验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该操作方式简单,对试件的破坏程度较小,更适合用粘接强度测试,于是实验选择了该方式进行测量,能够较好的反映出粘接强度差异叫。

实验通过比较3种不同树脂类粘结剂的粘接强度,从实验结果可知粘接强度最大的是全酸蚀类,自粘接型的粘接强度最低,其中全酸蚀类粘接强度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其酸蚀能力比较好,能够冲法方暴露出胶原纤维网,而且能够打开牙本质小管口,使得粘结剂渗入其中从而增加其粘接强度。有学者认为粘接强度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粘结树脂渗透到纤维结构中形成混合层,从而增强粘接强度。实验中自酸蚀粘结剂的pH值比较小,所以是一种非常强的子酸蚀粘结剂,但是它的酸蚀脱矿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由于其可以省去某些步骤,从而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实验中自粘接树脂粘结剂的连接强度比较低,可能是因为该材料没有进行无酸蚀、冲洗处理,從而就不会清除其玷污层,所以就导致与牙本质的结合没有理想中的强;另外,可能是牙本质中会有残余的丁香酚,从而降低树脂的聚合[12]。

实验中的断裂方式主要为混合破坏和纤维桩/粘结剂断裂,Bell等人通过相关研究之后,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纤维桩的基质为环氧树脂,其表面活性基比较少,从而导致纤维桩和粘结树脂之间不会发生化学渗透,发生的为物理渗透,就不会形成化学键连接,从而导致粘接强度较低[13]。

4结语

文章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树脂型粘结剂,通过将其应用于纤维桩修复中,可以得出全酸蚀树脂粘结剂的微渗漏程度最小,并且具有很好的粘接强度,所以将其应用于临床中纤维桩粘接修复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树脂型粘结剂在口腔科中应用比较广泛,文章只对其在纤维桩修复中进行使用得出全酸蚀树脂粘结剂的效果最好,当然该粘结剂还能应用于其他临床中,但是其应用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项敬周,赵长斌。牙本质肩领在根管治疗牙齿桩核冠修复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3):235-237.

[2] Cecilia Goracci , Simone Grandini , Maurizio Bossù, et al.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the retentive potential of adhesive posts: A review[J].journal of dentistry , 2007, 35 (11):827-835.

[3]张雪晶,韦纪英,陈芳,等.两种粘结剂对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2):2707-2708+2714.

[4]冯云枝,陈梅,王压冲.不同桩核和粘接系统冠向微渗漏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04):482-485.

[5]陈丽萍,黄林艳,张富强.两种树脂粘结剂对纤维桩粘接强度测试及界面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7):9291-9294.

[6]许诺.不同树脂粘结剂及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1.[7]黄鹂,陈吉华,张凌,等.四种双固化树脂粘结剂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渗漏的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8(02):73-75.

[8]张文云,冯婷,杨立斗,等.根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核系统冠渗漏影响的初步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01):20-22+161.

[9] Francesca Zicari , Eduardo Couthino, Jan De Munck,.Bonding effectiveness and sealing ability of fiber-post bonding[J].dental materials , 2008 ,24(7):967-977.

[10]彭娟红,刘学恒,彭东,等.纳米金刚石改性核树脂与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7(03):216-219.

[11]雷慧云,陈蕾.纤维桩核微渗漏的影响因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05):379-381.

[12]韩光政,熊正慧,陈亚明.离体牙经不同根管封闭剂充填后纤维桩剪切粘结强度的对比研究[J].口腔生物医学,2011,2(01):43-46.

[13] Anna-Maria Le Bell, Lippo V.J.Lassila, Ilkka Kan-gasniemi, et al.Bonding of fibre-reinforced  composite post to root canal dentin[J].Journal of Dentistry ,2005 , 33 (7):533-539.